关于江西省九江县的传说或历史故事
1、六角石
有一个美丽的传说,说是很久很久以前,在丁家场那里(现在甘棠派出所的斜对面)有一口圆井,由于靠近长江,地势又非常低,故此经常泛滥成灾,当地的居民苦不堪言。附近住着一位老爷子,听说以后发了火,也不知他从哪里搬来一块六角形的大石头压在那口圆井上,从此镇住了嚣张的水魔,而这一片区也因这块神奇的六角石而得名。 有没有那位老爷子的壮举我们不得而知,但那口圆井是货真价实的,直到2000年圆井才被水泥所封。至今你还能在那家小店的门口看到圆井被填封的痕迹。不知道去那家小店买东西的人清楚不清楚踏在他们脚下的那个水泥圆饼的传说?不知道那家小店的店主每天看到那个水泥圆饼会不会顿生感动...全部
1、六角石
有一个美丽的传说,说是很久很久以前,在丁家场那里(现在甘棠派出所的斜对面)有一口圆井,由于靠近长江,地势又非常低,故此经常泛滥成灾,当地的居民苦不堪言。附近住着一位老爷子,听说以后发了火,也不知他从哪里搬来一块六角形的大石头压在那口圆井上,从此镇住了嚣张的水魔,而这一片区也因这块神奇的六角石而得名。
有没有那位老爷子的壮举我们不得而知,但那口圆井是货真价实的,直到2000年圆井才被水泥所封。至今你还能在那家小店的门口看到圆井被填封的痕迹。不知道去那家小店买东西的人清楚不清楚踏在他们脚下的那个水泥圆饼的传说?不知道那家小店的店主每天看到那个水泥圆饼会不会顿生感动和豪情?
在多数九江人的脑海里,六角石远没有八角石的名气来的大,有的甚至都没听说过有六角石这么个地方。
而据做姑娘时就在六角石生活的黄婆婆说,六角石其实是很繁华的,它南依大中路,北靠滨江路,临街的一律做为门面,里层的才是居民区,这说明很早以前六角石就初露繁盛之气了。过去在六角石,郑家大屋可是很有名气的。
它是个大的四合院,每当六角石片区开大会或者是搞集体活动时都是在郑家大屋举行的。
其实六角石片区在九江市区的居委会中还是小有名气的。现在的六角石居委会共有1544户居民,3992人。
虽说是个大居委会,但管理得还是井井有条的。近两年先后获得了创全国示范社区先进单位、省优秀人民调解委员会、市计划生育先进单位、优秀党支部等荣誉称号。
2、七里湖
七里湖作为地名在许多人的心目中都认为是因此湖离市区的位置而得名的,而“七里湖”到底是地方的名称还是湖的名称却让人不甚明了。
据当地居民73岁的叶光楣老人回忆,20年前,这里还是一大片碧波浩淼的湖面,退水时节可以看到这片湖面由五个小湖组成,它们的名字分别是:七里湖、八里湖、蛟塘湖、狮子湖、菱角湖,总的面积有四万多亩。
七里湖作为湖名的由来是因为沿湖的堤坝七华里长而得名。
解放前这一片区的行政区属为九江县,区内无学校、医院,仅塾师2人。解放后,四大湖港和滨湖地以及七里湖垦区和现属浔阳区的白水湖、老颧塘、死水港,成立了一个新的行政区,名叫水产公社,公社内设有小学和医院,居民以渔业为主,兼有水运、水底打捞、短途搬运等营生。
1975年围湖造田,填掉了近五分之二的湖面,现存下来的湖面是原来的七里湖,京九线和大桥从中间跨过,将七里湖分为上下两部分。因为此湖的周围是原八里湖村委会所在地,原来的八里湖在现国棉五厂到学洲路一带,现在这里的地名还沿用八里湖的名称,有八里湖居委会、八里湖新村等,以前的七里湖的湖名却慢慢地被叫成了八里湖。
人民公社改名时,水产公社所在地的大部分属七里湖垦区,因此也就更名为七里湖街道办事处。所以现在所说的七里湖指的是街道名,八里湖指的是湖名。
3、十里铺
据说南宋名士周濂溪去世时有个遗愿,死后用竹竿抬着走,竹竿在哪儿断就将他的墓地选在哪里。
或许是十里铺这个地方特别想留住这位莲一般高洁的名士,抬他的竹竿就在十里铺附近断了。
老早的十里铺指的是从现在九江一中后门到十里老街后面的一条路,有柴桑郡的时候就有,因离郡十华里而得名。这里是古时候上庐山、访濂溪墓和往南出入九江的唯一通道,当时的繁盛可想而知。
十里长亭伤别离,当时柴桑文人送友人一定是送到这里再恋恋不舍地分手的。
64岁的廖庆龙老人说,他小时候在十里小学读书,当时路上几乎没什么车,十里铺两旁的小饮食店小杂货店生意都特别好。他总是用5分钱在店里炒一块豆腐吃一碗饭,有钱人就吃炒肉片或者三鲜面。
1958年下半年廖庆龙到九江一中读书,在学校劳动锻炼两个月没回家,再回时却找不到回家的路。原来只要顺着十里铺一路走过来就到了家,可十里铺却被挖断成好几截,据说是要修新路了。
第二年春天,十里大道已经初具规模,路面都已经平整了,汽车在上面来回奔跑,当时这是九江最宽最气派的一条路,学校组织学生到这里春游,回去后还要写作文。
廖庆龙记得自己写了一首诗,后来还在报纸上发表了。诗的开头是这样的:十里大道长又长,万棵青松站两旁。公共汽车来回忙,带来十里好春光。这几句诗用在现在的十里大道也毫不过时。
4、八角石
八角石位于市区东部的大中大附近一带,现在的甘棠街道八角石社区居委会就在这里。
从字面上看,好象这一带的命名与“石头”有关,其实并非如此。
据家住赵家花园年过古稀的周老伯讲,相传很早很早以前,这里没有人烟,一片荒凉。后来从江北迁来几户人家,其中一户姓张,叫冬生,一户姓王的兄妹俩,哥哥叫春来,妹妹叫春花。
由于两家都是父母早亡,同病相怜,特别亲近。张冬生诚实能干,开店做点小卖买,虽然店小生意却兴隆。隔壁王春花经常到冬生家玩,还帮他洗衣、做饭、扫地,时间一长两人便心生爱慕。春花的哥哥王春来是个精明的汉子,他一切都看在眼里,还没等妹妹开口,他早已准备好了一套俭朴的嫁妆,没过多久便挑了个好日子把妹妹嫁给了冬生。
转眼一年过去,春花已有了身孕,冬生整天高兴得合不拢嘴,心想要是个男孩就好了。一天,他挑着货郎担在附近村庄叫卖,突然一只八哥鸟落在他的扁担上。他觉得真奇怪,这只八哥鸟一点也不怕人,便将它带回家来。
可刚一进门,妻子便生下一个白白胖胖的男孩。冬生把路遇八哥鸟的事与王春花一说,两人都觉得是吉兆,便给孩子取名叫“八哥”。
八哥从小就聪明灵活,不仅能说会道,还特别能吃苦,刚满十六岁就跟着父亲下乡做生意。
一天晚上,八哥父子俩买完货物回来,当走到江堤附近时,听到“咕咕”的水流声。不好,肯定是江堤崩漏,如不及时堵住,江堤崩溃的后果不堪设想。
夜深人静之时,张八哥父子分头叫喊:“江堤快要决口啦!江堤快要决口啦!”当乡亲从梦中惊醒赶来堵口时,张氏父子早已立在水中打桩、塞石块多时,已经基本上堵住了崩漏。
这时突然狂风大作,风浪将水中的张家父子卷走了。大家四处呼唤寻找,到天亮风息了才在一个水湾处把尸体打捞上来,含着眼泪将他们安葬在庐山脚下。为纪念八哥父子,乡亲们在八哥父子住的地方(即现在的八角石一带)修了一座漂亮的亭子,取名叫“八哥亭”,亭中立了一块青条碑石,上刻“八哥石”以期教育后人。
若干年以后,亭子毁了,“八哥石”也去向不明。后来,人们叫别了音,误将“八哥石”叫成了“八角石”,由此以讹传讹,演变成了今天的叫法。
5、彭蠡湖的传说
彭蠡湖(今鄱阳湖)位于庐山东南面,它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之一。
为何叫彭蠡湖,据都昌县一些老前辈讲,这里有一段关于彭蠡造湖的传说故事。
相传远古时,我们江西这块大地方却无大湖,故每年不是大旱便是洪涝,民不聊生,到处流浪,十分悲惨。后来,赣北出了一位叫彭蠡的勇士,力大无穷,特别是他勤劳、善良、聪明、能干,肯帮人解难。
百姓连年逃荒要饭,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立志要开凿一座大湖造福于民。说事容易做事难,他首先说服家人,动员附近乡民跟他一起去挖地造湖。谁知开挖时,却遇到一条修炼千年成精的蜈蚣,因蜈蚣怕水,闻讯彭蠡带领乡亲们挖土造湖,怕也,设法阻之。
彭蠡头天刚挖的地方,在一夜之间却被填塞完整,一连数日,造湖之举毫无进展。彭蠡犯疑,不知何故,一些乡民也心灰意冷,怨天恨地,有的甚至离开不干。可彭蠡决心已定,毫不气馁,带领家人和少数乡邻继续坚持开挖不止,他双手虎口被震裂,鲜血直流,却没有半点怨言,彭蠡的善举,感动了天上司晨的酉星官,他决心助彭蠡一臂之力,除掉蜈蚣精。
即命两个儿子大鸡和小鸡下凡帮助彭蠡除妖。大鸡和小鸡奉父王之命,合力大战蜈蚣精,在其上空各施神功,大战四十回合,难分胜负,此时,小鸡灵机一动,乘蜈蚣精眨眼之机,一挥宝剑直刺向其左眼,鲜血直流,大鸡乘其受伤一剑刺中其身,蜈蚣精终于被两鸡战败(故现在有蜈蚣怕鸡的传说)。
那条战败的蜈蚣精,后来仅化作了又长又黄的松门沙山,僵卧在那万倾碧波荡漾的鄱湖之中。可大鸡、小鸡还不放心,担心这条蜈蚣精再祸及人间,便化作大矶山、小矶山,伫立于湖边,盯着那蜈蚣精,世代守着鄱阳湖,永保地方安宁。
从此,彭蠡带领家人、乡民造湖再也没有干扰,不久大湖造成了,因湖中有座鄱阳山,故名鄱阳湖。
后人为纪念彭蠡造湖有功,将此湖以彭蠡的名字命名,这就是彭蠡湖的由来。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