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商业/理财 个人理财

如何清收不良贷款?

如何清收不良贷款?

全部回答

2018-04-15

3 0
    一、不良贷款现状所谓银行不良贷款,主要指银行不能正常收回或无法收回的的贷款。我国银监会采用国际上通用的五级分类法对贷款进行分类,即次级贷款类、可疑贷款类、损失贷款类,2007年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2684。
  2亿元,占全部贷款比例6。17%,其中次级贷款余额2183。  3亿元,占全部贷款比例1。06%,可疑贷款余额4623。8亿元,占全部贷款比例2。25%,损失贷款5877。
  1亿元,占全部贷款比例2。86%。银监会成立以来,一直把银行业不良贷款的下降作为监管工作的重中之重,积极推进银行业金融机构体制和机制改革,不断推动商业银行积极清收贷款和利用拨备核销贷款损失,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实现了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比例的下降,达到历史最低水平。
    2007年末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6。17%,在上年末7。09%比例的基础上全年呈持续下降趋势。2007年末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1万亿2,684。2亿元人民币,这一数据较之上年末1万亿2,549。
  2亿元人民币的数据略有攀升。分机构看,外资银行不良贷款比例最低,为0。  46%;其次为股份制商业银行,为2。15%;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仍然是最高的8。05%。二、不良贷款成因分析不良贷款的形成原因多种多样,不外乎来自于银行外部的原发性因素和银行内部管理的内生性因素。
  1。来自由于银行外部的原发性因素(1)借款人的因素。借款人可能是内部经营不善、产品市场萎缩,也有可能是借款人借改制之机故意逃废银行债务,缺乏还款意识。  (2)政策因素。由于宏观经济政策缺乏连续性,经济波动的频率高、幅度大,使信贷扩张和收缩的压力相当大,在宏观紧缩、经济调整时期,往往形成大量贷款沉淀。
  (3)行政干预因素。主要表现为地方政府压,地方财政挤,迫使银行发放大量指使性贷款、救济贷款,贷款行为行政化,信贷资金财政化,直接削弱了贷款产生经济效益的基础。  2。银行内部管理的内生性因素(1)决策失误。
  银行的高级管理人员对借款人的现状及市场形势的判断偏差或失误引起重大信贷决策上的失败导致不良贷款的形成。(2)信贷人员素质。部分人员素质不高,难以进行贷款的科学决策和有效管理,违规放贷时有发生;在执行信贷政策方面,有的信贷人员随意性很大,存在“人情代替制度”现象。
    (3)贷款结构不合理。贷款组合结构性失衡,如贷款投向不合理引起贷款过度集中等造成不良贷款的形成。(4)道德因素。信贷人员除了必须具备一定的金融理论、企业财务管理、法律制度等业务知识外,还必须具有诚实的品格和强烈的责任心。
  部分信贷员“在其位而不谋其职”工作主动性差,缺乏开拓创新精神,不能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甚至蓄意营私舞弊、违规违纪、违法犯罪,引起不良贷款的形成。
  三、不良贷款的清收办法银行不良贷款,是中国金融业最大的风险所在。国际通行标准认为,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率警戒线为10%。近年来我国不良贷款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但不良贷款仍然威胁着金融的安全稳定。。如何采取合理的清收办法化解不良资产一直是银行业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商业/理财
个人理财
经济研究
股票
银行业务
外汇
创业投资
财务税务
贸易
基金
商务文书
保险
企业管理
产业信息
经济
证券
金融
银行
黄金
期货
商业
财政
房地产
个人理财
个人理财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