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是干什么的?
一、当前出口退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宏观背景出口退税,是指根据国际惯例,一国为增强出口商品的竞争能力,由税务部门将商品中所含的间接税退还给出口商,从而使出口商品以不含税价格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的一种政策制度。 从1985年开始实行出口退税政策以来,我国先后在1994年、1999年和2003年三次调整出口退税政策。根据今年10月最新出台的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出口货物退税率的通知》规定,按现行出口结构,这次出口退税率的平均水平降低了3个百分点左右。 此次改革的主要内容是:(1)对出口退税率进行结构性调整,适当降低出口退税率。本着"适度、稳妥、可行"的原则,区别不同产品调整退...全部
一、当前出口退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宏观背景出口退税,是指根据国际惯例,一国为增强出口商品的竞争能力,由税务部门将商品中所含的间接税退还给出口商,从而使出口商品以不含税价格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的一种政策制度。
从1985年开始实行出口退税政策以来,我国先后在1994年、1999年和2003年三次调整出口退税政策。根据今年10月最新出台的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出口货物退税率的通知》规定,按现行出口结构,这次出口退税率的平均水平降低了3个百分点左右。
此次改革的主要内容是:(1)对出口退税率进行结构性调整,适当降低出口退税率。本着"适度、稳妥、可行"的原则,区别不同产品调整退税率:对国家鼓励出口的产品退税率不降或少降,对一般性出口产品退税率适当降低,对国家限制出口的产品和一些资源性产品多降或取消退税。
调整后的出口退税率为17%、13%、11%、8%、5%五档,自2004年1月1日起实行。(2)依照"新账不欠,老账要还;完善机制,共同负担;推动改革,促进发展"的原则,改革现行出口退税机制。改革措施主要包括五个方面:一是对出口退税率进行结构性调整;二是建立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负担出口退税增量的新机制;三是新增加的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收入,首先用于出口退税;四是调整出口产品结构,推进外贸体制改革;五是累计欠企业的退税款由中央财政解决。
政府之所以下很大决心调低出口退税率,主要是基于以下三个原因:第一,缓解国内逐年增长的财政赤字的压力。自2001年以来,中国连续两年财政赤字超过3000亿元,同时,近五年来,对出口企业的欠退税总额达到3000亿元以上。
第二,缓解国际上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我国政府出于多方面的考虑,决心在近期内维持人民币汇率不变;但为改善与其它国家的经济关系,减少与一些国家的国际收支顺差,降低出口退税率就成为首选的政策工具。
第三,贯彻落实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进一步深化外贸体制改革。与前两次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相比,此次改革的一大特点就是调整区域间的利益分配。2002年广东、上海、江苏等我国外贸十强省市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比重高达92%,相应地从中央财政中通过退税渠道获得了更多的政策支持。
而新政策规定中央和地方共同负担出口退税,地方政府将承担"四分之一"的负担无疑对这些省市的外贸出口产生较大影响。二、改革开放以来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出口退税政策对我国的外贸出口增长产生了积极效应。
1994年,我国实行了大规模的税制改革,确立了增值税的主体地位。按照退税规定,17%的增值税应该全部退掉,实际调整后的平均退税率为16。63%。这一政策的出台,极大地刺激了出口企业的积极性。1994年和1995年连续两年我国的出口增长突飞猛进,增长率分别为32%和23%。
这样一来,政府的退税压力一下就上来了,从1995年开始,中国第一次出现了欠退税现象。同时由于管理体制不健全,发生了很多骗退税和税收流失的情况。1996年,为了缓解财政压力,减少骗税,我国对出口退税率作了大幅度的下调,平均税率降至8。
29%。但退税率一降,企业出口积极性随即严重受挫,1996年出口增长只有1。53%。紧接着,加上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1998年我国出口仅增长了0。5个百分点。1998年到1999年,为了减轻亚洲金融危机对外贸出口的影响,我国又多次上调出口退税率。
之后几年,企业出口的积极性得以提高,外贸出口增长很快。三、出口退税率及出口增速的历史变化从历史情况来看,伴随着出口退税率的调整,出口增长率都会出现较大的反向波动(见图)。例如,1995年出口退税率从16。
63%下调到12。86%,出口退税率下调3。8个百分点,相应地出口增长率从上半年的44。2%下降到下半年的8。8%。下调出口退税率的出口弹性系数高达9。4。1999年7月1日,为了抵消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出口退税率从12。
56%上调到15。51%,上调了2。95个百分点。相应地,出口增长率从上半年的下降4。7%提高到下半年的15。8%,增幅提高20。5个百分点。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