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的分代是按照什么标准的?
飞机分代有两种方法,要看以哪一种作划分。美军将喷气式飞机划分为三代(由于时间关系,我就不一一细分了),前两代是指F-14之前的飞机,之后的称为第三代飞机,从F-22开始是第四代飞机。原苏联或俄罗斯将喷气式飞机分为四代,比美军多分一代(主要是对进入喷气机时代的启示时代划分不同,原苏联比美国早),如果按照俄罗斯的划分方法,F-14F-15F-16属于第四代战机,F-22属于第五代战机。 由于我国军事历史上与原苏军的远缘,所以现在在有些地方仍然使用原苏军的一些术语,于是将歼-10称为第四代战机,如果按美国的划分方法,歼-10属于第三代战机。
现在飞机的分代已经有了普遍的共识,其原则主要有:
...全部
飞机分代有两种方法,要看以哪一种作划分。美军将喷气式飞机划分为三代(由于时间关系,我就不一一细分了),前两代是指F-14之前的飞机,之后的称为第三代飞机,从F-22开始是第四代飞机。原苏联或俄罗斯将喷气式飞机分为四代,比美军多分一代(主要是对进入喷气机时代的启示时代划分不同,原苏联比美国早),如果按照俄罗斯的划分方法,F-14F-15F-16属于第四代战机,F-22属于第五代战机。
由于我国军事历史上与原苏军的远缘,所以现在在有些地方仍然使用原苏军的一些术语,于是将歼-10称为第四代战机,如果按美国的划分方法,歼-10属于第三代战机。
现在飞机的分代已经有了普遍的共识,其原则主要有:
1. 各国战斗机的分代标准应是统一的,应以技术最先进的国家的典型战斗机为代表,作为统一分代的标准。
2. 各国飞机的主要战术技术性能要有“台阶”性的差别和提高。也就是说,“换代飞机”的技战术性能与上一代飞机相比必须有“质”的飞跃。确定分代标准的战术技术性能,是决定飞机作战效能的关键因素和代表航空技术新水平的关键技术。
3. “换代飞机”必须是一个时期的主力机种,具备了相当的作战能力和经历了一定的实战使用与考验。
第一代战斗机
美国和前苏联于40年代末,50年代初开始投入使用的喷气式战斗机,都是第一代喷气式战斗机,包括F-80、F-86、F-100、米格-15、米格-19,其中的代表性飞机是F-86和米格-15。
第一代战斗机已经可以实现超音速飞行,其最大飞行速度可以达到马赫数1。3。第一代战斗机普遍采用后掠机翼,装有带加力燃烧室的涡轮喷气发动机。飞机的电子设备还非常简陋,主要是通讯电台、高度表和无线电罗盘以及简单的敌我识别装置。
武器装置以大口径航炮为主,后期型可以挂装第一代空空导弹。飞机的火控系统为简单的光学-机电式瞄准具,后期安装了第一代雷达。
第一代战斗机主要的空战方式是近距格斗,尾随攻击。第一代战斗机参加了朝鲜战争,美苏两国第一代战斗机进行了直接对话。
当时由于美国对朝鲜实施大量轰炸,为了避免伤亡,轰炸机的飞行高度都很高,所以当时为了拦截轰炸机,护航给与拦截机经常在万米高空进行缠斗,作战高度提高是当时空战的明显特点。由于飞机在高空的盘旋性能较差,所以这一时期飞机在垂直方向上的机动性能显得更为重要。
F-86和米格-15由于各自的性能特点不同,采用的空战战术也不同,米格-15在战斗中力争“飞得高些,靠垂直机动”,而F-86在战斗中则尽量“飞得低些,靠水平机动”。
两种第一代战斗机的典型代表在朝鲜战场上的碰撞不仅使各自名声雀起,在人们心中留下不灭印象,而且促使军事专家对空战战术和技术进行了反思,从而造成了第二代战斗机的诞生。
第二代战斗机
朝鲜战争结束后,美国军方的专家对战争中的空战战例进行了总结,对空战理论和战斗机的发展方向进行了研讨,得到了这样一些观点和看法:
1.由于在朝鲜战争中吃尽了米格-15的苦头,所以他们认为飞机的最大速度是决定空中优势的主要因素,为了使飞机具有高速性能,可以牺牲其爬升性能和盘旋性能;
2.对前线战场及敌方机动目标实施战术轰炸,是空军在战争中的重要职能,而轰炸机恶劣的机动性又使它成为敌方最容易对付的目标,因此轰炸任务往往需要大量的护航战斗机,不仅使战争花费大增,而且还是无法避免伤亡。
因此专家们主张研制多用途飞机,使飞机兼有空战和对地攻击能力,实质上是倾向于研制战斗轰炸机;
3.主张放弃编队空战,截击机的战术是利用速度优势追击目标。截击机实施攻击时,其飞行动作“平直化”,即不需要进行高过载机动,并力求一次攻击结束战斗;
4.自从空空导弹进入服役并取得战绩之后,有人就认为航炮在空战中已无法发挥作用,因此航炮的作用被极大的贬低和忽视,以至在研制战斗机时甚至提出不装航炮;
5.认识到了航空电子设备在提高武器装备效能中的地位,加大了在航空电子设备上的投入。
飞机设计师们就是按照上述这些作战思想和想法研制了第二代战斗机。这一代战斗机的最大平飞速度达到了2倍音速。采用大推力涡轮喷气发动机,开始装备独立的航空电子设备系统,如单脉冲雷达、导航计算机、惯性导航系统等等。
第二代战斗机具有全天候作战能力,装备了中距空空导弹,而且兼顾对地攻击,对地攻击能力较强。第二代战斗机的机载电子设备和武器系统的性能有了较大改进,飞机的重型化倾向明显。
第二代战斗机参加了越南战争和其它的一些局部战争,接受了实战的考验,结果却发现它们并不能满足实战的要求,因为作战方式和以前预想的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高空高速并不是空战的主要范围,因此第二代飞机的性能优点并不是决定空战胜负的决定性因素。
第二代战斗机的主要代表机型有前苏联的米格-21和米格-23以及美国的F-104和F-4,它们各自形成了“轻-重”搭配的系列战斗机格局。
目前美、俄两国的第二代战斗机早已经退役,但是在广大的发展中国家第二代战斗机仍然在广泛的使用,例如法国的“幻影”III、“幻影”F1和瑞典的Saab-37等等
第三代战斗机
第二代喷气式战斗机在服役之后参加了越战和其它的一些局部战争,结果表明这些战斗机并不如设计时所设想的那样有战斗力,因为他们最为突出的高空高速性能并不是决定空战胜负的最重要的因素。
研究局部战争经验的专家注意到,空战的高度范围不是扩大了,而是缩小了。朝鲜战争中,战斗机的空战曾发展到平流层。而在越南战争中,战斗机的使用高度通常不超过9000米,这是由战术航空兵遂行的任务的性质决定的。
由于防空导弹技术的发展,导弹的防御高度越来越高,高空轰炸机受到的威胁越来越大。而地空雷达系统在探测的范围上存在这地空盲区,所以为了避免进入对方防空导弹的毁伤区,轰炸机多半在低空活动,担任掩护的战斗机也必须随之降低高度;另一方面,实战说明,飞行员一般能目视观察到目标的距离为3600米左右,所以飞机的转弯半径不大于1800米较为有利,当高度超过9000米时,
第二代战斗机要以1800米的转弯半径,进行不掉高度和不减速的机动是不可能的,所以也限制了高度。
越南战争的空战格斗一般发生在1500~4500米的高度范围内,这属于中低空的范围。在局部战争中,空战的速度范围也并不大,尽管双方都装备了M2一级的高速战斗机,但经常进行空战的速度范围是0。5M左右。
这是由于空战开始的高度低,低空条件下飞机的速度受到飞机结构强度的限制,另外由于第二代战斗机的超音速机动性能较差,为了获得较好的机动性必须降低速度,所以经常在亚跨音速范围内进行空战。局部战争的经验证明,大部分空战仍是在双方目视的近距范围内进行的。
第二代战斗机受到要导弹不要飞机思想的影响,有的飞机甚至在设计时没有安装航炮,然而航炮在空战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航炮虽没有空空导弹那样的射程,但它的备弹量多、可实施攻击的次数多。无论在越南战争,还是中东战争,航炮在空战中都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
因而许多第二代战斗机后来都加装了航炮。在局部战争中,战斗机的绝大多空战还是编队空战,飞行员的素质对战斗的胜负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美、苏等国在越战之后开始研制第三代喷气战斗机。它的重点是强调格斗空战能力和全天候作战能力;十分重视飞机在亚跨音速范围内的机动性;机载电子设备和武器系统的性能水平有了突破性进展。
从实战结果来看,第三代战斗机的研制是比较成功的。其主要原因是由于设计师们正确总结了60年代以来几次局部战争的经验教训;其次是由于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在气动、动力装置,电子技术、机载武器、材料等方面发展迅速,也为战斗机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F—15、F—16和F-18就是美国第三代战斗机的杰出代表,而Su-27和米格-29则是俄罗斯第三代战斗机的代表。
第四代战斗机
第四代战斗机是目前正在研制的最先进的战斗机,它的技术战术指标是根据现代高技术局部战争的实战经验提出的。
现代战争已经由过去的单一兵器的对抗转变为海、陆、空军三位一体全方位的较量,而其中最重要的则是制空权的争夺。由于通讯手段和电子雷达、预警设备的发展,使现代战争的战场空前扩大,为了适应这一变化,飞机的作战半径也应该相应增加,为此对第四代战斗机提出了超音速巡航的要求;而为了应对敌方强大的电子雷达系统和防空导弹的威胁,飞机具有隐身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隐身无疑提高了飞机的生存率,为了保证生存下来的飞机的出勤率,于是对飞机又提出了短距起落和可靠性的要求。
综合起来对第四代战斗机往往要求具有下列战术技术性能:
1。 发动机在不开加力时具有超音速巡航的能力;
2。 良好的隐身性能;
3。 高敏捷性和机动性特别是过失速机动能力;
4。 短距起落性能;
5。
目视格斗、超视距攻击和对地攻击的能力;
6。 高可靠性和维护性;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