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育儿

我想求教一下是怎么回事?

有关婴儿牙齿 我的宝宝9个月了,但是到现在还没有长牙,我想求教一下是怎么回事?

全部回答

2016-05-07

58 0
     宝宝出牙的时间和速度是反映宝宝生长发状况的标志之一。虽然由于气候、生活水平、体质等方面的差异,婴儿出牙的时间略有不同,但如果超过1周岁仍未有牙萌出的,则应请医生诊治,以排除疾病情况。
   牙齿发育时期需多种矿物盐,如钙、磷、镁、氟和维生素类,若孕妇从饮食中摄取的矿物盐不足,造成孕妇体内维生素D缺乏,就会影响胎儿牙胚的发育,使宝宝出牙延迟,因此,孕妇应多吃绿色蔬菜和豆制品类,并经常晒太阳。
     宝宝患了佝偻病和营养不良,会妨碍乳牙的发育和生长,佝偻病的发生往往与宝宝出生后日照不足有关,阳光中的紫外线能够促使人体皮肤中一种叫7-脱氢胆固醇的物质转化为维生素D,而维生素D是促进骨骼和牙齿发育必不可少的物质,营养不良往往是由于喂养不当引起的,比如单纯给宝宝喂牛奶和米糊类食物,不按时添加辅食,就很容易造成宝宝体内维生素D缺乏和严重营养不良,为使宝宝乳牙正常地发育生长,就应防治佝偻病和营养不良。
     第一、做到合理喂养,及时给宝宝添加辅食,如饼干、馒头、蔬菜、水果等,既补充营养,又有助于乳牙的发育。 第二、多晒太阳,冬季出生的宝宝,2个月即可抱出户外活动,晒太阳的时间夏季宜在早晨,冬春季可以在午后。
  应尽量暴露皮肤让阳光直晒,寒冷季节可只露出面部和双手。  晒太阳时要注意保护眼睛,可用纱巾或帽子等物遮挡一下。夏季晒太阳应注意防止皮肤灼伤,可以在阳台或树荫下活动;冬季要避免着凉而感冒;屋内晒太阳应打开窗户,因为紫外线不能透过玻璃。
   。

2016-05-07

57 0
    9个月没有出牙很正常,我家宝宝当时十个多月才开始出牙。 牙齿的发育是骨骼成熟的一个粗略指标。从婴儿乳牙萌出速度和时间来看,也能反映出婴儿生长发育及营养好坏的状况。
  有人说牙齿是小儿健康的标志,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但乳牙萌出的早晚,与婴儿的体质、营养、性别、地区及其它因素有一定的关系,往往表现为个体差异比较大,早的4个月就开始出牙,晚的可到10个月,一般大多数婴儿多在6-7个月时开始萌出牙齿。
     按照不同月龄,婴儿应出多少颗牙呢?父母可采用下列公式简单地估算一下:出牙数(婴儿)=月龄一(4或6)。例如10个月的婴儿,乳牙应为4颗或6颗;在1岁时多数已有6-8颗乳牙;2岁时乳牙应出齐,共为20颗。
   出牙基本上是按一定顺序进行的,一般是下颌先于上颌,由前至后的顺序。  最先萌出的常是是下面中间的门齿,然后是上面中间的门齿,以后挨着中间的门齿左右长出。 婴儿出牙时常在不知不觉中自然萌出。
  在婴儿萌牙时期要注意供给各种营养素,特别是与骨骼发育有关的维生素D、钙、磷等必需的营养成分。为此,婴儿饮食应多样化,可给予蛋类、肉泥、鱼泥、菜泥、果泥以保证营养,同时注意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  此外,有些婴儿在乳牙萌出前,可出现局部痒痒、流口水等现象,这是正常的,不需要处理。
  但此时可以有意识地给婴儿一些饼干之类的硬食物,让他磨磨牙,可促进乳牙的萌出。 假如10个月仍未出牙,父母也不用过于担心,只要婴儿身体健康,没有什么疾病,到1岁时才出第1颗牙不算什么问题。
    但是,如果1岁后仍末萌出第一颗牙或没有任何出牙的迹象,就要考虑是否营养素的供给缺乏或因佝偻病等疾病而有碍乳牙萌出。 宝宝长牙了,是新生命开始几个月后一件值得庆贺的大事,然而伴随而至的问题,“长牙齿会不会导致孩子生病?”这却造成了许多家长们的困扰。
   至于流口水的问题,可以询问小宝宝是否有享用手指或其他的东西刺激牙床的行为,而间接引起大量口水;而皮肤起丘疹的情况,也是因为偶有同时发现牙龈红肿,而归结于长牙,其实并非因为长牙才造成持续性的全身红斑。
     宝宝长牙的“致病迷思”于局部的症状引起的不适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是全身性不正常症状,如腹泻呕吐、耳痛、或是抽搐、抽筋、咳嗽、食欲不振,且持续24小时发热,应当到小儿科医院检查一下,以免小宝宝有其他症状,却延误了治疗时机。
   对于单纯的长牙,家长可以用干净的纱布或小牙刷,轻轻帮宝宝清洁、按摩。    一般店里出售的磨牙环,让小朋友拿着咬,刺激牙床,只要保持干净就没什么问题。
  当局部症状明显时,小儿科医生建议家长使用非阿司匹林之解热镇痛剂,或是局部药膏以减轻牙龈表面刺激感。如果有长牙问题或不知该如何,小儿牙科医师很乐意为初为人父母者及准备第一次看牙医的宝宝牙齿健康检查。
  

2016-05-07

57 0
    人的一生总是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一样,牙齿也按一定的规律发育。多数婴儿在7~8月时开始萌牙。这时萌出的牙齿称为乳牙。实际上,大约在母亲怀孕1个半月时'乳牙就开始形成。在婴儿出生时虽然没有牙齿,但婴儿口腔已有20颗乳牙和若干个恒牙的牙胚。
  人的一生有两副牙齿。一副为乳牙,一副为恒牙。  如果说婴儿的出生给家人带来了喜悦,那么发现婴儿出牙则给家人带来惊喜。 一般下颌出牙早于上颌,自前向后出牙。乳牙共20颗,上下各4颗门牙(称中切牙和侧切牙),上下、左右各1颗尖牙、2颗乳磨牙(大牙)。
  正常在2岁至2岁半出齐。 6~7岁开始换牙,以乳牙萌出的顺序换。  这时出的牙齿称为恒牙。6岁左右出第一颗恒牙,长在第二乳磨牙之后,12岁左右出第二颗恒磨牙,18岁左右出第三颗恒磨牙(称智齿,也有终身不出第三磨牙的)。
  恒牙共32枚。恒牙比乳牙大,刚开始换牙的时候,恒牙会有点不整齐,当恒牙全部出齐时,牙齿的大小也会趋于一致,排列也就整齐了。   孩子出牙时间的早晚,主要是由遗传因素所决定的。
  通常孩子在出生6~7个月便开始长牙,出牙早的孩子在4个月便开始长牙,出牙晚的孩子要到10个月左右才萌出,个别孩子要到1岁以后才长出第一颗乳牙,这种情况与婴幼儿时期骨骼生长的快慢有关。 出牙有哪些症状: 出牙晚说明孩子骨骼生长较缓慢,出牙早说明孩子骨骼生长较快,当然这是相对而言。
    只要不是由于缺钙或疾病所致的出牙晚,一般来说是不会影响今后骨骼的生长发育的。孩子的长高主要是靠长骨(四肢骨)的生长,长骨的生长主要是在骨干两端的干骺端和骨骺间的软骨组织中进行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四肢长骨增长速度远远较躯干增长迅速,到青春后期骨骼停止生长,孩子也就不会再长高了。  孩子今后的身高,决定的因素在于遗传、营养和适宜的运动,与出牙时间的早晚没有直接的关系。
   父母一见孩子该出牙时没长牙以为是缺钙,就给孩子吃鱼肝油和钙片,这是不可取的。给孩子补钙与否,主要是要根据孩子的身体实际情况来决定,孩子出牙晚不一定就是缺钙,但要结合检查及其所表现的症状进行综合分析来决定。
    孩子缺钙常表现为囟门闭合迟缓、头发稀少、出汗多、爱哭闹等,此时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补充一些钙制剂和鱼肝油滴剂,并注意辅食合理,对孩子的健康是有益的。如果一见孩子8个月或10个月还没有出牙,父母就给孩子服用大量的鱼肝油和钙片,就很容易引起维生素D过量甚至中毒,这样做对孩子的健康是有害无益的。
     警惕出牙“不良”反应 发热:有些宝宝在牙齿刚萌出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只要体温不超过38°C,且精神好、食欲旺盛,就无需特殊处理,多给宝宝喝些开水就行了;如果体温超过38。
  5°C,并伴有烦躁哭闹、拒奶等现象,则应及时就诊,请医生检查看是否合并其他感染。   腹泻:有些宝宝出牙时会有腹泻。当宝宝大便次数增多、但水分不多时,应暂时停止给宝宝添加其他辅食,以粥,细、烂面条等易消化食物为主,并注意餐具的消毒;若次数每天多于10次、且水分较多时,应及时就医。
   流涎(俗称流口水):多为出牙期的暂时性表现,应为宝宝戴口水巾,及时擦干流出的口水。   常识: 烦躁:当出牙前的宝宝出现啼哭、烦躁不安等症状时,一般只要给以磨牙饼让宝宝咬并转移其注意力,通常会安静下来。
   需要注意的是,佝偻病、克汀病、营养不良等都可引起出牙延迟,牙质欠佳。如果宝宝超过12个月还未出牙,应到医院查明原因,及早诊治。   看看出牙规律…… 小儿正常出牙顺序是这样的,先出下面的二对正中切牙,再出上面的正中切牙,然后是上面的紧贴中切齿的侧切牙,而后是下面的侧切牙。
  小儿到1岁时一般能出这八颗乳牙。1岁之后,再出下面的一对第一乳磨牙,紧接着是上面的一对第一乳磨牙,而后出下面的侧切牙与第一乳磨牙之间的尖牙,再出上面的尖牙,最后是下面的一对第二乳磨牙和上面的一对第二乳磨牙,共20颗乳牙,全部出齐大约在2-2。
    5岁。 如果小儿出牙过晚或出牙顺序颠倒,可能会是佝偻病的一种表现。严重感染或甲状腺功能低下时也会出牙迟缓。

2016-05-07

41 0
首先要说明的是有很多宝宝9个月没出牙的,小孩婴儿期生长迅速,肯定是缺钙的,我家宝宝从三个月开始吃钙片,也到10个月才出的牙齿,只要宝宝吃的好,睡的好就不用担心了.如果你没有给他吃钙,建议还是买钙吃些吧

2016-05-07

56 0
不要着急,宝宝出牙早晚,主要是遗传因素决定.一般4-7个月就开始出牙,也有的孩子要10个月才萌出乳牙.假如10个月以后还没有萌出,也不要紧张,只要宝宝身体健康,没有其他疾病,晚到一周岁时萌出第一颗乳牙也没有关系,只要合理喂养,及时合理添加辅食,多晒太阳,只有先看看了。再问问朋友们。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热点搜索 换一换

育儿
育儿
妈妈
宝宝
护理
教育
亲子
其他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