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学习帮助

要怎么上《鸿门宴》这篇课文?

要怎么上《鸿门宴》这篇课文?求指点

全部回答

2013-09-17

48 0
课文是文言文,所以,教学目标这样安排:1、疏通文字,主要抓文言词语(实词、虚词、词类活用、使动意动、古今异义、通假字)、特殊语法(判断句、倒装句、名词作状语等)。2、了解文学常识》司马迁与《史记》。3、理清情节发展脉络。4、人物形象分析。教学上要考虑:1、强化熟读成诵。2、重视预习复习。3、 适当延伸拓展。

2013-09-15

20 0
http://www.doc88.com/p-399369702111.html

2013-09-15

51 0
    《鸿门宴》课文讲解思路     一、讲述基本事实   1、楚怀王的约定: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2、项羽战河北,刘邦战河南,乘机入关。“籍吏民,封府库,遣将守关”,(约法三章)。
   二、分析矛盾的产生和矛盾的化解(对基本事实的分析判断)   1、曹无伤告密。     2、范增的分析。   3、刘邦对项伯的解说。   4、樊哙对项羽的陈词。
     问题设计1:找出上面分析判断之后的相应结果(原文)   问题设计2:分析刘项及其内部的人物关系   刘邦曹无伤张良(樊哙)   项羽范增(项庄)项伯 三、比较范增、张良言说方式及其对事实发展的影响   问题设计:假如张良是项羽的谋士,相反,范增是刘邦的谋士,你认为结果会是怎样? 四、从刘邦集团的言行分析刘邦的用人   基础知识的处理意见: 一、确定重点:通假字和名词的活用 二、文化知识   1、座位的排列;   2、“愿伯具言臣之不敢背德也”中的“伯”和“臣”。
    “伯”有两个意思,一是项伯的名字,一个是对项伯的恭敬的称呼。刘邦当时是有求于项伯,而且古人称呼一般不直呼其名,再者刘邦已“得兄而侍之”,由此推断,这个“伯”是敬诚,意同“大哥”。
     这里的“臣”是古代男子的一种谦称,跟古代女子多称自己为“妾”一般,而不是“君臣”中的“臣”。  。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学习帮助
院校信息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出国/留学
职业教育
人文学科
外语学习
K12
学习帮助
学习帮助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