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文化/艺术 历史话题

八宝山一词有何传说?

宝山一词有何传说?

全部回答

2016-06-28

49 0
    相传很早以前,这里住着一户姓李的老公 母俩,没儿没女,靠种点瓜过日子。老两口儿 勤勤恳恳,日子过得倒也凑合,只是有点儿 冷清。 这一年,他们又在院子里种了一架瓜,可 不管老两口怎么施肥、上水,就是结不出瓜来。
   秧子可越长越旺,都爬过墙头了。好不容易才 开了一朵花,这朵花开得好大,院子里里外外 都香喷喷的。  几天过去了,还真结了个瓜。这 个瓜长得上粗下细,活像个倒挂的葫芦。老两 口一看犯了愁:这瓜只够留种的,今年算是没 瓜卖了。
   一天老两口儿正在门口乘凉,就见打南边 来了一位先生,到了山根下忽然站住了。他朝 山看了好半天,又围着山转了几圈,然后站在 山脚下,掰着手指头掐来算去,最后两手一合,便奔这边过来了。  这位先生来到老两口儿跟前躬身施礼,可 眼睛却死死地盯着那架瓜。
  老两口儿忙把先 生让进院里。这位先生走到瓜架前,看了又 看,还伸出手来轻轻地摸了摸瓜架上唯一的那 个瓜,然后笑眯眯地说:“这瓜我买下了。”说着 掏出了两锭银子。老两口儿开始推说:“不 卖。”并告诉他这个瓜要留种。
    但这位先生不 肯罢休,一再央求,说买瓜是为了给病人配药 用。还告诉老两口儿他是从很远的地方来的, 路上十分辛苦。老两口儿可是热心人,一听为 病人配药,心想:救人如救火,就答应了。
  只是 不肯收那两锭银子。先生见老两口儿这么厚 道,十分高兴,对他们又作揖,又道谢。临走时 还嘱咐说:“这瓜不熟不能摘,瓜熟时我自会 来。  ”说完便走了。 自打那位先生走后,老两口儿照看这个瓜 格外精心。
  赶巧这年天气反常,冷得特别早。 刚过立秋,霜就下来了。这可急坏了老两口 儿,他们合计着:可别把瓜冻了,坏了人家的大 事。有心要摘吧!先生有话在先,要由他亲自 摘。迟疑来迟疑去,还是决定等等看。
  天气一 天比一天凉。  一天早上起来,霜把瓜叶子冻蔫 了,老两口一看不摘不行了,连忙小心地把它 摘下来,放在一个木匣里。九月初八这天,先 生果然来了,还带了不少礼物。赶到他来到瓜 架下一看:瓜没了。
  连声说:“坏了坏了!”老两 口儿笑着说:“先生甭着急,瓜没坏,我们给您 存着呢! ”说着取来了那个木匣子,谁想先生不 看便罢,一看更急了。  他一边跺脚一边说摘 早啦!摘早啦!”老两口儿就把摘瓜的经过跟 他说了一遍。
  先生听完后懊丧地说:“跟你们 实说了吧,这个瓜是个宝贝,它能开这座山,如 今可毁了。”老两口儿听他这么一说,心里很不 高兴,心想:原来他是来寻宝的,早知如此,当 初真不该答应他。又想:宝贝应该给善良、诚 实的人,可不能让这个贪心的家伙弄去。
    心里 想着,手可就缩了回来。先生一看这举动,知 道老两口儿改变了主意。他真后悔自己走了 嘴,吐露了真情。于是忙说:“二老不必后悔, 这个瓜还有用处,就把它给我吧! ”说着,上前就把瓜夺在手里,转身出屋门,往山脚跑下去 了。
  老两口怕他真将山里的宝贝盗走,便跟在 后面来到山下。  他俩偷偷藏在一棵大树后面, 看着这位先生的动静。只见他来到山坡前,拿 着那瓜在坡上画了一个圈。真怪,山坡上出现 一道石门,石门还开了一道缝,这位先生把手 伸了进去。
  这时,老两口儿偷偷来到他的身 后,就听他自言自语说:“瓜要是熟了,我可就 进去了。”他光顾着看宝贝,并没发觉身后来了 人。  老两口也顺着门缝往里一看:喝!里面都 是宝贝。
  有金牛、金马、金鸡,还有金簸箕、金 篮箩,靠门这边有一扇金碾子,上面还“咕噜, 咕噜”地转着金磨,从磨盘上“噼里啪啦”地掉 着金豆子。先生伸手把金簸箕拿在手里,可是 门缝太窄,无论横着、竖着就是拿不出来。
  就 在这时候,金鸡叫了,先生说了声不好,忙扔了 金簸箕,抓了一把金豆子。    正要往外拿,老头 儿上去照着他的胳膊打了一下,先生手一哆 嗦,金豆子可就撒手了。
  
  也在这个时候,门响 了一声,先生忙把空手抽了回来。再看那扇 门,已经关上了。他回头一看,见身后站着种 瓜的老两口儿,自知理亏,便一声不响地走了。 有人来寻宝的消息很快传开了,周围一带的人 都知道这里埋着八件宝,于是,慢慢地把这座 山叫成“八宝山”了。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文化/艺术
历史话题
民俗传统
文学
书画美术
地理
器乐/声乐
舞蹈
历史话题
历史话题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