纹枯病有什么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
水稻纹枯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也能以菌丝体在病残体上或在田间杂草等其他寄主上越冬。第二年,春灌时菌核漂浮于水面与其他杂物混在一起,插秧后菌核黏附于稻株近水面的叶鞘上,条件适宜生出菌丝侵人叶鞘组织进行危害,气生菌丝又侵害邻近植株。
水稻拔节期病情开始激增,病害向横向、纵向扩展,抽穗前以叶鞘危害为主,抽穗后向叶片、穗颈部扩展。
早期落人水中菌核也可能引发稻株再侵害。早稻菌核是晚稻纹枯病的主要感染源。菌核数量是引起发病的主要原因。 每亩有6万粒以上菌核,适宜条件是引发纹枯病流行的重要原因。
另一个主要发病条件是高温高湿。当气温18℃~34℃之间时,就会大面积发生,以22 ℃~28 ...全部
水稻纹枯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也能以菌丝体在病残体上或在田间杂草等其他寄主上越冬。第二年,春灌时菌核漂浮于水面与其他杂物混在一起,插秧后菌核黏附于稻株近水面的叶鞘上,条件适宜生出菌丝侵人叶鞘组织进行危害,气生菌丝又侵害邻近植株。
水稻拔节期病情开始激增,病害向横向、纵向扩展,抽穗前以叶鞘危害为主,抽穗后向叶片、穗颈部扩展。
早期落人水中菌核也可能引发稻株再侵害。早稻菌核是晚稻纹枯病的主要感染源。菌核数量是引起发病的主要原因。
每亩有6万粒以上菌核,适宜条件是引发纹枯病流行的重要原因。
另一个主要发病条件是高温高湿。当气温18℃~34℃之间时,就会大面积发生,以22 ℃~28 ℃最适。发病相对湿度70%〜96%,90%以上最适。
菌丝生长温度范围为10 ℃~38 ℃,菌核在12 ℃~40℃都能形成,菌核形成最适温度28℃~32℃。
相对湿度在95%以上时,菌核就可萌发形成菌丝。6~10天后又可形成新的菌核。日光能抑制菌丝生长促进菌核的形成。
水稻纹枯病适宜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发生和流行。生长前期雨日多、湿度大、气温偏低,病情扩展缓慢,中、后期湿度大、气温高,病情迅速扩展,后期高温干燥抑制了病情。
当气温在20 ℃以上,相对湿度大于90%时,纹枯病开始发生,气温在28 ℃~321,又遇到连续降雨的天气,这时病害会发展迅速。
当气温降至20 ℃以下,田间相对湿度小于85%时,发病比较迟缓或者停止发病。长期深灌,偏施、迟施氮肥,水稻郁闭,会促进纹枯病发生和蔓延。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