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对戏剧的影响有什么?
威廉•莎士比亚( W。William Shakespeare , 1564—1616)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诗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他的许多作品,比 如 《罗密欧与朱丽叶》 《仲夏夜之梦》 《威尼斯商人》 《亨利四世》 《第十二夜》 《裘力斯•恺撒》 《哈姆雷特》 《奥赛罗》 《李尔王》等 ,到现在仍深刻地影响着世人。 1564年4月23日,莎士比亚出生在英国中部埃文河上的斯特拉特福镇一个富裕的市民家庭。幼年的莎士比亚在家乡的文法学校受过基础教育。7岁时,进入当地圣十字文法学校,学习拉丁语、文学和修辞学,并有机会接触戏剧和许多剧团。 他从小就对戏剧产生了...全部
威廉•莎士比亚( W。William Shakespeare , 1564—1616)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诗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他的许多作品,比 如 《罗密欧与朱丽叶》 《仲夏夜之梦》 《威尼斯商人》 《亨利四世》 《第十二夜》 《裘力斯•恺撒》 《哈姆雷特》 《奥赛罗》 《李尔王》等 ,到现在仍深刻地影响着世人。
1564年4月23日,莎士比亚出生在英国中部埃文河上的斯特拉特福镇一个富裕的市民家庭。幼年的莎士比亚在家乡的文法学校受过基础教育。7岁时,进入当地圣十字文法学校,学习拉丁语、文学和修辞学,并有机会接触戏剧和许多剧团。
他从小就对戏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外地剧团、马戏班到镇上巡回演出时,莎士比亚每场都是热情的观众。有时,他甚至徒步跋涉十几公里到外乡观看演出。在莎士比亚十五六岁时,由于家道中落,他只得綴学在家。
18岁时,他便结了婚,几年后,他们便有了三个孩子 ,他们本不富裕的生活更加举步维艰。但莎士比亚“对童年时代家庭幸福生活的向往”时时促使自己重振家业,建功立名。1587年,莎士比亚怀着对未来幸福生活的向往,拋妻别子、背井离乡,只身到伦敦谋生,摆在他面前的却是一条荆棘丛生、环境险恶的谋生之道。
当时的伦敦,已是一个物华天宝、人才荟萃的大都市。政府苦于初兴的资本主义手工工场难以吸纳这些闲散人员,屡屡颁布一系列 惩 治 “流浪汉”的 “血腥立法”,尽管收效甚微,却 使 “流浪汉_’的生活处境更加艰难。
这一切,对人地生疏、从外乡农村初涉伦敦谋求职业的莎士比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然而,莎士比亚硬是靠着他的坚强、勤奋刻苦、聪明和才智,在这荆棘丛生的险恶生活道路上,开辟了一条自己的成功之道。初到伦敦的莎士比亚,一直苦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他常常是饥寒交迫,百无聊赖,只好到剧院门口当马夫,靠伺候那些骑马前来看戏的富人挣得一点收入,路人的闲言碎语和冷嘲热讽常常深深刺痛莎士比亚的心。由于莎士比亚做事勤快,人缘也好,加上自己对戏剧产生的浓厚兴趣,他终于寻得机会结识了更多的剧院人士。
他慢慢由勤杂工变成了临时替身演员,在个别演员缺席或因故迟到时,客串一些小角色,到最后,由于他对了解戏剧的逐渐深入,他甚至开始担任导演,并尝试改编与创作新剧本,慢慢地,他成了剧团离不了的大红人。
1588年前后,他创作出了自己最早的历史剧《亨利六世》,该剧热情歌颂了英勇殉国的英军将领。1592年伦敦鼠疫流行,莎士比亚在此期间读了很多书,以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他还同各阶层的人士交往,丰富社会活动经验,勤奋写作,对戏剧的各种体裁都进行了尝试。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早期的一部悲剧作品,该剧被称为是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意识的爱情悲剧。莎士比亚是位多产的戏剧创作艺术家,他的许多作品如《仲夏夜之梦》 《威尼斯商人》 《亨利四世》 《第十二夜》 《裘力斯•恺撒》 《哈姆雷特》 《奥瑟罗》 《李尔王》 《麦克白》 《雅典的泰门》 《暴风雨》等剧作,成功塑造了像哈姆雷特、夏洛克、奥赛罗、麦克白、罗密欧、朱丽叶等一批栩栩如生的艺术典型。
莎士比亚的戏剧多取材于历史记载、小说、民间传说和老戏等已有的材料,反映了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历史现实,宣扬了新兴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思想和人性论观点。由于一方面广泛借鉴古代戏剧、英国中世纪戏剧以及欧洲新兴的文化艺术,一方面深刻观察人生,了解社会,掌握时代的脉搏,故莎士比亚得以描绘广阔的、五光十色的社会生活图景,并使之以悲喜交融、富于诗意和想象、寓统一于矛盾变化之中以及富有人生哲理和批判精神等特点著称。
莎士比亚的作品从生活真实出发,深刻地反映了时代风貌和社会本质。他认为,戏 剧 “仿佛要给自然照一面镜子:给德行看一看自己的面貌,给荒唐看一看自己的姿态,给时代和社会看一看自己的形象和印记”。马克思、恩格斯将莎士比亚推崇为现实主义的经典作家,提出戏剧创作应该更加“莎士比亚化”。
这是针对戏剧创作中存在的“把个人变成时代精神的单纯的传声筒”的缺点而提出的创作原则。所 谓 “莎士比亚化”,就是要求作家像莎士比亚那样,善于从生活真实出发,展示广阔的社会背景,给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提供富有时代特点的典型环境;作品的情节应该生动、丰富,人物应该有鲜明个性,同时具有典型意义;作品中现实主义的刻画和浪漫主义的氛围要巧妙结合;语言要丰富,富有表现力;作家的倾向要在情节和人物的描述中隐蔽而自然地流露出来。
莎士比亚的戏剧大都取材于旧有剧本、小说、编年史或民间传说,但在改写中注入了自己的思想,给旧题材赋予新颖、丰富、深刻的内容0 在艺术表现上,他继承古代希腊罗马、中世纪英国和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戏剧的三大传统并加以发展,从内容到形式进行了创造性革新。
他的戏剧不受三一律束缚,突破悲剧、喜剧界限,努力反映生活的本来面目,深入探索人物内心奥秘,从而能够塑造出众多性格复杂多样、形象真实生动的人物典型,描绘了广阔的、五光十色的社会生活图景,并以其博大、深刻、富于诗意和哲理著称。
莎士比亚的戏剧是为当时英国的舞台和观众写作的大众化的戏剧。因而,它的悲喜交融、雅俗共赏以及时空自由、极力调动观众想象来弥补舞台的简陋等特点,曾在18世纪遭到以伏尔泰为代表的古典主义者的指责,并在演出时被任意删改。
莎剧的真正价值,直到19世纪初,在柯尔律治和哈兹里特等批评家的阐发下,才开始为人们所认识,然而当时的莎剧演出仍常被纳入5幕结构剧的模式。19世纪末, W 。波埃尔和 H 。格兰威尔•巴克强烈反对当时莎剧演出的壮观传统,提倡按伊丽莎白时代剧场不用布景的方式演出,以恢复其固有特点。
17世纪始,莎士比亚戏剧传入德、法、意、俄以及北欧诸国,然后渐及美国乃至世界各地,对各国戏剧发展产生了巨大、深远的影响,并已成为世界文化发展、交流的重要纽带和灵感源泉。中国从20世纪初开始介绍和翻译莎剧,到1978年出版了在朱生豪译本基础上经全面校订、补译的11卷 《莎士比亚全集》。
1902年 ,上海圣约翰书院学生最早用英语演出《威尼斯商人》。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先后有65个职业和业余演出团体,以英、汉、藏、蒙、粤5种语言,文明戏、现代话剧、戏曲、广播剧、芭蕾舞剧、木偶剧等形式演出莎剧,包括了莎剧大部分重要作品。
莎剧已成为中国中学、大学特别是戏剧院校的教材。莎剧的重要角色为中国演员的培养和提高开辟了广阔天地。莎士比亚给世人留下了 37部戏剧,其中包括一些他与别人合写的一般剧作。此外,他还写有154首14行诗和3〜4首长诗等。
在艺术上,莎士比亚的戏剧结构严谨,情节丰富绚丽,人物塑造个性化和多重性结合紧密,人物性格鲜明、丰满。他善于把文学语言和民间语言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显得特别生动和精炼。他首先打破了悲剧与喜剧的界线, “使崇高与卑贱、恐怖和滑稽、豪迈和诙谐离奇古怪的融合在一起。
”他善于深刻体察和描述人性 ,并通过他笔下的一些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向我们提出了社会生活中存在的最深刻、最根本的问题。所有这一切都是莎士比亚文学戏剧生命力不断延续的永恒魅力所在。4月23日,对于世界文学领域是一个具有象征性的日子,因为塞万提斯、莎士比亚和加尔西拉索•德•拉•维加都在1616年的这一天去世。
此外,4月23日也是另一些著名作家出生或去世的日子,如莫里斯•德律恩、拉克斯内斯、佛拉吉米尔•纳博科夫、约瑟•普拉和曼努埃尔•梅希亚•巴列霍等。
很自然地,1995年在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选择这一天,向全世界的书籍和作者表示敬意;鼓励每个人,尤其是年轻人,去发现阅读的快乐,并再度对那些为促进人类的社会和文化进步做出无以替代的贡献的人表示尊敬。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