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这是什么鱼这种鱼是在水库里面
马口鱼(Opsariichthys bidens)俗名:桃花鱼,山鳡,坑爬,宽口,大口扒,扯口婆,红车公。
中文学名: 马口鱼
拉丁学名: Opsariicjthys bidens
别称: Chinese hooksnout carp
界: 动物界
目: 鲤形目
科: 鲤科
属: 马口鱼属
分布区域: 中国各水系均有分布
水域环境: 淡水
气候带: 寒温带
食性: 杂食性偏肉食
一种生活的溪流中的小型鱼类。 体延长,侧扁,银灰带红色,具蓝色横纹。口大,上下颌边缘凹凸。雄鱼臀鳍鳍条延长,生殖季节色泽鲜艳。头后隆起,尾柄较细,腹部圆。头大且圆。吻短,稍宽,端部略尖。口裂宽大,端位,向下倾斜...全部
马口鱼(Opsariichthys bidens)俗名:桃花鱼,山鳡,坑爬,宽口,大口扒,扯口婆,红车公。
中文学名: 马口鱼
拉丁学名: Opsariicjthys bidens
别称: Chinese hooksnout carp
界: 动物界
目: 鲤形目
科: 鲤科
属: 马口鱼属
分布区域: 中国各水系均有分布
水域环境: 淡水
气候带: 寒温带
食性: 杂食性偏肉食
一种生活的溪流中的小型鱼类。
体延长,侧扁,银灰带红色,具蓝色横纹。口大,上下颌边缘凹凸。雄鱼臀鳍鳍条延长,生殖季节色泽鲜艳。头后隆起,尾柄较细,腹部圆。头大且圆。吻短,稍宽,端部略尖。口裂宽大,端位,向下倾斜,上颌骨向后延伸超过眼中部垂直线下方,下颌前端有1不显著的突起与上颌凹陷相吻合。
上颔两侧边缘各有一个缺口,正好为下颔的突出物所嵌,形似马口,故名“马口鱼”。口角具1对短须。眼较小。鳞细密,侧线在胸鳍上方显著下弯,沿体侧下部向后延伸,于臀鳍之后逐渐回升到尾柄中部。背鳍短小,起点位于体中央稍后,且后于腹鳍起点;胸鳍长;腹鳍短小;臀鳍发达,可伸达尾鳍基;尾鳍深叉。
背部灰褐色,腹部灰白,体中轴有蓝黑色纵纹,生殖期雄鱼头下侧、胸腹鳍及腹部均呈橙红色。雄鱼的头部,胸鳍及臀鳍上均具有珠星,臀鳍第1~4根分枝鳍条特别延长;体色较为鲜艳。 栖居于河川较上游的河段,喜生活在水流清澈、水温较低水体中。
即使在同一条河川中,甚少有与其相近的鱲属鱼类。游动敏捷,善跳跃,性贪食,甚至可由此改变体型而极度肥胖。为小型杂食性鱼类。 马口鱼体重一般约50克,100-150克重的不常见,为小型鱼类,成鱼体长仅100~200毫米。
体延长,侧扁,口大,下颌前端有一突起,两侧凹陷,恰与上颌相吻合;性成熟的雄性个体臀鳍条显著延长,吻部、胸鳍和臀鳍上具有发达的追星,分布于从黑龙江到珠江的亚洲东部诸流域。多生活在山溪流水之中。性凶猛、以昆虫、小鱼等为食,幼鱼嗜食浮游生物。
在华东,性成熟早,1冬龄即可成熟。3~6月间繁殖。此时雄鱼的头部、胸鳍及臀鳍上出现白色珠星,体色也更加鲜艳。在某些山区种群数量较大,有一定经济价值。
编辑本段与宽鳍鱲的区分
宽鳍鱲(Zacco platypus)属鲤形目,鲤科,鱲属。
俗称:桃花鱼,双尾鱼,红车公,红翅子,白糯鱼,快鱼,石鮅鱼(《本草纲目》 )。 马口鱼
英文名:Pale chub 。 体长而侧扁,腹部圆。头短,吻钝,口端位,稍向上倾斜,唇厚,眼较小。
鳞较大,略呈长方形,在腹鳍基部两侧各有一向后伸长的腋鳞。侧线完全,在腹鳍处向下微弯,过臀鳍后又上升至尾柄正中。生殖季节雄体出现“婚装”,头部、吻部、臀鳍条上出现许多珠星,臀鳍第1-4根分枝鳍条特别延长,全身具有鲜艳的婚姻色。
生活时体色鲜艳,背部呈黑灰色,腹部银白色,体侧有12-13条垂直的黑色条纹,条纹间有许多不规则的粉红色斑点。腹鳍为淡红色,胸鳍上有许多黑色斑点。背鳍和尾鳍灰色,尾鳍的后缘呈黑色。 此类鱼与马口鱼生活习性相似,两种鱼经常群集在一起,喜欢嬉游于水流较急、底质为砂石的浅滩。
江河的支流中较多,而深水湖泊中则少见。以浮游甲壳类为食,兼食一些藻类、小鱼及水底的腐植物质。 宽鳍鱲分布极广,在中国、朝鲜、日本均有分布,在中国分布于黑龙江、黄河、长江、珠江、澜沧江及东部沿海各溪流。
尤以山区溪流中为常见。一般个体约14厘米,最大个体可长达20厘米,一般个体体重25克,50-100克重的甚少。其个体虽小,但较肥壮,含脂量高,产量也较高,为普通食用杂鱼之一。在南方省份山区形成一种特殊的小渔业,为山区的主要经济鱼类之一。
其肉可入药,若将其除去内脏和鳞片,鲜用,具有解毒、杀虫之功效,主治疮疖、疥癣等症。
编辑本段生活习性
马口鱼栖息于水域上层,喜低温的水流。为肉食性鱼类。马口鱼通常集群活动,常同鱲鱼一起游泳、生活。
性凶猛,以小鱼和水生昆虫为食。马口鱼多生活于山涧溪流中,尤其是在水流较急的浅滩,底质为砂石的小溪或江河支流中;在静水湖泊及江河深水处皆少见。它们通常集群活动,常同鱲鱼一起游泳、生活。性凶猛,以小鱼和水生昆虫为食。
最大个体可达20厘米左右。第一年生长较迅速,可达7-11厘米。1龄鱼即有繁殖能力。生殖期多集中在6-8月,在较急的水流中产卵。
编辑本段分布
马口鱼广泛分布于中国从黑龙江至海南岛、元江的东部各河流干、支流。
此鱼不大,体重一般约50克,100-150克重的不常见,属小型鱼类。但其繁殖力强,生长快,产量较高,为普遍食用杂鱼之一。在丘陵、山区是主要经济鱼类。
编辑本段遗传多样性
马口鱼是广泛分布于江河湖泊中的东亚特有的鲤科鱼类。
马口鱼喜欢栖息于江河湖泊及山涧溪流等清洁的流水水体中,它的存在预示水环境的清洁。马口鱼广泛分布在中国珠江、闽江、湘江、长江、黄河、松花江及黑龙江等水系,为江河湖泊中常见的中小型鱼类。对于这样一种广泛分布的鱼类,从16个采集地点收集到的55个样品中发现了38种单倍型。
利用通用引物L14724和H15915对样品DNA的Cytb区段进行PCR特异性扩增,从而得到马口鱼mtDNA中Cyt b区段1092bp的基因片断。在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片段的1140bp序列中,38种单倍型的差异表现在24个位点上,通过分析这22种不同的单倍型之间的遗传距离发现,最小值为0。
1%,最大值仅为0。7%,单倍型多样性指数h为0。9881±0。042,而衡量群体核苷酸多态的值却仅为0。00198±0。000 26,从而掌握马口鱼种群遗传多样性的真实情况。 与同类野生鱼类相关数据比较得知,马口鱼群体的单倍型多样性程度比较丰富,而单倍型之间序列上的差异很小。
推测可能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马口鱼具有生长快、繁殖力高的分布广泛的特点。快速的生长和繁殖,提高了马口鱼种群对基因池中新突变的保持能力。如某一处出现新的突变,这种新突变的基因相对比较容易在群体中扩散和积累,使新突变在种群基因库中得以保存,进一步丰富了基因类型的多样性。
2)马口鱼分布范围宽广,南至珠江,北至黑龙江都有分布。在过去的2000多年里,中国的主要水系,如长江、黄河和珠江曾经通过人工运河相联系。水系的连通可能为分布于各水系的马口鱼提供基因交流的条件,而广泛的基因交流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个体之间的差异。
3)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由于马口鱼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人们能在引种家鱼时,会附带上马口鱼,这也会增加各地马口鱼之间基因交流的机会。
编辑本段保护
马口鱼虽然不是主要的经济鱼类,但它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指示作用。
要注重稀有基因个体的发现和保护,一方面对其实施特别的繁殖保护,防止随机漂变造成基因型的丧失;另一方面将其纳入到繁殖群体中,使其携带的稀有基因能在群体中扩增。 在马口鱼的人工扩增养殖活动中尽量避免近亲繁殖,扩大基因交流。
近亲繁殖,其结果必然会直接导致马口鱼种群遗传多样性的贫乏。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