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请各位帮忙归纳物理学史实(上
2006届高考物理备考总结
一、备考策略
1、坚持集体备课
我校历来注重集体备课,我们物理科组的最大特点是同事间的合作意识特别强,能充分利用和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对于教学中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每位老师都能毫无保留的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经常在一起认真研究教材教法,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精心挑选例题、习题和考题,认真审核,尽量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错误,认真做好教后反思、考后反思,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不断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2、精心组织课堂教学
高考备考复习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它不同于上新课,上新课时,学生对新的知识有一种好奇心,注意力比较集中,而高考总复习时,学生对所讲的...全部
2006届高考物理备考总结
一、备考策略
1、坚持集体备课
我校历来注重集体备课,我们物理科组的最大特点是同事间的合作意识特别强,能充分利用和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对于教学中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每位老师都能毫无保留的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经常在一起认真研究教材教法,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精心挑选例题、习题和考题,认真审核,尽量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错误,认真做好教后反思、考后反思,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不断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2、精心组织课堂教学
高考备考复习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它不同于上新课,上新课时,学生对新的知识有一种好奇心,注意力比较集中,而高考总复习时,学生对所讲的内容已经有所了解,尽管不少学生是一知半解,但他们已失去了那种对知识的好奇心,如果老师还是像上新课一样的进行授课,学生一定会感到很枯燥乏味,很多学生不愿意听,很难达到预期的复习效果,因此,高考复习备考中必须认真研究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和策略,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本届毕业班教学中,我们改变了以往那种每个章节一开始就满堂系统复习和灌输物理基本概念、定理、定律的教学模式,而是把基本概念溶入到精心编制的习题中去,让学生通过做题去体会和感悟,然后通过典型例题的讲解帮助和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最后通过课堂或课后练习题加以巩固。
事实证明,这种教学模式的效果比以往的要好得多。【附录一:《动量守恒定律》复习教学设计】
2、少讲多练、及时测试、及时反馈
老师讲得多,不如学生做得多,任何事情都是听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老师在课堂上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在下面也听得明明白白,可是,如果你不让学生做一些类似的题,而是在几天后去考类似的题,结果会怎么样呢?不用我回答,所有的老师都能回答。
经过认真的总结和分析以往的经验和教训,我们制定了这样一条教学思路,“少讲多练,及时测试,及时反馈”,只有亲身经历的事情才能记忆犹新,我们每周至少安排一节测试课,通常是利用晚练课的时间进行小测试的(我们学校为每个学科安排了一节晚练课),你可别小看这一节晚练课,它能及时检测一周来教与学的效果,因此,我们每周都会非常认真的精心编制一份小测试题,让学生自我检测(不需要监考),并及时收回、及时批改,有时为了能在第二天及时把试卷发放给学生并及时讲评、及时反馈,我们经常是加班加点到深夜,因为我们深知,只有及时讲评、及时反馈,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最佳效果,如果过几天以后才去讲评,学生已经失去了那份对试题答案渴望的热情,必然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也就是说必须做到“及时反馈”。
3、认真分析和研究各地高考试题,尤其是上海的考题
通过认真分析和研究近几年全国各地的高考试题和2005年的广东试题,发现广东命题的思路有向上海试题靠拢的趋势,譬如,上海的考题中每年都会有涉及到物理学史以及著名科学家主要贡献方面内容的考题,为此,我们认真研究教材,编写了关于物理学史以及著名物理学家主要贡献的一份资料,碰巧的是今年的物理考题中涉及到这方面的题目达10分之多,这也许是今年我校物理考得较好的原因之一吧。
【附录二:物理学史实】
4、立足基础,重视课本
平时的教学中,不能离开课本而只依赖于各种复习资料,必须在备考教学过程中不断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内容,特别是高考前夕十多天,我们就停止上课,要求学生回归课本,回归错题,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课本中的插图以及课本中的小实验等等),要求学生看以前的考题,错题,但为了保温,每天还是要求学生做少量的基础练习题。
【附录三:高考前自主复习计划 】
二、存在的问题
1、实验教学缺乏有效性
教材中有相当数量的基础实验、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创新性实验,这些实验都放在第一轮和基础知识内容一起复习。这样对基础实验复习的系统性、整体性较差,二模后,虽然开设了实验展示,但与专题复习交叉进行,时间安排也仓促,造成基础实验复习不到位,导致学生的实验创新能力、综合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提高。
而且由于今年高考的实验题确实太难了,尤其是11分的电学实验,全省平均分只有1。3分,因此,实验成了绝大多数学生甚至尖子学生失分的主要原因。不仅如此,更严重的是很多学生在实验题上消费了太多的时间,导致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完成后面的计算题。
2、数字运算能力训练欠缺
据了解,由于这一届学生在初升高时可以使用计算器,因此,他们在初中就习惯了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平时的教学和考试以及历年的高考题中涉及具体数字计算的题目不多,所以也就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进行专门的训练,然而,今年的高考题中却出现了大量的复杂的具体数字的计算题,6道计算题中就有4道题涉及到繁琐的数字计算,这就导致了很多学生由于对具体数字计算不熟练而花费了很多时间,不仅丢失了很多结果分,而且信心也受到很大的打击,影响了后面试题的顺利解答。
3、对运用图像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不够
物理图像是一种较直观的物理语言,它容纳的信息量较大,一个不小心就可能出错,很多学生对物理图像都有一种畏惧的心理,考试中涉及到图像的题得分率总是不高,今年的高考物理试题第15题是一道涉及力—时间图像的计算题,就是这道题害苦了姚泽鹏、罗文海、陈碧燕等尖子生,其实这道题并不难,对他们这些尖子生来说应该是一道容易的题目,也许是我平时的教学中对运用图像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力度不够,也许是他们考试中太过紧张、太过粗心、太过轻视,缺乏认真分析,匆忙下手而致吧,反正他们都犯了同样的错误,把-4N看成了+4N,这样按评分准标最多只能得3~4分而已,可见,高考备考过程中必须加强对物理图像的认识和运用的训练。
4、对尖子生的培养缺乏针对性
高考尖子生通常是各科成绩优秀,某科(或某几科)成绩特别突出的学生。今年备考过程中我校的培优方式是:语文、数学、英语、X科、综合科、英语(2)各科一齐上,每科每星期都给尖子生另外发放一份套题(不管学生的意愿和要求),这样像姚泽鹏这样的尖子生已完全没有自己的时空,后期又为了配合学校向语文和综合科倾斜的策略,所以对物理尖子生的培养可能抓得不够紧,落实不够到位,另外,对尖子生培养的思路也存在一定误区,在前期的辅导中太过重视中、难题的训练,而忽略了对基础题的练习,导致尖子生在容易题上失分较多,这也许是今年高考中我校物理尖子生没有考出真正水平的原因之一吧。
5、对高考命题的方向把握不准
考后才发现,今年的物理试题与去年以及前几年的试题有很大的差异,一是具体数字计算题特别多,而平时的教学中对于具体数字的计算训练不够;二是重点知识内容的考查不突出,反而加强了对边缘知识的考查力度,甚至把Ⅰ级知识放在计算题里来考查,如远距离输电的知识历年考题中只在选择题中出现过,但今年却出了一道12分的计算题;三是去年刚出现的辨析题没有出现,而平时的教学中却花了大量的时间来备考;四是试题难度比去年大很多,如第12题,满分为11分,全省平均得分只有1。
3分,第18题的满分为17分,全省的平均分只有0。86分,全省总平均分大约只有75分左右,这样的难度与考纲的要求有很的差距。
6、对解题规范性要求把握不当
本人通过参加高考阅卷才意识到,高考评卷中对解题的规范性要求不是很高,也不可能很高,因为评卷过程中平均每道题只有几秒钟的阅卷时间,根本没有时间来看大量的文字表述,主要是看你所列的公式是否合理(包括符号的运用是否准确合理,上标下标的使用是否明确合理等),但又不能只有赤裸裸的公式,这里面存在一个“度”的问题,文字表述应该是给阅卷的老师起到一个向导(路标)的作用,让阅卷的老师一看很清楚很明白你所列出的公式的对象是哪个物体或哪个物理过程,譬如,一道题中涉及到两个物体A和B,那么你在列式时可以只用两个字“对A”或“对B”来表明你的研究对象,这样很简洁很明了,一目了然。
因此,教学中对于计算题的文字的表述一定要把握好一个“度”,不要长篇大论,否则不仅耗费大量的时间,而且还会吃力不讨好,因为写得越多就会错得越多。然而作增中的学生,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严格要求学生答题时必须有准确充足的文字说明,很多学生,尤其是尖子生,就因为害怕文字表达失分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思考和书写,这大大束缚了他们的解题思路、速度和效率,这也许是他们考得不够理想的原因之一吧。
三、对高考备考的几点建议
1、首先必须认真分析和研究教纲和考纲以及近几年来全国各地的高考试题,了解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考试内容、考试范围及题型、题量、分值。
2、加强审题、分析、理解、实验、综合运用以及应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等各种能力的培养。
3、认真分析学情,把握复习节奏。用基础题来训练学生的解题方法,培养学生正确、良好的解题习惯,要正确分析学生知识和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设计好针对性的练习。
4、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多找些与生产生活实际相关的习题,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建立物理模型的能力,训练学生的具体数字运算的能力。
5、少讲、精讲、多练,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思考,多讲些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高考真题,讲、练、考相结合,注重效益。
6、反馈要及时,考后必须及时批改,及时讲评,及时反馈,要把做过的题翻新变化后再进行训练,以求学生真正弄懂、克服思维定势。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采取面批面改或互评互改等方式,让学生体会和感受改卷的艰辛,从而改变学生不良的书写习惯。
7、要加强解题规范性指导和训练,力争书写清洁工整,语言表述简练,符号运用合理,所列方程准确规范。
8、加强应考策略指导,培养和训练学生合理分配时间的意识,合理安排答题顺序的意识,“忍痛割爱”的取舍意识,分分必争的抢分意识。
9、重视心理疏导,调整临考心态,充分挖掘和发挥非智力因素。在平时教学中要教育学生养成“把平时当高考,把高考当平时”的心态,对于考前心理负担过重的学生,可多谈点“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乐观心态,做好最坏的打算,争取最佳的成绩。
总之,高考备考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衷心希望新一届的高三老师在高考备考过程中,能吸取上届及前几届老师在高考备考中的经验和教训,不断总结,不断改进,不断创新,争取来年取得更大的丰收。
附录一:
《动量守恒定律》复习教学设计
【设计思想】:高三备考复习应注重课堂效率,如果仍如会考复习一样把基础知识再重复一遍,学生会感到很枯燥,很厌烦,不愿听,达不到复习的效果,为此本人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尝试下面的教学模式——首先让学生做几道与复习有关的习题,通过做题了解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便有针对性地复习相关基础知识和基本解题思路、方法和技巧;教学重点是通过讲解一道典型例题以及对这道题作些变化,以使学生掌握如何将做过题进行演变,达到融会贯通的教学效果,然后让学生完成几道课堂练习或课后习题以加深和巩固所学知识。
实践证明,这样教学模式很受学生欢迎,教学效果很好。
【课前自测】
1.如图所示,木块B与水平桌面间的接触是光滑的,子弹沿水平方向射入木块后留在木块内,将弹簧压缩到最短,现将子弹、木块和弹簧合在一起作为研究对象(系统),则此系统在从子弹开始射入木块到弹簧压缩至最短的整个过程中( )
A. 动量不B. 守恒,C. 机械能守恒
D. 动量不E. 守恒,F. 机械能不G. 守恒
H. 动量守恒,I. 机械能守恒
J. 动量守恒,K. 机械能不L. 守恒
2.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A在光滑水平面上以速度v0与质量为2m的静止小球发生碰撞,碰撞后分开,A球的速度大小变为原来的1/3,则碰撞后B球的速度可能为
A.v0/3 B.2v0/3
C.4v0/9 D.5v0/9
3.在高速公路上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一辆质量为1500kg的向南行驶的长途客车迎面撞上了一质量为3000kg向北行驶的卡车,碰后两辆车接在一起,并向南滑行了一小段距离后停止。
根据测速仪的测定,长途客车碰前以20m/s的速率行驶,由此可判断卡车碰前的行驶速率( )
A.小于10m/s B.大于10m/s,小于20m/s
C.大于20m/s,小于30m/s D.大于30m/s,小于40m/s
4.如图所示,物块A、B质量分别为m1、m2,用细绳连接,在水平恒力F的作用下A、B一起沿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v,如运动过程中,烧断细绳,仍保持力F大小方向不变,则当物块B停下来时,物块A的速度为多大?
【知识要点】
1.动量守恒定律
人们通常把相互作用的物体系叫系统,系统内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叫做内力,系统外物体对系统内物体的作用力叫做外力。
系统内物体如果不受外力作用,或者它们所受外力之和为零,则它们的总动量保持不变,这个结论叫做动量守恒定律。
2.动量守恒定律的几种不同表达形式
(1)p=p′。(系统相互作用前的总动量p等于相互作用后的总动量p′)
(2)△p=0。
(系统总动量的增量为零)
(3)△p1=—△p2。(两个物体组成的系统中,各自动量增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4)m1v1+m2v2=m1v1′+m2v2′。(两个物体组成的系统中,相互作用前两个物体的动量之和等于相互作用后两个物体的动量之和)
3.动量守恒定律的成立条件
系统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和为零,则系统的动量守恒。
系统所受外力比内力小很多,则系统的动量守恒
系统某一方向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的和为零,或所受外力比内力小很多,该方向的动量守恒。
4.碰撞类型:(碰撞是指物体间相互作用持续时间很短,作用力很大,远大于外力)
(1)完全弹性碰撞(系统无机械能损失)
(2)非弹性碰撞(系统有机械能损失)
(3)完全非弹性碰撞(碰后两物体合二为一,系统机械能损失最大)
5.利用动量守恒定律解题的基本思路:(两个物体组成的系统,且相互作用前后的速度都在同一直线上)
(1)确定研究对象并进行受力分析、过程分析;
(2)判断系统动量在研究过程中是否守恒;
(3)明确过程的初、末状态的系统动量的量值;
(4)选择正方向,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列式求解。
6.应用动量守恒定律处理问题时要注意“五性”
研究对象的——系统性
适用上的——条件性
各量的——矢量性
参考系的——相对性
状态的——同时性
【典型例题】
【原创题】如图所示,甲乙两小孩各乘一辆冰车在水平冰面上游戏。
甲和他的冰车质量之和为M=30kg,乙和他的冰车质量之和也是M=30kg。游戏时,甲推着一个质量m=15kg的箱子以大小为v0=2m/s的速度滑行,乙以同样大小的速度迎面滑来,为了避免相撞,甲突然将箱子沿冰面推给乙,箱子滑动到乙处,乙迅速抓住。
若不计冰面摩擦,求甲至少要以多大速度(相对于地)将箱子推出,才能避免与乙相撞?
【发散】如图所示,若甲的后面是一足够高的冰坡,要使甲把箱子推出后,甲、乙不会相撞,甲推箱子的速度应满足什么条件?
【拓展】人和冰车的总质量为M,另有一木球,质量为m,M:m=31:2,人坐在静止于水平冰面的冰车上,以速度v(相对于地面)将原来静止的木球沿冰面推向正前方的固定档板。
球与冰面、车与冰面的摩擦及空气阻力均可忽略不计,设球与档板碰撞后反弹速率与碰撞前速率相等,人接住球后再以同样的速度(相对于地面)将球沿冰面向正前方推向档板,求人推多少次后才不再能接到球?
【应用】如图所示,一对杂技演员(都视为质点)乘秋千(秋千绳处于水平位置)从A点由静止出发绕O点下摆,当摆到最低点B时,女演员在极短时间内将男演员沿水平方向推出,然后自已刚好能回到高处A。
求男演员落地点C与O点的水平距离s。已知男演员质量m1和女演员质量m2之比 ,秋千的质量不计,秋千的摆长为R,C点比O点低5R。
【巩固练习】
1.图所示,两带电的金属球在绝缘的光滑水平桌面上,沿同一直线相向运动,A球带电量为 ,B球带电量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碰前两物体的运动过程中,两球的总动量守恒
碰前两球的总动量随着两球的距离逐渐减小而增大
碰分离后的两球的总动量不等于相碰前两球的总动量,因为两球相碰前的作用力为引力,而相碰后的作用力为斥力
碰分离后任一瞬间两球的总动量等于碰前两球的总动量,因为两球组成的系统合外力为零。
2.(2000全国)在原子核物理中,研究核子与核子关联的最有效途径是“双电荷交换反应”。这类反应的前半部分过程和下述力学模型类似。两个小球A和B用轻质弹簧相连,在光滑的水平直轨道上处于静止状态。
在它们左边有一垂直于轨道的固定挡板P,右边有一小球C沿轨道以速度v0射向B球,如图所示。C与B发生碰撞并立即结成一个整个D。在它们继续向左运动的过程中,当弹簧长度变到最短时,长度突然被锁定,不再改变。
然后,A球与挡板P发生碰撞,碰后A、D都静止不动,A与P接触而不粘连。过一段时间,突然解除锁定(锁定及解除锁定均无机械能损失)。已知A、B、C三球的质量均为m。
(1)求弹簧长度刚被锁定后A球的速度。
(2)求在A球离开挡板P之后的运动过程中,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
附录二:
物理学史实
牛顿:牛顿三定律,认为光是一种粒子,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其表达式为
惠更斯:认为光是一种波
爱因斯坦:相对论,提出光子说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规律,光电效应方程为
德布罗意:提出物质波概念,物质波波长λ=
焦耳:发现焦耳定律其表达式
安培:提出分子电流假说,揭示了磁现象的电本质,安培力公式为
洛仑兹:确定了电子在电磁场中所受的力(洛仑兹力),其计算式为
韦伯:磁通量的计算公式为
汤姆生:发现了电子,提出枣糕式原子模型
卢瑟福:通过对“a粒子散射实验”的研究,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学说。
并发现质子,其核反应方程为
查德威克:发现中子,其核反应方程
贝可勒尔:发现天然放射现象。
其三种放射线分别是:
赫谢耳:英国物理学家,发现红外线,其主要作用是
里特:德国物理学家,发现紫外线,其主要作用是
伦琴:德国物理学家,发现伦琴射线(也叫X射线),其主要作用是
麦克斯韦:建立了完整的电磁场理论,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并提出光是一种电磁波
赫兹:用实验的方法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并测出了实验中电磁波的频率和波长,从而计算出了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发现电磁波的速度等于光速。
奥斯特:发现通电导线周围有磁场(电流的磁效应)
法拉第:研究电磁感应现象,发现电磁感应定律,其公式为
玻尔:提出三个假设,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氢原子发光)
普朗克:通过研究电磁辐射,提出了电磁波的量子理论。
托马斯·杨:双缝干涉实验,证实了光的波动性
库仑:发现库仑定律,表达式为
伽俐略:发现了单摆的等时性,做了理想斜面实验和比萨斜塔实验
泊松亮斑:菲涅耳发现了泊松亮斑,这是光发生了衍射产生的,该现象证实了光的波动性
开普勒:天体运动三定律
卡文迪许扭称:通过扭称实验,测定了万有引力恒量。
附录三:
16—17周物理科(考前一周)学生自主复习安排表
时间 课本页码 复习内容(必看或必做内容)
周三 P37~40 受迫振动、共振 第二册
P61~64 多普勒效应、次声波
P69~90 分子动理论、能量守恒(全章)
P109~113 气压
周四 P117 实验——感应起电
P120 库仑扭称实验
P126 静电屏蔽
P130~131 等势面
P136~137 平行板电容器、传感器
周五 P151~152 电流微观解释、电子定向移动速度
P155~156 半导体、超导体
P163 例题1、例题2
P181 例题
P184 安培分子电流假说、磁性材料
P188 习题:A组7;B组1、3、5
周六 P192~193 电磁感应现象的三个实验
P194~195 阅读材料:法拉第关于电磁感应现象实验
P198 熟悉掌握和理解感应电动势的三个公式
P199~203 熟练掌握和应用楞次定律、磁单极子
P204~207 练习三:3、4、5、6;自感、日光灯
P211~213 习题:A组:2、3、4、6、7;B组:5
P216~218 交变电流及其瞬时值、最大值、有效值
P219~227 电感、电容;变压器、电能输送
P231 磁悬浮列车
P235 习题:B组:4、5、6
P242~249 电磁波
周日 P8 例题 第三册
P11 全反射实验
P16~18 光的色散、全反射
P20~21 习题:A组:3、4、7;B组:2、4
P23~36 光的波动性(全章)
P37 习题:2(牛顿环)
P41~43 光电效应、例题
P45~47 光的波粒二象性、能级
周一 P62~63 α粒子散射实验装置及实验现象
P64~66 天然放射现象
P72~77 核能、核反应;练习三:2、3;裂变
P78~81 练习四:1、3;习题:5、6
差不多就这些。
祝你考试成功!!!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