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生活 生活常识 精神衰弱食疗

何谓食疗?

何谓食疗?食疗有哪些作用?

全部回答

2007-05-29

0 0

    食疗 dietetic therapy   中医学中根据不同的病证,选择具有不同作用的食物,或以食物为主并适当配伍其他药物,经烹调加工制成各种饮食以治疗疾病的医疗方法。
     食疗已有数千年历史,《神农本草经》中上品的大部分为谷、菜、果、肉等常用食物,《千金要方》中专列“食治篇”、《食疗本草》是现存最早的食疗专著,《饮膳正要》、《救荒本草》、《食疗本草》、《本草纲目》、《遵生八笺》、《随息居饮食谱》(1861)等著作,使食疗有了很大发展。
       中医有药食同源、寓医于食的说法,许多食物本身就是中药,但食疗与药物疗法则有所区别,人们乐于接受,可以长期制食。   辨证施食的原则是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
  对于阳证、热证患者宜食寒凉性食物,对于阴证、寒证患者宜食温热性食物,对于虚证患者应给予补养的食物。  《内经》说“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在食疗时要辨清气、血、阴、阳之虚而补之。
  ①气虚证常选用党参、白术、山药、莲米、白扁豆、赤小豆、薏苡仁、大枣、猪肉、猪肚等。②血虚证常选用当归、何首乌、枸杞子、桂圆肉、红枣、动物肝脏、鸡肉、蛋类、奶类、菠菜、胡萝卜等。  ③阴虚证常选用麦冬、百合、玉竹、冬虫夏草、蜂蜜、银耳、雪梨、甘蔗、鸭肉、甲鱼等。
  ④阳虚证常选用核桃肉、杜仲、韭菜、干姜、羊肉、狗肉、麻雀肉、狗鞭、海。。。 食疗有哪些作用: 补的作用,没有副作用,吃什么补什么。价格实惠,营养丰富。

2007-05-29

41 0

    食疗   根据不同的病证,选择具有不同作用的食物,或以食物为主并适当配伍其他药物,经烹调加工制成各种饮食以治疗疾病的医疗方法。   源流 食疗在中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早在远古时代,就有神农尝百草以辨药食之性味的传说。中国最早的一部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载药365种,分上、中、下三品,其中列为上品的大部分为谷、菜、果、肉等常用食物。  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中专列“食治篇”。
  孟诜的《食疗本草》则总结了唐以前中医食疗的成果,是现存最早的食疗专著。宋代陈直的《养老奉亲书》,是用药膳治疗老年病的专著。元代宫廷饮膳太医忽思慧的《饮膳正要》,是一部著名的食疗专著,对养生、妊娠禁忌、营养疗法、饮食卫生、食物中毒等都有论述。
    明代,先后出现了朱棣的《救荒本草》(1406),卢和撰汪颖编的《食物本草》等著作。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也收载了许多药膳方。高濂的《遵生八笺》专列《饮馔服食笺》,是一部中医养生学专著。
  清代,食疗有了很大发展,有王孟英的《随息居饮食谱》(1861)等著作。   特点及应用原则 中医学一贯重视饮食疗疾,并有“药食同源”、“寓医于食”的说法。  许多食物本身就是中药,食物与中药并没有严格划分,但食疗与药物疗法则有所区别。
  药疗效果虽快,但药物性偏,苦口难吃,久服碍胃,故病人很难长期坚持服药。而食疗则配制得法,烹调有方,使人们乐于接受,可以长期制食,而且食药同用,食借药威,药助食性,相得益彰。   要正确应用食疗,达到以食疗疾的目的,首先需要掌握食性。
    食物与药物一样,具有一定的性味。食疗正是利用食物的不同性味达到治病目的。食物同药物一样,具有寒热温凉四性,但不如药物的四性明显,一般只分成温热性和寒凉性两类,而介于两类之间,微寒微热则归入平和性。
     辨证施食 食疗的重要原则。食疗应针对不同的病证,施以恰当的配膳。  病证有阴阳、寒热、虚实之分,食物的性能主治必须与病证的性质一致。辨证施食的原则是“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
   。

2007-05-29

47 0

    食疗(食物疗法),又称食治,即利用食物来影响机体各方面的功能,使其获得健康或愈疾防病的一种方法。通常认为,食物是为人体提供生长发育和健康生存所需的各种营养素的可食性质。
  也就是说,食物最主要的是营养作用。其实不然,中医很早就认识到食物不仅能营养,而且还能疗疾祛病。  如近代医家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曾指出:食物“病人服之,不但疗病,并可充饥;不但充饥,更可适口,用之对症,病自渐愈,即不对症,亦无他患”。
  可见,食物本身就具有“养”和“疗”二方面的作用。而中医则更重视食物在“养”和“治”方面的特性。 目前,中医食疗,作为一种比较理想而有效的医疗保健方法,越来越受到我国医药学和营养学界的重视,并已成为现代人体医疗保健综合措施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生活
生活常识
美食/烹饪
起名
服装/首饰
美容/塑身
购物
购车养车
家电
礼节礼仪
家居装修
保健养生
交通出行
婚嫁
购房置业
育儿
生活常识
生活常识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