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编者按:对全国幼儿园教育进行宏观管理与指导的国家法规文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出台了,并于今年9月起施行。这是我国幼儿教育步入21世纪后的头件大事、我们认为,对之,大家首先要做的,便是认真地学习、领会、把握它,要把握它的基本精神。 李季湄老师“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的几个基本观点的理解”一文,望能对大家把握《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有所启发、指导。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是遵循我国宪法和教育基本法律的精神,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和《幼儿园工作规程》而制定的对全国幼儿园教育进行宏观管理和指导的单行法规文件。 它与其他有关幼教的教育行政法规一起,构成一个受共同原则指导的、具有...全部
编者按:对全国幼儿园教育进行宏观管理与指导的国家法规文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出台了,并于今年9月起施行。这是我国幼儿教育步入21世纪后的头件大事、我们认为,对之,大家首先要做的,便是认真地学习、领会、把握它,要把握它的基本精神。
李季湄老师“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的几个基本观点的理解”一文,望能对大家把握《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有所启发、指导。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是遵循我国宪法和教育基本法律的精神,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和《幼儿园工作规程》而制定的对全国幼儿园教育进行宏观管理和指导的单行法规文件。
它与其他有关幼教的教育行政法规一起,构成一个受共同原则指导的、具有内在协调一致性的、层次不同的幼教法规体系,共同推动我国幼教的科学化、法制化进程,促使幼教朝着更加健康、正确的方向前进。《纲要》鲜明地体现着国家的意志,也为着所有幼儿的健康成长。
它本着“指导幼儿园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纲要》总则)的宗旨,对我国幼儿园教育的性质、地位、指导思想及其组织、实施和评价等各方面提出了基本的要求和原则性的规定,也可以说它是将我国幼儿教育长期以来的,特别是贯彻《规程》以来的行之有效的教育观念、方法、措施、经验等等,以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通过国家的强制力来保证其实施,从而为我国幼教新世纪的发展构筑坚实的基础。
对我国幼教来说,学习和贯彻《纲要》应该是一件大事,因为它将在今后一个较长的时期内指导我国幼教的发展方向。当然,作为国家文件,《纲要》基本上属于观念层面的,比起各地的实施细则来,它主要的作用是导向而非直接指导操作。
因此学习《纲要》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应当理解它的基本观点。为此,本文由观点切入谈谈对《纲要》的理解。
一、终身教育的观点
这已经是一个为我国幼儿教育工作者十分熟悉的观点。但是就像杜威先生谈到创造力时所说的那样,“这个看法在实践中不如在理论上那么被真正承认”。
①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终身教育这一深刻而富有远见卓识的观点从根本上影响了全世界的教育价值取向,它大大深化了我们对教育、对教育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幼儿园教育的认识。终身教育观点的确立──这一称得上飞跃的伟大转变,不但使学校教育阶段不再是人受教育的终点,学校的使命不再只是传授知识,而且使我们对学校究竟应当做什么,特别是面对学习化的社会,基础教育的“基础”究竟是什么,有了全新的认识。
基于此,我们获得了审视幼儿教育的新的更加广阔的视野,获得了思考幼儿教育的更加全面的、整体的、深远的、人本的方式。这一变化在《纲要》中不仅通过直接的表述,如幼儿园教育是“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是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而明显体现出来,而且还渗透在《纲要》的全文中,成为《纲要》的一个基本指导思想。
因此,创造符合终身教育精神的幼儿教育正是贯彻《纲要》的重要行动。从我国幼儿教育的现状来看,终身教育的思想尽管已经人人皆知,但是要将幼儿园从仅仅是小学的预备阶段真正转变为人生学习的初始阶段,真正为幼儿一生的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还需要进一步的观念更新和实践改革。
现代社会与现代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终身教育和学习化社会的到来,使人类重新认识自己,重新认识知识、能力、态度和价值对人类自身和世界发展的根本意义,使基础教育的价值取向发生了重大的变化。“21世纪的基础教育把每个学生潜能的开发、健康的个性的发展、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变化所必需的自我教育、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初步形成作为最重要的任务,这与传统教育中把基础主要定位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技巧的训练有很大的区别”。
②新“基础”不仅包括基本的读、写、算能力,基本的操作技能,它还“为每个受教育者奠定生存的基础,做人的基础,做事的基础和终身学习的基础;换言之,就是为他们奠定一生持续发展的基础”③,它更重视“赋予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乐趣、学会学习的能力以及对知识的好奇心”,并把“获取、更新和使用知识”作为了“必须在教育过程中阐明的三种功能”。
④1990年世界全民教育会议宣言对基本学习下了这样的定义:“基本学习需要包括人们为生存下去,为充分发展自己的能力,为有尊严地生活和工作,为充分参与发展,为作出有见识的决策,以及为继续学习所需的基本学习手段和基本学习内容(如知识、技能、价值观念和态度)”。
这些新的基础教育观念反映了社会的特征,洋溢着时代的精神,它们丰富的人文内涵将全世界的基础教育,当然也包括幼儿教育的性质和意义升化到了新的高度。
《纲要》在各领域的目标、内容和要求以及组织和实施、评价等所有环节中,一致地将培养幼儿终身学习的基础和动力放在了核心位置,强调教育活动要“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
各领域的目标表述较多地使用了“体验”、“感受”、“喜欢”、“乐意”等词汇,突出了我国基础教育共同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取向;各领域都强调良好的习惯形成,强调合作、参与、探索,强调“幼儿每天有适当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时间”;强调通过“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来学习知识、技能……这些都明显着眼于培养幼儿终身持续发展所需要的基本的重要的素质,如强烈的学习兴趣、主动性、有效地与环境互动的能力等。
不否认,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是很重要的,教育当然要让幼儿掌握一切他们应该掌握的东西。但是必须明确的是,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为儿童能够一生持续地学习,有尊严地、有质量地生活,不仅是未来的生活,也包括其现实的生活。
因此,这就必须关注:幼儿在学习过程中为之付出了怎样的代价?他们是因此而变得越来越热爱学习还是越来越厌倦学习?是越来越提高自我学习能力,还是越来越依赖教师、懒于思索?是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体验到自尊自信、相互尊重,还是变得自卑、消极、感情冷漠?这些必须成为衡量教育成败的最重要的标准之一。
如果答案是后者的话,那可以说,无论我们教了什么,教了多少,都是失败的。因为我们失去的远远比得到的多。
以此标准反思幼儿教育,不难发现幼儿园的小学化现象,重知识灌输、技能训练,轻主体意识、学习兴趣,忽视自我学习能力及其积极的情感体验等状况。
这与终身教育的理念有多么大的差距!若干研究已经表明,当我们的学校正在为升学率或教育成绩而陶醉时,儿童对学校、对学习的热情却正在明显地随年级的升高而降低(参见1997年教育部全国中小学抽样调查结果);当我们的幼儿园在为幼儿认识了多少字,会算多少算术题而沾沾自喜时,全国30个省市的调查却表明,在小学一年级儿童中就已有35%左右不喜欢语文,40%左右不喜欢算术(文汇报2001。
7。30)。可以说,这些结果正是那些短视的、急功近利的、以损害幼儿终身发展可能性为代价的所谓这样那样的“教育”结下的苦果,我们应对此有清醒的认识。只要我们遵循《纲要》的精神,自觉地坚决地对那些不正确的做法加以抵制,才能保护每一个幼儿在愉快、自信、有尊严的幼儿园生活中发展潜力,良性成长,不仅更好地去适应小学生活,而且为一生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只有这样,幼儿园教育才能无愧地被称为“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