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在青岛市建设蓝色经济区
青岛作为我国东部沿海重要经济中心城市和对外开放城市,以其独有的区域、产业、科技优势,在国家批复的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一核、两极、三带、三组团”的总体开发框架中定位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核心区的龙头城市。
(一)自然资源和区位条件优越。青岛拥有近海海域8445平方公里,海岛69个,天然港湾49处,海岸线长711公里,胶州湾、董家口、鳌山湾等是优良天然港址,拥有“山、海、城、文、商”有机结合的旅游资源优势。 青岛区位条件优越,东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北与大连、天津相邻,南与连云港、上海相接,向西延伸至黄河流域大部分地区,有利于加强与国内外经济联系与合作。
(二)海洋经济发展规模日益...全部
青岛作为我国东部沿海重要经济中心城市和对外开放城市,以其独有的区域、产业、科技优势,在国家批复的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一核、两极、三带、三组团”的总体开发框架中定位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核心区的龙头城市。
(一)自然资源和区位条件优越。青岛拥有近海海域8445平方公里,海岛69个,天然港湾49处,海岸线长711公里,胶州湾、董家口、鳌山湾等是优良天然港址,拥有“山、海、城、文、商”有机结合的旅游资源优势。
青岛区位条件优越,东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北与大连、天津相邻,南与连云港、上海相接,向西延伸至黄河流域大部分地区,有利于加强与国内外经济联系与合作。
(二)海洋经济发展规模日益壮大。2010年,全市实现海洋产业产值1683亿元;增加值557亿元,增长17%。
海洋三次产业比例由2005年的15:41:44调整为2010年的10:36:54。海洋渔业、港口物流、船舶制造、海洋工程建筑、滨海旅游等传统产业稳定发展,海洋生物医药、海水综合利用、海洋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
海洋生物医药产值全国领先,海水综合利用走在国内城市前列,是国家海水淡化示范城市和产业化基地。临港工业区建设初具规模,基本形成了以中石化青岛炼化和丽东化工为龙头的石化产业区、以中船重工为重点的海西湾修造船产业区、以及多个分布于沿海一线的装备制造和新材料产业区。
(三)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港口拥有生产性泊位94个,2010年,港口吞吐量达到3。6亿吨、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200万标准箱,分别居世界港口第七位、第十位。空港起降能力达到4E级标准,已开通94条国际、国内航线。
高速公路、铁路连接全国网络。中美、环东亚、亚太新国际海底光缆均在青岛登陆,是全国重要的通信枢纽城市。海底隧道、跨海大桥等一批影响城市未来发展的战略性工程相继建成。
(四)海洋科技优势明显。全市有高级海洋专业人才1700多人,占全国的30%,涉海领域两院院士占全国的70%左右。
拥有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农业部黄海水产研究所等28家海洋科研与教育机构,承担了“十五”以来国家“863”、“973”计划中55%和91%的海洋科研项目,获得海洋领域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科技进步、自然科学二等奖14项。
青岛蓝色经济区建设面临的发展机遇
青岛因海而生、凭海而兴,海洋始终是青岛最宝贵的资源,是青岛最大的本土优势,也是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托。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的批复实施,为青岛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政策条件和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大力发展以海洋经济为主体的蓝色经济,对于青岛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发挥本土优势,加快建设宜居青岛、创新青岛、文化青岛、和谐青岛,不断向富强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际城市迈进,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是有利于更好地发挥我市在海洋环境、海洋科研、海洋产业等方面的优势,进一步挖掘潜力,增创发展新优势,彰显滨海城市和海洋科研城市特色,增强城市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二是有利于青岛积极应对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切实转变发展方式,统筹海陆资源,拓展发展空间,把海洋资源优势加速转化为海洋经济优势,提升城市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三是有利于青岛在更宽领域、更广空间上推动区域合作,更好地发挥在全省的龙头带动作用,不断提升青岛在山东乃至国家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
依托蓝色经济区建设,将全面促进我市加快提升产业层次,增强研发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竞争力,为东部沿海地区率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起到重要示范带动作用,特别是在一些重点海洋产业领域,瞄准国际先进水平实现一些技术突破,将为国家开发深远海资源,维护国土安全提供有力探索。
我们将加快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核心区和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海洋经济强市,努力在海洋科研创新、海陆生态环境保护、海洋经济对外开放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到2015年,率先建成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创新型城市,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和世界先进水平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作出贡献。
市蓝色经济区规划总体思路
为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打造和建设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重要指示,青岛率先成立了蓝色经济区和高端产业聚集区规划建设委员会、工作推进协调委员会和专家咨询委员会,组建了蓝色经济区建设办公室作为常设专门机构,负责日常工作;制定了《关于加快推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意见》。
按照《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改革发展试点工作方案》,编制了《青岛市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指导全市蓝色经济区改革发展工作。目前该规划已编制完成并上报省政府,即将获批实施。
(一)发展思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按照“海陆统筹、科技带动、集聚发展、重点突破”的发展思路,运用世界眼光,按照国际标准,发挥本土优势,开展蓝色经济区建设模式先行试验,以科技进步和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大力培育海洋战略新兴产业和高端产业,打造我国科学开发利用海洋资源、走向深海的桥头堡,成为我国以海洋科技研发为特色的“蓝色硅谷”和国家蓝色经济改革开放试验区的引擎,带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竞争,引领全国乃至世界海洋经济文化发展的新潮流。
(二)发展目标。总体发展目标是:到2015年,将青岛基本建设成为“我国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的先行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核心区、海洋自主研发和高端产业的聚集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示范区”。到2020年,使青岛成为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区域性海洋新兴产业发展中心、国际海洋科技教育中心、国际滨海旅游度假胜地和国际海上体育运动基地,成为充满活力、人与海洋和谐相处的典范城市。
具体发展指标是:到2015年,全市海洋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全社会研发经费占GDP的比重达到2。5%,科技进步对海洋经济贡献率提高到65%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明显减少,能源消耗强度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持续降低,胶州湾海域功能区达标率90%,主要入海河流水质按功能区达标率100%。
(三)空间布局。根据我市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基础和未来发展潜力,规划提出构筑“一带、五区、多支撑点”的蓝色经济区建设发展总体格局,“一带”:积极培育形成以环胶州湾区域为中心、胶州湾东西两翼为新增长极的“一湾两翼”蓝色经济区建设发展布局,建设以港口物流、现代渔业、临海工业、滨海旅游、海洋生物、海水综合利用等特色经济为支撑的蓝色经济聚集带。
“五区”:重点推动董家口港口及临港产业区、胶州湾西海岸经济区、高新区胶州湾北部园区、胶州湾东海岸现代服务业区、鳌山海洋科技创新及产业发展示范区五个功能带动区建设,成为带动全市蓝色经济区建设的强大引擎。
“多支撑点”:就是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建设一批现代渔业、滨海商务旅游度假、港口物流、现代装备制造、海岛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海洋资源综合利用与能源开发、科普教育等各具特色的聚集区,推动产业集中布局、集约发展,形成蓝色经济区建设发展的多点支撑。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