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科学用脑?
第一,运用最佳时段效应,定时、轮流从事学习,提高效率,做到事半功倍。早上起床1-2小时,上午8∶00-11∶00,傍晚16∶00-20∶00,就寝之前1-2小时,这四个时段为人们一天中四个记忆高峰期。
在这些时段里记忆效果最佳,可以用来学英语,背一些文科知识,或理工科的公式、定理等。
不过也要看到,并非每个人的最佳用脑时间都是如此,上面的为一般规律,各个人可能情况有所差别,在学习和复习中变换学科内容,可以使大脑不同区域活动平衡,而不要集中使用某一智力区域,导致大脑疲劳,精神疲惫。
第二,根据记忆规律使用大脑,从事高强度的记忆活动。早在100多年前著名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绘制了一条著...全部
第一,运用最佳时段效应,定时、轮流从事学习,提高效率,做到事半功倍。早上起床1-2小时,上午8∶00-11∶00,傍晚16∶00-20∶00,就寝之前1-2小时,这四个时段为人们一天中四个记忆高峰期。
在这些时段里记忆效果最佳,可以用来学英语,背一些文科知识,或理工科的公式、定理等。
不过也要看到,并非每个人的最佳用脑时间都是如此,上面的为一般规律,各个人可能情况有所差别,在学习和复习中变换学科内容,可以使大脑不同区域活动平衡,而不要集中使用某一智力区域,导致大脑疲劳,精神疲惫。
第二,根据记忆规律使用大脑,从事高强度的记忆活动。早在100多年前著名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绘制了一条著名的记忆曲线,根据他的研究,第一次复习应该在9小时之内进行,在遗忘高峰到来之前复习,可以有效巩固知识。
第二次的时间要在一两天之后进行,第三、第四次复习同上次相差一个星期左右,到后来可以隔得较长一些,越往后复习时间越少,临到考试再复习,效果就会很好。
记忆是学习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活动,没有好的记忆就难有好的学习成绩,把握记忆规律就可以达到这个目的。
有些人学习像狗熊掰棒子掰一个丢一个,总也记不住,这样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越记不住就越不想学,越不想学就越记不住,导致恶性循环。这样哪里可以学得好,其主要原因就是不懂记忆原理,怨天尤人,恨自己的大脑不争气,恨父母没有给自己遗传好,其实追溯到根子上,还是取决于是否掌握好的方法包括记忆等。
所以把握记忆规律可不是一件小事情,要引起足够重视。
第三,在良好的环境中使用大脑,大脑细胞是世界上最精确的系统,虽然它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和承受能力,但有时是相当脆弱的,大家知道越复杂的系统越容易出现故障,大脑何尝不是如此呢?经常使用电脑的人知道,电脑时不时发生状况,比起人脑来,它要简单得不得了。
读书学习应该在比较适宜的光线下进行,光线过强或过热或过弱,伤害视神经,视力活动受大脑支配,因此也影响大脑。
采用双重照明,如日光灯与台灯一起使用较好,因为可以让视觉在目光移动中反差不是太大,眼睛就不会容易疲劳,选择台灯要有讲究,并不是越亮就越好,尽量采用白炽灯泡,可以随意调控光线。
尽量不要用日光灯管,日光灯管发出的光为窄谱光,闪烁不定,肉眼不大容易看到,但它们是存在的。会使眼睛和大脑产生疲劳,而白炽灯的光为广谱光,发出的是柔和的光线,眼睛比较适应,而且要把台灯摆放于书桌的左前方。
大脑适宜在一个比较安静的环境中学习,噪音较小,低于20分贝,用脑较好,如果达到70分贝以上,那么就没有办法思考。
新鲜空气也很重要,它提供充足的氧气,保证了大脑的供氧量,让兴奋时间得以延长,判断力增强,如果方便,可以把室内窗户打开,让空气流通。
在一个空气混浊的室内,人们容易犯困和头晕,这种环境就不适宜于用脑。
在教室里由于学生较多,空气质量受到影响,所以应该把教室门窗打开,即使在冬天也要在课间把窗户打开通风透气,让充足的氧气随着新鲜空气跑进来,改善室内用脑环境。
温度也对大脑有影响,最好的温度是16摄氏度左右,过高、过低都不好,冬天冻得要命,哪还有心思去学习,更不要说高效学习了;夏天热得过头,大脑处于混沌状态,学习效果也不好,夏季室内温度最好不要高于27摄氏度。
可以参加一些室外活动,适度的阳光对身体和大脑是有益处的,紫外线可以消除疲劳、杀菌以及有利于钙的吸收,不妨利用学习空隙时间到户外去休息和做运动,保持大脑的清醒和活跃。
日本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多湖辉提出了25项灵活用脑原则,可以加以借鉴:
1。
对问题本身提出质疑;
2。即使最普通的事也要问为什么;
3。手段不成时,重新探讨目标;
4。试着转变物体本身机能;
5。把量的问题转变为质的问题;
6。
扩大问题的时间和空间,再加以思考;
7。对价值的顺序提出质疑;
8。考虑是否可以运用缺点;
9。把眼前具体问题抽象化;
10。把对立的事物进行综合思考;
11。
抛开专业知识;
12。站到完全相反的立场来思考;
13。回到原来位置再思考;
14。把布景和图像进行对调;
15。把由问题联想到的事物列举出来;
16。
把许多问题归纳组成一个大问题;
17。对问题分析到最小的部分;
18。不要等待灵感,要收集资料加以分析;
19。根据现场状况研究问题;
20。考虑能否转变为其他问题;
21。
强行将无关的事物连起来考虑;
22。考虑到完全不同性质的可利用因素;
23。要打破常规去分析和思考问题;
24。要考虑运用过去的价值;
25。
不要刻意转变构想。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