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文化/艺术 历史话题

为什么说莲花山古采石场的是“人工无意夺天工”?

为什么说莲山古采石场的是“人工无意夺天工”?

全部回答

2016-09-13

101 0
    莲花山是珠江三角洲的一座名山,位于珠江口狮子洋畔,是狮子洋 西岸的制高点;占地2。 33平方公里,最高峰海拔108米,距广州市区30 公里,距香港60海里,水陆交通十分方便,是一个融古代粗矿和现代秀 美于一体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广东省风景名胜区。
  2002年莲峰观 海”被广州市政府列为“新世纪羊城八景”之一。  莲花山历史文化积淀非 常深厚,它是一位历史老人,见证着番禺2 200多年的历史。莲花山上的文物保护单位,参观过的人都会对它特有的雄奇留下 深刻的印象。
  秦末汉初,赵佗在岭南割据称王,派人找寻适合建造宫殿的建筑材 料。南越国人在狮子洋畔惊喜地发现这一片连绵千米的红色砂岩,它 质地坚硬、均匀,密度高,色泽鲜艳,是建造气势恢弘的宫殿的最佳选 择。
    自此,一场开山劈石的人与自然之战拉开序幕。古采石场由大小 40余座丘陵组成,面积30余万平方米。莲花山古采石场以切割式凿 岩法开采,遗留的采石面平均高度为25米,最高处达40米,最探处在 地面下13米。
  采石场至今仍保留着古代采石时留下的石柱、石板及大 量未能运走的石料。  石场石质属沙砾岩,石质坚实,可塑性强,用途广泛,加之地处珠江西岸、狮子洋畔,水路运输方便,开采的石料可运至广 东各地。
  古采石场开采时间,自西汉初年一直延续至清代道光年间。如今, 当我们看到那高几十米、与地面垂直的赤壁丹崖,依然无法想象它是如 何在一凿一锤中诞生的。  从莲花山南的莲花岩起,折而向北伸延,偏东 至莲花山渔港地基,形成一条南北长约1 500米、东西宽50〜200米、开 采深度30 ~40米的采石带,开采面积达33万平方米,大约一共取石料 300万立方米。
  当时,莲花山不与陆地相接,只是南海中的一个孤岛。南越人去采 石,必须航海。  自古擅长制作舟船的南越人,当时造船技术已经很高,采 石后,他们行海道抵达当时广州江岸,将石运至南越国宫署。
  除了南越国宫署,1983年广州象岗山发现的南越王墓,经中国科学 院地质研究所新技术研究室鉴定,其建筑墓室所用的石料,与莲花山的 砂岩石相似,两者的石质组织、硬度等完全相同,可以基卒确定,该墓石 材主要采自莲花山。
      广州越华路发现的宋代城基遗址,其城基的红砂岩 石块,石料规格与莲花山开采的相似。明代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 永嘉侯朱亮祖扩建广州旧城,修葺了 1。
  2万多米长、6米多高的城墙。今 天在越秀山还留有明代古城墙遗址,修筑城基的红色砂岩,大部分来自 莲花山古采石场。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文化/艺术
历史话题
民俗传统
文学
书画美术
地理
器乐/声乐
舞蹈
历史话题
历史话题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