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文化/艺术 书画美术

道家学说,阴阳学说

想了解这方面的知识,该看哪些呢,或在哪能找到有关资料。

全部回答

2007-03-23

0 0

2007-03-18

80 0
    道家学说 道家亦称道德家,也是老庄学派的别称。 道家的创始人老子,自著《道德经》(亦称《老子》),五千言,把“道”作为最高的哲学范畴,并认为道能生成、衍化万物。
  老子善于用辩证法的思想分析大小、刚柔、智愚、祸福等一系列矛盾范畴,为先秦辩证思维作了较为系统的发展和总结。  他还提出了“道法自然”的著名命题,反对“天命”思想,并以“静观”、“玄览”等方法去认识“道”,反对用感官去接触客观事物。
  在此基础上,老子对社会政治采取消极无为的态度,设想出“小国寡民”的理想制度,要人们“为无为,则无不治”,实际上为统治阶级提供了“人君南面之术”。   道家的另一位代表人物是庄子。
  庄子的哲学思想,比较完整地保存在《庄子》一书中。庄子继承和发挥了老子的哲学思想,特别是其唯心主义方面,并向相对主义方面迈进。他否认认识对象的规定性,认为大小、寿夭、贵贱、生死、是非等都没有质的区别,从而得出万物齐一的结论。
  庄子把听天由命提到“至德”的高度,幻想绝对自由的精神状态,要达到“无待”、“无己”的境界,因而主张“坐忘”的修养方法。  庄子称颂的“真人”就是他设想的达到道、我为一高度的理想人格。
   老庄创立的道家思想独成一派,其风格雄阔,其处世消极,在精神领域纵横驰骋,为后世逃避现实的思想倾向提供了理论根据。 道家思想在秦汉之时与名家、法家相结合,成为“黄老之学”,并在汉初盛行。
   东汉末年,道家思想深入到社会下层,并且逐渐形成为道教。  道教渊源于古代的巫术、秦汉时的神仙方术,并以黄老之学为其直接思想基础,为中国汉民族固有的宗教。 东汉顺帝时张陵所创立并由其子张衡和其孙子张鲁(世称“三张)承继的五斗米道与东汉灵帝时张角与其弟张梁、张宝创立的太平道是道教的早期形式,并成为东汉末年农民起义的组织依托。
     东晋时,葛云、葛洪祖孙二人(世称“二葛”)丰富和发展了道教理论,特别是葛洪所撰《抱朴子》内篇,使道教理论形成体系。 南北朝时,嵩山道士寇谦之“清整道教,除去三张”,创北天师道。
  庐山道士陆静修则“上述三张,弘衍二葛”,整理三洞经书,创南天师道。此外,还产生了上清派、灵宝派和净明派。   唐代,唐高宗以老子为李氏祖先,追认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令诸州各建道观一所,因而使道教极受尊崇。
   宋代帝王也信奉道教,曾命人编辑道藏,大建道观。宋徽宗甚至自称“教主道君皇帝”,使道教大盛。 元代,各道教宗派逐渐合流,形成了总领龙虎山、阁皂山、茅山教务的正一道和在北京白云观掌管天下道教的全真道。
     明代皇帝也崇信道教,动员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修建道观。明世宗还自封“玄都境万寿帝君”。 清代帝王崇奉喇嘛教,道教才逐渐衰微。 道教以老子的《道德经》、庄子的《南华经》(即《庄子》)、《列子》等为主要经典。
  道教所崇拜的最高神灵是三清,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除太清道德天尊实指老子外,玉清、上清皆为乌有。  道观中常有三清殿、太清宫、上清宫等,都由此而来。 道教的活动方式基本上分为画符念咒、驱魔治病和炼丹取药、祈求长生两种。
   在中国道教的长期发展中,出现了一些道教名胜,著名的有:十大洞天、七十二福地、五岳、茅山、终南山、武当山等。 阴阳学说可参考书>>>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1)阴阳的对立制约   阴阳的对立是指阴阳作为一个统一体的矛盾双方的相互排斥、相互斗争。
    如春夏阳气上升且盛,抑制了寒凉之气,因而春夏温热;秋冬阴气上升且盛,抑的制了温热之气,因而秋冬寒冷。 阴与阳相互制约和相互斗争的结果,取得了统一,即取得了动态平衡。故阴与阳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
     (2)阴阳的互根互用   阴阳的互根互用是指相互对立的阴阳两个方面,具有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联系。   如上为阳,下为阴,没有上也就无所谓下,没有下也就无所谓上。
  又如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气和血两者的关系,气属阳,血属阴,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二者是互根互用的。   人体的阴津损伤,会累及阳气也伤;阳气损伤,会累及阴津也伤,也是基于阴阳互根互用的原理。
    如果由于某些原因导致阴阳之间互根互用的关系破坏,就会引起"孤阴不长,独阳不生"。   (3)阴阳的消长平衡   消有消减衰弱之义,长有增加盛大之意。阴阳的消长平衡,是指阴阳之间的相对平衡,不是静止或绝对平衡,而是指在一定限度内的"阴消阳长"、"阳消阴长"的相对平衡。
     比如四时气候的变化,从冬至春及夏,气候从寒冷逐渐转暖变热;由夏至秋及冬,气候由炎热逐渐转凉变寒。   (4)阴阳的相互转化   阴阳相互转化是指对立的阴阳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各自向其相反方向转化。
   如"寒极生热,热极生寒"是基于这种理论。又如某些急性热病,由于热毒极重,大量耗伤机体元气,在持续高热的情况下,可突然地出现体温下降,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微欲绝等阳气暴脱的危象,这种病证变化,即是由阳证转化为阴证。
     。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文化/艺术
书画美术
民俗传统
文学
历史话题
地理
器乐/声乐
舞蹈
书画美术
书画美术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