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文化/艺术 书画美术

灵隐寺、飞来峰、六合塔的来历?

全部回答

2007-03-09

0 0
    灵隐寺,又名云林寺,创建于东晋咸和元年(公元326年),当时印度僧人慧理 来到杭州,看到这里山峰奇秀,认为是"仙灵所隐",所以就在这里建寺,取名"灵隐" 清康熙南巡时,曾登寺后的北高峰顶揽胜。
  他看到山下云林漠漠,整座寺宇笼罩在一片淡淡的晨雾之中,显得十分幽静,于是就赐名灵隐寺为"云林禅寺"。  现在天王殿前的那块"云林禅寺"四个巨匾,就是当年康熙皇帝的"御笔"。
   灵隐寺全盛时期,有九楼、十八阁、七十二殿堂,僧徒达三千余众。北宋时,有人品第江南诸寺,气象恢宏的灵隐寺被列为禅院五山之首。 灵隐寺确实深得"隐"字的意趣,整座雄伟寺宇就深隐在西湖群峰密林清泉的一片浓绿之中。
    寺前有冷泉、飞来峰诸胜。据说苏东坡守杭时,常携诗友僚属来此游赏,并曾在冷泉亭?quot;画扇判案"呢。 今日灵隐寺是在清末重建基础上陆续修复再建的,全寺建筑中轴线上依次为天王殿、大雄宝殿、药师殿。
   天王殿正中面朝山门的佛龛供奉弥勒佛像,袒胸露腹,趺坐蒲团,笑容可掬;背对山门的佛龛供奉的是佛教护法神韦驮雕像,像高二米半,头戴金盔,身裹甲胄,神采奕奕。  这尊雕像以香樟木雕造,是南宋留存至今的珍贵遗物。
  天王殿两侧是四大天王彩塑像,高各八米,个个身披重甲。其中两个形态威武,两个神色和善,俗称四大金刚。 大雄宝殿原称觉皇殿,单层三叠重檐,气势嵯峨。殿正中,佛祖释迦牟尼像高踞莲花座之上,妙相庄 严,颔首俯视,令人敬畏。
    这是我国最高大的木雕坐式佛像之一。释祖像后壁为《五十三参》彩绘群塑, 共有姿态各异的大小佛教塑像一百五十尊,表现的是佛经中财童子历经磨难参拜五十三位《善知识》(名 师),终于得证佛果的故事。
  这座内容丰富形象生动的壁塑的主像是足踏鳌背,手执净瓶的观世音菩萨,她意态潇洒,祥和地接受着善财童子的参拜。   释迦牟尼造像 灵隐寺的原释迦牟尼佛像,在1949年因大雄宝殿正梁被白蚁蛀空倒塌里被毁。
  现在这 座佛像是在1953年重修寺宇时,由浙江美术学院的雕塑家和民间艺人们采用唐代禅宗佛像为蓝本共同精心设计的。佛像高十九点六米,比原先的释迦造像高一倍多,用近百块香樟木雕成。  佛像造型端庄凝重,低眉细目,气韶生动,极度具风采。
   药师殿为近年重建,殿中供奉药师佛像及日天、月天。殿左,有重建的 罗汉堂,陈列五百罗汉像线刻石。 巍巍殿宇,森森古木,伴随着一批珍贵文物古迹。天王殿前左右各有石经幢一座。两经幢都有《天下兵马大元帅吴越国王建,时大宋开宝二年已巳岁闰五月》题记。
    大雄宝殿前月台两侧各有一座八角九层仿木结构石塔,塔高逾七米,塔身每面雕刻精美,经古建筑专家梁思成生前考定,两石塔也是吴越末年雕造的。灵隐寺珍藏的佛教文物,有古代贝叶写经、东魏镏金佛像、明董其昌写本《金刚经》、清雍正木刻本龙藏等等,都是弥足珍贵的宝物。
   飞来峰传说: 传说四川峨眉山上,从前有一座会飞的小山峰。  它一会儿飞到东,一会儿飞西;飞到哪里,就在那里压坍许多房子,压死很多人。 那时,西湖灵隐寺里有一个和尚,因为他整天疯疯癫癫的,不守佛门的清规,所以人们都叫他疯和尚。
  有一天,疯和尚得知中午辰光,那座奇怪的飞山将飞落到灵隐寺前的村庄上来。他担心山落下来会压死很多人,就五更爬起身,奔进村庄,挨家挨户地告诉说:“今天中午有座山要飞到这村庄上来了,大家赶快搬场呀,迟了就来不及啦!” 老头儿听了直摇头:“疯和尚,你又来寻开心了,山是顶重的东西,谁见过会飞的山呀!” 当家人听了叹口气:“我们穷佃户往哪里搬家呀!要是真的有山掉下来,压死也只好怨命啦!” 小伙子听了哼鼻子:“别编谎话吓人啦!山压下来就拿肩膀顶着,我们不怕!” 小伢儿们嘻嘻哈哈地跟在他后面,指手划脚看热闹。
     疯和尚这家进那家出,全村百十户人家都关照过了。他说得嘴唇破、唾沫干,却没有人信他的话,更没有一家人准备搬场的。 太阳越升越高,中午眼看就要到了,疯和尚急得团团转。
  这时,他忽地听到“的的打,的的打”吹唢呐的声音,赶紧顺着声音奔过去。一看,好呀,原来有一家结婚,人进人出,热闹极了。  疯和尚搔搔头皮想一想,就推开众人,钻到堂前,不管三七廿一,把新娘子往肩上一背,抢出大门往村外飞跑。
   新娘子头上的红披巾还没有揭掉,忽然糊里糊涂地叫人背着飞跑,也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只吓得哇哇叫。疯和尚抢新娘子,这还了得!人们抓门闩的抓门闩,抡扁担的抡扁担,挥锄头的挥锄头,举钉耙的举钉耙,没命地追赶上来。
    一面追,一面喊: “抓住疯和尚!” “前面快快拦住呀,别放他跑了!” 这一下,把全要都哄动了。也不管是亲戚不是亲戚,是朋友不是朋友,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全村人都追了出来。
  只有村东一家财主没有动,倒反站在门前看热闹,讲风凉话: “出家人抢新媳妇,真是件新鲜事,嘻嘻!” 疯和尚背着新娘子,一个劲住前奔。  他跑得真快哩!大家一直追出十几里路,还未追上他。
  等到太阳当头,疯和尚站住脚,不跑啦。他从背上放下新娘子,自己往地上一座,摇着扇了扇风凉。人们赶到他跟前,刚要揪住打他,却不料一霎时天昏地暗,伸手不见五指,大风刮得呼呼地响。突然“轰隆”一声,人们都被震得跌一跤,大家爬起来一看,已经风停云散,太阳刚照在头顶上了,却见一座山峰刚刚落在他们的村庄上。
    人们这才明白过来:疯和尚抢新娘子,是为了救大家的性命。 村庄被压在山底下,大家都无家可归了。有的人急得捶胸顿脚,哇哇大哭起来。疯和尚说:“哭什么!你们不知道,村里的财主已被压死在山下了,今后你们各人种自己的田,还怕盖不起房子!” 人们被说得高兴起来,欢欢喜喜地正想散去,疯和尚又讲话了:“别走别走,大伙听我说,这座山峰既然能从别处飞来,也就会从这儿飞走;飞到别的地方,以会害死许多人命脉。
    我们在山上凿它五百尊石罗汉,就能把山镇住,不让它再飞往别处害人,你们看好不好?” 大家听了,一齐说好,马上就动起手来,锤的锤,凿的凿,“丁丁当当”忙了一夜,五百尊石罗汉就凿全了,山上山下布满石龛佛像。
  只凿了罗汉的身躯,却来不及凿出眉毛眼睛。疯和尚说:“我有办法,让我来!”他不用锤了用凿,只用他长长的手指甲到石罗汉脸上去划。  半天工夫,便把五百尊石罗汉统统都安上了眉眼。
   从此,这座小山峰就再也不能飞到别处去,永远留在灵隐寺前面啦!因为它是从别处飞来的,所以就叫做“飞来峰”。 六和塔又名六合塔,屹立在钱塘江北岸,西湖以南的月轮山上。该塔始建于北宋开宝三年(970年),是吴越王钱弘?m应延寿、赞宁两个和尚之说,为镇服汹涌的江朝而建造的。
    此地旧有六和寺,"六和"的原义有说指的是天地及四方,又有说出自佛经:"身和同住、口和无争、意和同悦、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当时钱王以保境安民、不事战事为国策,塔名命为"六和"。
   六和塔初建时,塔身共有9级,高50余丈,塔顶装有塔灯,可供夜航的的船舶作航标之用。  由于历史上兵燹不断,六和塔屡毁屡建,现存砖结构塔身系南宋绍兴二十六年所重建,外部木檐为清光绪二十六年改建修缮的。
  重建的塔身高59。89米,八面七级,全部为砖木结构,占地面积900平方米。 从外部观看,六和塔有13层,实际塔内只有7级,每两层为一级,每级中心都有小室,小室外面为廊道。  沿着螺旋形阶梯盘旋而上,可通顶层。
  塔内各级的须弥座上,饰有砖雕神人、飞天、花卉、鸟兽、鱼虫等图案,雕刻精致、生动传神。在塔的每层飞檐翘角上共挂有104只大铁铃,临铮铮有声。六和塔造型优美,比例适度,虽经多次修缮,仍基本保持着当时的风貌,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杰作,临并于1961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钱塘江大桥位于六和塔附近,是联系沪杭、浙赣两铁路的桥梁,也是中国自行建成的第一座公路铁路双层桥。桥全长1453米,有15座桥墩,建桥历时3年,于1937年落成。
  由于钱江水流湍急,且地质条件恶劣,曾有某些外国工程师排除了在此建桥的可能,最终是中国工程师茅以升完成了这一设计和施工。   白塔同样位于钱塘江北岸,位置比六和塔稍靠上游,建于五代时期,八面九层,为白石仿木绍构建筑。
  塔身四周启蒙刻经文、浮雕佛像或菩萨像。传说宋代时塔下有白塔桥,是水陆交通要道。 。

2007-03-09

254 0
    飞来峰--在灵隐天竺两山之间。晋僧慧理曾登此,叹道:"此是中天竺灵鹫山之小岭,不知何年飞来?"遂驻锡于此,建灵隐寺,该峰称为"飞来峰"。飞来峰多洞壑,以青林、玉乳、龙泓、射旭(一线天)、呼猿等岩洞最为著名。
  岩壁上分布着五代、宋、元时期大小石刻338尊。飞来峰为古代石窟艺术之瑰宝。  历代诗人对此峰的题咏非常多。关于此峰的来历传说也不少,山峰当然是不会飞来的,玉乳洞内有人题书:人到无求即是佛,山因无据说飞来。
  飞来峰又名"灵鹫峰",有"东南第一山"、"武林第一峰"等多种称呼。为西湖"八大雪景"之一。 灵隐寺前的飞来峰,又名灵鹫峰,山高168米,山体由石灰岩构成。  由于长期受地下水溶蚀作用,形成了许多奇幻多变的洞壑,如龙泓洞、玉乳洞、射旭洞、呼猿洞等,洞洞有来历,极富传奇色彩。
  飞来峰的厅岩怪石,如蛟龙,如奔象,如卧虎,如惊猿,仿佛是一座石质动物园。山上老树古藤,盘根错节;岩骨暴露,峰棱如削。明人袁道曾盛道:“湖上诸峰,当以飞来为第一。  ”据前人记载,飞来峰过去有72洞,但因年代久远,多数已湮没。
  现在仅存的几个洞,大都集中在飞来峰东南一侧。 飞来峰面朝灵隐寺的山坡上,遍布五代以来的佛教石窟造像,多达三百四十余尊,为我国江南少见的古代石窟艺术瑰宝,堪与四川大足石刻媲美。苏东坡曾有“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峰”的诗句。
    石刻有西方三圣像(五代)、卢舍那佛会浮雕(北宋)、布袋和尚(南宋)、金刚手菩萨、多闻天王、男相观音(均为元代),都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尤其引人注目的,要数那喜笑颜开、袒胸露腹的弥勒佛,这是飞来峰石窟中最大的造像,为宋代造像艺术的代表作。
   飞来峰的东麓,有隋朝古刹下天竺寺(法镜寺),由此沿溪往西南行,又有晚于下天竺两年始建的中天竺寺(法净寺)和五代吴越始建的上天竺寺(法喜寺),合称“三天竺”。   对于飞来峰的名称来历有不少的传说。
  其一相传1600多年前印度僧人慧理来杭州,看到此峰惊奇地说:“此乃天竺国灵鹫山之小岭,不知何以飞来?”因此称为飞来峰。又说相传有一天,灵隐寺的济公和尚突然心血来潮,算知有一座山峰就要从远处飞来,那时,灵隐寺前是个村庄,济公怕飞来的山峰压死人,就奔进村里劝大家赶快离开。
    村里人因平时看惯济公疯疯颠颠,爱捉弄人,以为这次又是寻大家的开心,因此谁也没有听他的话。眼看山峰就要飞来,济公急了,就冲进一户娶新娘的人家,背起正在拜堂的新娘子就跑。村人见和尚抢新娘,就都呼喊着追了出来。
  人们正追着,忽听风声呼呼,天昏地暗,“轰隆隆”一声,一座山峰飞降灵隐寺前,压没了整个村庄。  这时,人们才明白济公抢新娘是为了拯救大家,于是就把这座山峰称为“飞来峰”。 游飞来峰时,你会看到此山无石不奇,无树不古,无洞不幽,秀丽绝伦,其景观与周围诸峰迥异,徜徉在灵隐、飞来峰、三天竺一派悠远、深沉的佛国氛围里,寻访并尽情领略佛教艺术的魅力,能真切感受到蕴藏在西湖山水之间的丰厚的历史文化韵味。
     杭州六和塔 六和塔,又名六合塔,坐落在杭州市城南钱塘江边月轮山上。塔建于北宋开宝三年(970),距今已千年以上,塔名六和,是自佛教“六合”得来,六合所指的是天地及四方,在佛门为规约。
  是吴越王弘椒应延寿、赞宁两个和尚之说,建塔以镇钱塘江汹涌江潮。今塔占地900平方米,高59。  89米,八面七级,每层中心都有小室,砖构塔身的柱子和斗拱等均仿木构建筑形式。
  四周廊铺有踏磴,可能顶层。每层廊子两侧都有壶门,内通小室,外通檐廊。塔内所有须弥座上,有砖雕神人,飞天、花卉、鸟兽等图案,精致生动。塔的飞檐翘角上挂有104人大铁铃。登塔临槛,远眺钱江,风帆点点,更使人感到气势浩瀚,胸襟为之一快,有“人立青冥最上层”之感。
     初建的六和塔塔身九级,高五十丈以上,已毁于南宋。 今天的六和塔建成于南宋隆兴元年,塔身以砖石砌成八面体,高近60米,塔内七层,层层塔室相通,可沿石阶拾级而上。
  塔外有清乐绪年间重建的木构檐廊十三层,实则每二层在塔内为一层,木檐悬挂铁铃铁马,临风铮铮琮琮,煞是悦耳。  明代张仲举有《登塔》诗: 江上浮屠一快登,望中烟火是西兴。
   日生沧海横流外,人立青冥最上层。 。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文化/艺术
书画美术
地理
器乐/声乐
历史话题
民俗传统
文学
舞蹈
书画美术
书画美术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