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文化/艺术 民俗传统

为什么正月初七叫“人日子”?

有哪位知识人知道,请赐教,谢谢!

全部回答

2007-02-25

0 0

    关于人们过初七即人日的传说主要是女娲造人说。古代对新年开始的几天有一种说法,就是因为在传说中,女娲在七日中每日造一种生物,初一造了鸡,初二造了狗,一直到初七造了人,故一年里最开始的几天,按照女娲造物的先后次序分别称为鸡日、狗日、猪日、羊日、牛日、马日和人日。
  初七是为了祝贺人的诞生。     与此有关的还有一种说法是,如果正月初一天气好,家里的鸡就会养得特别好,如果初二天气好,狗就会养得好。依此类推,如果初七天气好,全家人就会平安幸福美好。
   人日又叫“人七(日)”、“人庆(日)”,唐代的时候还叫“人胜节”。这是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它的起源比中秋和重阳等节日还要早,在西汉时就已形成。  东方朔在《占书》里记载,旧俗从正月初一到初八,各占一物,按次序一日鸡,二日犬,三日猪,四日羊,五日牛,六日马,七日人,八日谷。
  顺理成章,正月初七成为人的一个大日子,广州人俗称这一天为“众人生日”。解放前,这一天有一系列热闹的活动以示庆祝。然而现在这个“众人生日”却越来越不被人理会,日益消退,不少人不知道也不过“人日”这个节日了;更不清楚六畜、五谷,还有人,从初一到初八的顺序到底怎么排;也不知道以前同城生活的人们在这一天有着怎样的欢庆活动。
    但是民间也并不是全无记忆,找一个七八十岁的老太太聊聊,她会眯起眼睛跟你回忆地童年时代的“人日”时光,说不定她还会剪一手漂亮的“人胜”。而民俗研究专家也可以给你指出人日历史之悠久。
  此外,人日这天,现在民间最普遍的过法虽然不是吃七样菜,也不剪戴什么人胜,更没有选“人日皇后”这样的事,但却有典型的广州性格--找个理由出去吃一餐。   最后,溯本回源地回到起点处,不由为古人在2000多年前就已有的见识所折服——现在所大力提倡的以人为重的思想,自秦汉就已存在,而且根深蒂固地以民俗节日的形式普遍存在于民间。
  “天地先生鸡、次狗、次猪、次羊、次牛、次马、始生人,以人为尊。”这是道家的解释。而人日的主要节俗活动也体现了重视人的意念,明代杨慎在《艺苑雌黄》中云:“古人七日贴入于帐,重人也”。   古老的人日节,虽已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慢慢消逝了,但是和节日相关的文化积淀却存在了下来,成为我们古老民族文化的历史见证。
   。

2007-02-25

102 0

    正月初七是中国传统习俗中的“人日”,即“人类的生日”,在我国至少有两千年以上的历史。 中国民间称正月初七这天为“人日”“人胜节”或“七元日”。 据民间传说,女娲造人时,前六天分别造出了鸡、狗、羊、猪、牛和马,第七日造出了人,因此,汉民族认为,正月初七是人类的生日。
       古人认为正月初七以晴为好,寓意人寿年丰、天下大同。汉时东方朔的《占书》中就有“初七人日、从旦至暮、月色晴朗、夜见星辰、人民安、君臣和会”的说法,可见“人日”至少在汉朝时就已流传了。
     在古代,人日有戴“人胜”的习俗。人胜是一种头饰,又叫彩胜、华胜,从晋朝开始有剪彩为花、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贴于屏风或窗户,也戴在头发上。  因此,人日也称“人胜节”。
    过去在人日这天,我国一些地方有麻秆点“天灯”、用豆熬粥治头疼、妇女遛弯祛百病、登高赋诗等习俗,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这些习俗多数已不见了。但目前我国南方一些地区还保留着“捞鱼生(类似吃生鱼片)”的习俗,寓意越捞越高、步步高升,而我国北方地区则还有用炒过的大米拌上饴糖、做成球状或方状食品食用的习俗,寓意太平安康。
       。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文化/艺术
民俗传统
地理
器乐/声乐
历史话题
书画美术
文学
舞蹈
民俗传统
民俗传统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