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人文学科

《我的叔叔于勒》中我的父亲母亲性格上有哪些不同点?

《我的叔叔于勒》中我的父亲母亲性格上有哪些不同点

全部回答

2013-10-20

420 0
父亲(菲利普):虚荣、冲动、惊慌失措、没有主见。 母亲(菲利普夫人):小气、精明、临乱不慌、刻薄、泼辣 、尖酸。

2013-10-20

431 0
      菲利普夫妇是小说的主要人物。他们生活境遇拮据,急于谋求改变地位而不择手段。因此,也就形成了他们特有的性格特点,这就是自私、冷酷、庸俗和爱慕虚荣。菲利普夫妇的自私表现在他们“盼于勒”“赞于勒”“遇于勒”“躲于勒”的全过程。
  一开始,厌恶于勒,认为于勒是“坏蛋”、“流氓”、“无赖”,这是因为于勒年轻时“糟蹋钱”,并占用了“父亲应得的那一部分”遗产;后来于勒来信说“赚了点钱”,“做了大买卖”,表示不但愿赔偿哥哥的损失,而且还要发财回来与兄嫂“一起快活地过日子”,这时,就赞美于勒,于勒便一跃而成为“正直的”、“有良心的”、“好心的”、“有办法的”人。
    可是,在船上巧遇落魄归来成为穷光蛋的于勒时,于勒再次成为被咒骂的对象:“这个贼”、“讨饭的”。由此可见,他们对于勒的态度是随着于勒的钱财的变化而变化的。  于勒是小说的重要人物,这从用作小说的标题可以看到。
  但他却不是主要人物,这是因为小说的主题是通过菲利普夫妇的性格刻画来表现的,而不是以他的性格刻画来表现的。  他的行为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同时,也从他的身上看出来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在那个尔虞我诈、弱肉强食的社会里,小资产者能够发财的,成为大资本家的只是极少数人,而大多数人只能走向极端贫困。
  于勒就是这些极端贫困者中的一个。  若瑟夫,也就是文中的“我”,他是故事的见证者,也是故事的叙述人。  他虽然也渴望叔叔于勒能发财而归,过上好日子,但却不像父母那样利欲熏心,冷酷无情。
  当他发现卖牡蛎的老水手就是他的亲叔叔时,竟能不受父母的影响,去仔细观察叔叔那“满是皱纹的脸”,还在心里默念着,“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表现了应有的关切和同情。最后竟自作主张从母亲给他去付帐的钱里抽出十个铜子作小费,给了于勒叔叔。
    这与父母的自私冷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若瑟夫的单纯和富于同情心。在他的身上,小说表达了作者所呼唤的人性和良知。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人文学科
院校信息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出国/留学
职业教育
外语学习
学习帮助
K12
人文学科
人文学科
管理学
传播学
考古学
伦理学
语言学
哲学
历史学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