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学习帮助

话题:“我与课改”2000字以上。谢谢。体裁不限,小说也可以哟。

全部回答

2007-01-17

0 0
    我与课改共成长   能参与首批新课改工作,我深感荣幸。近两年来的工作,谈不上有什么经验,只是有一些切身的感受和体会,希望能和同行们分享。   一、压力与动力并存   2003年8月新学期开始,校长亲自找我谈话,让我任一年课改实验班语文科教学,虽然我已知道了课改的有关信息,但从校长郑重的语气中,我更深刻地体会到课改的重要性,心里还暗自有些得意:领导信任我,所以才委以重任,自己一定能做好。
    至于难度有多大心里连想都没想过,于是欣然接受了学校的安排。但当我真正接触了新课程后,喜悦和自信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巨大的压力。因为新课程下的语文与以前截然不同,他需要教师更高的素质,更灵活多样的教学技巧。
  我能胜任这一重要角色吗?我心里产生了疑问。但随着新课程培训的深入,慢慢打消了我的顾虑,只要我们认真学习新课程新理念,开拓创新,新课改一定会落地开花,结出丰硕的果实。     在培训的时间里我亲身感受到领导的重视程度,定期的知识补偿性学习,多次培训准备都是那样细致入微。
  大型研讨活动为教师展示教学成果、同行交流、学习经验提供了平台。教研员深人学校听课,与一线教师座谈,收集反馈信息,指导教学,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每次我参加学习,看到来自不同学校的教师都聚精会神地听讲,如孩子汲取知识般一丝不苟、孜孜以求,强烈的责任感包围着我,感染了我。
    研讨会上观摩了同行的研讨课后,除了学习经验,更多的是转化为前行的动力,查找自身不足,争取早日走出有自己特色的教学之路。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同行也是我的老师,他们教会我坚持永不放弃。
  我没有感到苦和累,反而是一种满足。相对其他学科来说,品德课给教师带来更大的难度和压力,但是我想说:有压力何尝不是一件好事!新课改带给我们更多是挑战,它激励着我们冲破难关,挖掘自身潜能,更充分展示自我,拥有更多的自信。
       二、更新观念需先行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不同于以前的改革,由于新课改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出发,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传统的教学方式必然赶不上发展的步伐,要摸索出更适合课改需要的教学方法,以适应自然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
  作为教师,首先应该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吸纳国内外优秀教学理论,更新传统教学观念。  谈到更新教育观念,还要感谢我的学生们,是他们使我认识到了自身存在的问题。参加工作二十多年了,传统的教学观念在思想上已占主导地位,一时之间转变观念,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教学中存在很多顾虑。
  比如,担心完不成教学任务,控制课堂的难度增大等等;放不开手脚,课堂活跃不起来,效果当然不理想。  一次一名学生对我说"……我对语文课可感兴趣了,因为老师上课绘声绘色,安排很多活动,让我们自己动手、动脑探索问题,大家每天都很高兴,特别是我得到老师的信任每天都盼望语文课到来……"听了学生的真心表述,我受到极大的震撼。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我还是不能放弃传统教育思想,岂不伤害了孩子们纯真的心!我下定决心要彻底抛弃那些束缚学生头脑和手脚的教育思想,尝试一种新的教学方式,让课堂活跃起来。  我利用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上下功夫,尽量让学生自读自演,自品自悟,引导他们求知。
  课堂上改变传统的说教,设置一系列问题,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或小组讨论自己得出答案,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能力,而且增强了同学间的合作学习。通过实践,我感受到学生的潜能是很大的,只要我们启发、指导得当,每个学生的潜能都会得到很好的发掘。
    这样做虽然教师的工作量相对增大,但学生很感兴趣,学习的兴奋时间就会延长,学习效果就相对好些。事实告诉我,给学生充分的信任,就是给自己更多的机会和挑战。   三、和学生共同成长   新课改下的语文课是一门基础性的工具课程,通过语文课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他要求教师能把知识整合在一起。
    为此,我除了认真参加中心小学组织的知识补偿性学习外,更多地靠自己在平时学习和积累。此时,我和学生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要想领跑,就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向同行学习,向书本学习,向学生学习。
  有句话说得好,"学生未必不如师",现在的低年级学生,你别看他们年纪不大,懂的事情可真不少,小脑袋中不时会想出一些问题摆在你面前,作为教师,若知之甚少或不知道,时间长了会丧失在学生心中的威信,所以更要发愤弥补不足。
       除了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我还钻研教材,阅读相关的书籍、查资料、上网,了解最新信息。时常就一个问题,和学生共同课后收集。查找资料,课上进行交流。你会发现,学生或许比你查到的资料还要详细。
  当我们从对方获得自己不曾知道的问题答案时,都会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喜悦。    这时,没有老师和学生的明确界限,而是朋友间、求知者间的切磋和交流。   参加课改已近两年,让我深深地体会到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不仅要有一桶水,更应是一条常流常新,源源不断的小溪。
  与学生平等参与、平等交流,因为有了课改的浇灌,我正与学生在共同成长。 。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学习帮助
院校信息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出国/留学
职业教育
人文学科
外语学习
K12
学习帮助
学习帮助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