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学习帮助

对科举制度的评价

曾经有位史学家说“科举制度的举行,用统一的标准来选拔社会上的优秀分子,使之参与国家的政治”。而清末维新人士认为科举制度“锢智慧”、“坏心术”、“滋游手”,造成了“破坏人才,国随贫弱”的后果,请问这两种看法矛盾吗?为什么?

全部回答

2005-02-12

0 0

  (1)并不矛盾。这两段话是对科举制在不同历史时期所起作用的评价。 (2)隋唐建立科举制,适应了士族衰落、庶族兴起的趋势,为庶族参政提供了条件,扩大了统治阶级的基础,为繁荣古代文化做出了贡献。
  
  明清时期科举考试的内容限制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八股取士使许多知识分子不讲求实际学问或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加强了封建君主的专制统治。清末,科举制严重阻碍了科技文化的发展,阻碍了新型人才的成长。 所以,才有了以上两种不同的说法!。

2005-02-12

89 0

我觉得不矛盾.科举制度的确禁锢了学子们的思想.因为每个人读的都是那些书,不利于集思广益.但是,正是因为每个人看的书都相同,能够从中脱颖而出的,必是才思敏捷,有与众不同之处的人.

2005-02-12

108 0

    清朝的科举制度,既有它积极的一面,也有它消极的一面。清朝科举制度积极的一面,有这么几点。   第一、满洲人,蒙古人可以参加科举考试,考四书五经,这样一来,就提升了满洲文化和蒙古文化。
     第二,满洲、蒙古、汉军、汉员都一起参加科举考试,这就有利于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     第三,大量的汉族知识分子,特别是一些贫寒之士,他们通过科举考试,找到了一些途径可以参政,给他们多了一条出路;   第四,满洲人参加科举考试,他自己会满文,他要熟读四书五经,他就有条件把四书五经翻成满文。
  因为满文是拼音文字,按照他们的理解来翻成满文,后来西方耶稣会士,又根据满文的四书五经把它翻译成西方的文字,流传到西方,加强了中西文化的交流。     第五,就有利于清初的社会稳定,因为清初汉人的一个反抗力量是很强的,通过科举考试很多人觉得可以和清朝政权合作,有利于社会稳定。
     第六,清朝科举考试制度,一部分被西方吸收,有利于他们的文官制度,就是对西方也产生了影响,   第七。科举考试的很多可取的地方一直延续下来,所以对科举制度不能全盘否定。     但是,科举制度也有它消极的一面,它消极的一面主要表现在科举考试内容,是四书五经,不考科学技术知识,还有科举考试的方式是八股文,于是,科举考试最大的弊病,就是扼杀了人们的科学精神和创造精神。
     明清特别是清以来,中国落后于西方,应当说科举制度没有与时俱进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   。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学习帮助
出国/留学
院校信息
人文学科
职业教育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外语学习
K12
学习帮助
学习帮助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