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分红是好还是坏,我们是否要在
基金分红双刃剑刺伤了谁
14日,中国证监会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3月份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再遇大额赎回,具有可比性的169只基金,总规模减少了278。94亿份基金单位。与此同期,大量分红公告充斥各基金公司网站,看起来又像是一场分红应对赎回的战役。
“分红是把双刃剑。短期看似乎很美妙,投资者落袋为安,基金公司持续了规模,但长远看,频繁分红将损害投资者利益。”某业内人士认定。
被动分红?
这看起来是一场投资者主导的游戏。
“你们的基金净值太高了!为什么不分红?”一位投资者当面向某基金公司老总提出分红要求。其时,该公司旗下个别基金单位净值高达1。4元以上。今春以来,基金净值高企给...全部
基金分红双刃剑刺伤了谁
14日,中国证监会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3月份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再遇大额赎回,具有可比性的169只基金,总规模减少了278。94亿份基金单位。与此同期,大量分红公告充斥各基金公司网站,看起来又像是一场分红应对赎回的战役。
“分红是把双刃剑。短期看似乎很美妙,投资者落袋为安,基金公司持续了规模,但长远看,频繁分红将损害投资者利益。”某业内人士认定。
被动分红?
这看起来是一场投资者主导的游戏。
“你们的基金净值太高了!为什么不分红?”一位投资者当面向某基金公司老总提出分红要求。其时,该公司旗下个别基金单位净值高达1。4元以上。今春以来,基金净值高企给投资者带来久违的欣喜之余,分红要求也越发强烈。
银华基金认为,有部分投资者希望以现金形式实现收益是原因之一。此外,一些投资者对基金的了解有误区,认为基金涨得高了就会有风险。这种观念会导致两种后果:其一,认为有风险而放弃申购计划;其二,认为在此点位上实现了收益而产生赎回行为。
两种结果都是基金公司不愿看到的,于是通过分红降低基金单位净值。
由此,分红为基金公司带来了直接好处:单位净值下降,投资者乐于申购,方便基金开展持续营销;投资者落袋为安后,放弃赎回打算,有利于保持基金规模稳定。
于是,银华基金分红屡现大手笔,旗下多只基金都宣布高比例分红,银华道琼斯88基金4月13日公告,每10份基金单位分配红利2。2元,刷新了一周前由旗下银华核心价值优选基金创造的开放式基金最高单次分红记录。
“现在应该分了有2个多亿吧。几乎相当于一只小规模基金。”
发行+分红
“最热衷推动分红的是销售部门,分红可以满足投资者需要。一般来说,单位净值较高的基金若当年分过红,即使比例不大,对赎回也会起到很好的阻止作用。
此外,新产品发行期也是基金分红的高峰期。这些都是营销手段。”某基金公司人士说。
统计一下近期发行的新基金就可知此言非虚。兴业货币市场基金,发行期4月11日至4月22日;该公司旗下基金兴业可转债4月10日公告分红。
海富通强化回报基金,发行期4月10日至5月19日,该公司旗下海富通精选、海富通股票、海富通收益增长均于4月12日公告分红。
此外,上投摩根双息平衡等10余只近期发行的基金,绝大多数在发行期前一个月延至整个发行期间,所属公司旗下的其余基金都发布分红公告。
在发行新产品同期未公告分红的信诚、建信等基金公司成立时间均不久。
基金分红是把一部分已实现的收益现金化,分红后,基金净值会因分红金额同步下降。无论分不分红,基金投资所带来的总报酬相同,只是形式有所变化。
“分红只是把投资者的钱从包里转移到口袋里。基金公司在新产品发行期分红营销动机明显。为何平时提到分红,基金公司就说投资有影响,到了新品发行期就愿意分红呢?显然,主动权掌握在基金公司。
”银河证券高级研究员王群航表示。
另一刃伤了谁?
分红在为基金营销带来利益的同时,也对基金投资产生影响。
以嘉实基金为例,根据公开信息,截至2006年4月3日,嘉实旗下嘉实增长每份净值1。
438元,在4月8日该基金公告分红前,分红呼声由来已久。
此前为何坚守不分红?嘉实基金解释说,困难之一来自于这只基金本身的选股特性。嘉实增长的主要投资目标是中小盘股票。“在小企业中找到持续向好的股票并非易事。
因盘子较小,买到5%以上对股价影响就很明显了。若分红就要先抛出股票套现,之后再想在原价上买回来,或者找到类似的企业,就相当困难了。”
直至嘉实超短债基金的发行期,嘉实才宣布对旗下5只基金集体分红,嘉实增长也在其列,每10份分红0。
3元。
除股票流动性问题外,在牛市之中分红与否还与基金持仓决策有关。
“基金兑现收益,往往要抛掉倍于收益的股票资产形成现金头寸。在牛市中大量持有低收益的现金资产,会影响基金净值增长,这在申购赎回平衡情况下会因基金资产内部结构变化而影响净值增长。
”上海良茂期货经纪公司研究员翁嘉鸣说。
避免此影响有两种解决方式。一是直接分红了事,二是购进股票增仓。“在牛市中,积极投资者会选择后者。”某基金公司人士说。
数据更能说明问题。
晨星4月13日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累计分红排名前十的开放式基金多为“老基金” ,其中有7只基金于2002年或2003年发行。通常认为,2003年以前和2005年中后期是较好的建仓时机。
自成立以来,“老基金”中累计分红最高的每10份3。4元,最低的每10份2。2元。
目前净值排名最高的十只基金则多为“新基金”,其中有5只基金于2004年发行,不在所谓较好的建仓时机之列。
这些基金对分红的热情明显逊于上述十只基金,最低者上投优势每10份累计分红仅0。2元,累计分红低于每10份1。0元的有6家之多。
积极分红的“老基金”累计净值的整体表现与分红较少的“基金新兵”相比未见明显优势。
某基金公司人士说,“长远看,基金分红不利于长期投资,过于积极频繁的分红会使基金累计净值偏低,最终损害的还是投资者自身利益。”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