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升学入学 中考

关于内能的判断题

一个物体吸收了热量,内能一定增加吗?(不考虑对外做功,热传递等)

全部回答

2006-11-15

0 0
当然不对.分子间势能由引力和斥力共同作用决定,分子距离较远,引力起主导作用,较近,斥力起主导作用.只有在某一个平衡点时(好像是分子直径的几倍,记不住了,书上有个图,可深入理解)引力等于斥力,势能为0,增大和和减小分子间距离势能都增大. 还有一种情况是物质(主要是气体)吸热体积不变,温度不变,但内能依然增大)这时其分子动能增大,宏观上体现为压强增大)

2006-11-16

72 0
错误,这道题我做了好几遍了. 我的老师解释说晶体就不会,就如冰一样,在冰变为水时有一段时间是吸热熔化温度不变,其内能也不变.讲的就只是这段过程而已,过了这段时间,就变了.内能应该是变大. 内能是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不能单方面考虑,所以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2006-11-16

75 0
     在中考范围内,一个物体吸收了热量,主要指两种情况:一是热传递,二是物态变化。 热传递实质是指引起物体温度变化或者说物体内能中分子动能的变化时,吸热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反之,放热物体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物态变化实质是指引起物体状态变化或者说物体内能中分子势能的变化时,吸热物态由固态变为液态、或液态变为气态、或固态变为气态,内能增加;反之,放热物态由液态变为固态、或气态变为液态、或气态变为固态,内能减少。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晶体物态变化现象明显,对于非晶体没有明显的物态变化过程。即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无熔点。也就是说非晶体吸热其内能中分子的动能和势能同时发生变化。 更需要注意的是“热传递”与“热量传递”的物理意义是不相同的。
  “热传递”是指物体或物体间存在温度差时发生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热量,直至物体或物体间的温度完全相同时为止。   “热量传递”既包含“热传递”现象,又包含物态变化现象。 还要注意的是物体宏观与微观的区别。
  内能是指物体微观分子的能量,与物体宏观的能量机械能有区别。宏观物体运动的快于慢与物体微观的分子动能(内能)大小根本无关。 当冰熔化成水时,冰是晶体在熔点时熔解吸热,其内能减少。  而与在0—4℃时宏观上水的反常膨胀无关。
   其他相关问题暂不考虑。 。

2006-11-15

58 0
一定是增加。你可能是因为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但不升温而产生了疑问,其实虽然不升温,但它的内能是增加的 。

2006-11-15

46 0
一定是,根据能量守恒原理!

2006-11-15

72 0
都不考虑对外做功和热传递了,当然增加。不然能量就不守恒了 当冰熔化成水时,体积变小,分子间距变小,势能变小,内能也变小了 这个说法是错误的,冰和水属于两种物质形态,不能那样考虑。可以从能量的角度:冰化成水,需要吸热,所以总能量应该增加,但是温度没变,所以总动能没变,所以势能增加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中考
院校信息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出国/留学
职业教育
人文学科
外语学习
学习帮助
K12
升学入学
中考
考研
小学教育
高考
中考
中考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