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没有月球……假如没有月球,地
月球上由于没有大气层的保护,太空中的陨石得以长驱直入撞击月面,在月球表面留下累累瘢痕,构成月面地貌最为明亮显著的特征──环形山;而肉眼所见月面上的大片暗黑区域实际是由凝固的熔岩构成的平原,称为“月海”。 它们大多分布在月球背面,其中最大的“风暴洋”面积约有500万平方千米。众多的环形山则大小不一,直径相差悬殊,位于月球南极附近的贝利环形山直径295千米,可容纳整个海南岛。而多数环形山直径不超过数千米,其中超过1000米的有33000多个,小于1000米的则不计其数。 粗看整个月面好似一个大花脸。
月球绕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为一个恒星月,而由于月球自转与公转同步,即月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全部
月球上由于没有大气层的保护,太空中的陨石得以长驱直入撞击月面,在月球表面留下累累瘢痕,构成月面地貌最为明亮显著的特征──环形山;而肉眼所见月面上的大片暗黑区域实际是由凝固的熔岩构成的平原,称为“月海”。
它们大多分布在月球背面,其中最大的“风暴洋”面积约有500万平方千米。众多的环形山则大小不一,直径相差悬殊,位于月球南极附近的贝利环形山直径295千米,可容纳整个海南岛。而多数环形山直径不超过数千米,其中超过1000米的有33000多个,小于1000米的则不计其数。
粗看整个月面好似一个大花脸。
月球绕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为一个恒星月,而由于月球自转与公转同步,即月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恰好等于公转一周的时间,所以月球总以同一面对着地球。由于在地球上只能看到月球的正面,所以有很长的时期人们对月球背面的认识笼罩着一层神秘的色彩。
1959年,前苏联发射的”月球”3号飞船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拍摄到了月球背面的照片,揭开了这层神秘的面纱。与月球正面相比,月球背面的月海数目极少,寥寥可数。月球背面的地形更加崎岖不平。众多的环形山纵横交错,重叠相连,布密度比正面高得多,有的还形成绵延数百千米的环形山脉,景象壮观。
在太阳系中,除了九大行星以外,在红色的火星和巨大的木星轨道之间,还有成千上万颗直径数百米到上千米不等的小天体,在围绕太阳作公转运动。这些小天体就是太阳系中的小行星。它们常常“流窜”到“地—月”系统附近进行“骚扰”,一旦落入地球或月球表面即成为陨星。
根据月球正面与背面外观(环形山分布密度)令人惊诧的差异,有的天文学家推论,可能正是由于月球的存在,地球才躲过了许多次天外流星的浩劫。地球大气只能消弭较小流星的威胁,一座泰山般的小行星便足以令地球生命遭受灭顶之灾。
月色轻柔美丽.而现实中的月亮就像一个奋不顾身的忠实卫士,抵挡天外不速之客的来袭,“保护”地球免受更多小天体的撞击。
太阳系中多数小行星的运动与大行星一样,具有共面性,即接近于在同一个公转平面(黄道面)上运动,而月球绕地球运动的轨道(白道)与黄道夹角只有5度左右,横亘于小行星攻击地球的必经之路,可谓扼守要冲。
当小行星接近之际,月球往往先利用其万有引力将它们吸引住。同时,月球绕地球公转一周只需约29天,与整个太阳系的时空尺度相比,则如同快速转动的飞轮一般,恰似一道动态的天然护卫圈。也许,月球背面的累累斑痕,正记载了它护卫地球及地球上的生命的赫赫功勋。
太阳系的内行星中,水星的性质与地球十分相似,它也有一层较薄的大气层和类似地磁那样的磁场,但其命运则与地球大相径庭。由于缺少像月球那样的卫星护卫,水星表面频繁遭受小天体的轰击,环形山星罗棋布,与月球背面极为相似。
因此,假如没有月球,地球的命运比水星也好不了多少,月球在一定程度上为地球上的生命提供了一个安全的屏障。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