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职业教育 职业培训

什么是建筑结构抗震?

什么是建筑结构抗震?

全部回答

2017-07-25

47 0
     1。地震   由于地下岩层构造状态突然破裂、或由于局部岩层塌落、火山喷发、核爆炸等原因产生振动,并以波的形式传到地面引起地面颠簸和摇晃,这种地面运动就叫做地震。在建筑抗震设计中所指的地震是由于岩层构造状态突然发生破裂引起的地震。
     2。震级   衡量一次地震大小的等级。  用符号“m”表示,一般称为里氏震级。   (1)m=2~4的地震为有感地震。   (2)m>5的地震,对建筑物有不同程度的破坏。
     (3)m>7的地震,称为强烈地震或大地震。   3。地震烈度   指地震时某一地区地面和各类建筑物遭受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   4。  多遇地震烈度   设计基准期50年内,超越概率为63。
  2%的地震烈度。   5。基本烈度   指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标明的地震烈度。1990年颁布的地震烈度区划图标明的基本烈度为50年期限内,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超越概率为10%的地震烈度。   6。
  罕遇地震烈度   设计基准期50年内,超越概率为2%一3%的地震烈度。     7。抗震设防烈度   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一般情况可采用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标明的基本烈度。
     8。地震作用   地震作用是地震动影响结构后,结构产生的动态反应(如速度,加速度,变形)。地震作用不是直接的外力作用,而是结构的地震时的动力反应,是一种间接作用。  地震作用的大小与地震动的性质和工程结构的周期、阻尼等动力特性有关;地震作用分为水平地震作用、竖向地震作用和扭转地震作用。
     9。超越概率   一定地区范围和时间范围内,发生的地震烈度超过给定地震烈度的概率。   10。抗震设防标准   衡量抗震设防要求的尺度,由抗震设防烈度和建筑使用功能的重要性确定。     11。
  设计地震动参数   抗震设计用的地震加速度(速度、位移)时程曲线,加速度反应谱和峰值加速度。   12。抗震概念设计   根据地震灾害和工程经验等所形成的基本设计原则和设计思想,进行建筑和结构总体布置,并确定细部构造的过程。
     13。抗震措施   除地震作用计算和抗力计算以外的抗震设计内容,包括抗震构造措施。     14。抗震构造措施   根据抗震概念设计原则,一般不需要计算而结构和非结构各部分必须采取的各种细部要求。
     15。设计特征周期   抗震设计用地震影响系数曲线中,反应地震震级、震中距和场地类别等因素的下降段起始点对应的周期值。   16。场地   工程群体所在地、具有相似的反应谱特征。  其范围相当于厂区、居民小区和自然村或不小于1。
  0k㎡的平面面积。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职业培训
院校信息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出国/留学
职业教育
人文学科
外语学习
学习帮助
K12
职业教育
职业培训
会计资格考试
远程教育
自考
司法考试
公务员考试
职业培训
职业培训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