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理工学科 农业科学

为什么说癩蛤蟆也能吃上“天鹅肉’?

为什么说癩蛤蟆也能吃上“天肉’?

全部回答

2017-03-25

0 0
    都说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是痴心妄想,但是山东省成武县汶上集 镇王庙村农民王崇京却凭着自己的坚持和钻研,将癞蛤蟆变成了 “摇钱树”,吃上了“天鹅肉”。每天,王崇京最少能够生产约500 张蟾衣药材,获利1500元以上,但是成本还不到10元。
  靠着无师 自通的养殖经验,王崇京年销售蟾衣10余万张,获利超30万元。   养殖蟾蜍发了财,王崇京有喜悦也有烦恼。因为蟾蜍制品的需 求缺口非常巨大,他全年的产量还喂不饱一家企业的订单,他只能 眼睁睁看着更大的发财机会白白流失。
  他希望把词养蟾蜍、制作蟾 衣的经验传授给其他农民,让更多的蟾蜍制品造福人类健康,让更 多的农民发家致富。 (1 )在黑暗中起步 2005年,在东北做小生意的王崇京从偶然的一个机会得知了 蟾蜍能做药材这个信息。
    “蟾蜍蜕皮产生的蟾衣,用白桨制作成的 蟾酥,是治疗炎症、肿瘤的良药,很多药厂都在用。我就想,既然 是大有用处的东西,生产这个肯定有钱赚。”王崇京说。他问老家 村里的大夫,大夫说蟾蜍的确是好药材;问打鱼的老父亲,父亲说 老家池塘里很多癞蛤蟆。
  在外漂泊多年的王崇京此时已有叶落归 根、回老家居住的念头,在销路、养殖方法什么都不知道的情况下,冒险地回到了山东老家,开始了蟾蜍养殖。  当时还没听说哪儿有搞癞蛤蟆养殖的,家里人当然一万个不同 意,媳妇袁锁环说:“我就想过安生日子,别再折腾着养什么蛤蟆 了。
  ”可最终拗不过有想法的王崇京,让他带着5000多元钱,独自 一人回到了老家。起步之初的王崇京是两眼一抹黑,只能靠着自己的想象力先干 起来。他先是买来了塑料布,将癞蛤蟆的活动场所围起来;又弄来 砖头垒起池子,置齐了水桶等物件。
    那年夏天,王崇京和弟弟晚上 到家门口的小河边拉个电灯,诱捕癞蛤蟆,一晚上能捞到百十来 只,一个夏天就捉了千余只癞蛤蟆。 捉来了癞蛤蟆后,王崇京才去了解究竟怎么才能卖钱。
  “那时 候做药材,都是要杀死癞蛤蟆的,剥蟾皮、取干蟾,人要谋财必须 得害癞蛤蟆的命。”王崇京说。  要是这么个弄法,一千只蟾蜍用不 了多久就都没了。王崇京就蹲在池子边,观察蟾蜍蜕皮的过程。
  终 于在2005年冬天,王崇京拿着半年收集下来的蟾衣到了全国中药 材的集中地安徽亳州。“我当时不知道有多少蟾衣,也不知道怎么 卖,还以为是按重量卖。有个人说‘就给你500块吧’,我觉得挺 满足就卖了。
    ”王崇京说。算下来当时的卖价是几毛钱一张,“实在 是亏大了。” (2)在创业中自学 创业伊始,王崇京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没有经验可循,但几年 下来,他已经成为这方面的“权威专家”。
  王崇京说:“干这一行, 最大的要求是细心和耐心,只要有这两点,谁都能干好。”这养癞 蛤蟆的门道都是王崇京自个儿研究出来的,现在省里的十来个养殖 户,基本上都是师从于他。   虽然癞蛤蟆是经常蜕皮的,但是王崇京却不是每次都能找到褪 下的皮,也就是蟾衣。
  后来,他发现蟾蜍蜕皮大多是在夜里,如果 没有食物来源,蟾蜍就会把蟾衣吃了。王崇京还发现,只要放到水 里,蟾蜍就不会吞食蟾衣,就能把蟾衣捞出来整理加工。现在,王 崇京已经琢磨出一套判断蟾蜍蜕皮时机的经验,不仅能不浪费蟾衣,而且蟾衣比较完整,都能卖出好价钱。
     王崇京是个非常细心的人,他通过观察还找到了癞蛤蟆蜕皮与 光照、温度、湿度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原来一只癞蛤蟆一年只能利 用3张蟾衣,现在一个月就能利用2张蟾衣,而这都是王崇京自己 的钻研成果。
  比如他发现食物来源充足时,蟾衣就蜕得勤,因此在 食物不足的季节,他就买了黄粉虫饲养。  有了这种活体饵料,癞蛤 蟆的蜕皮频率明显增加了。又比如,他还在多晒阳光和保持阴凉之 间找到了平衡,既让癞蛤蟆不得病又增加蟾衣的药用价值。
   眼下正是隆冬,本应是两栖动物的冬眠时期,但是王崇京的蟾 蜍养殖场里却暖烘烘的,癞蛤蟆的聒噪声响成一片,原来他在大棚 里安上了地暖。  前几年,癞蛤蟆只有夏天能产蟾衣,但自从盖上大 棚,装上地暖后,蟾蜍一年四季都能产蟾衣了。
  王崇京通过自己的创造发明,让蟾衣的产量比自然条件下增 长了近10倍,价格也随药用价值提高而水涨船高。凭着聪明的 头脑和敏锐的眼光,王崇京让蟾蜍养殖从粗放管理变成了精细 养殖。   (3)在市场中捞金 2007年9月,王崇京将2千克蟾衣卖出,挣了 1。
  16万元,单 价约为6000元/千克,按张数算大概1元/张。“价格还可以,虽然 赚不着大钱,但也肯定亏不了。”王崇京说。 从2008年以后,药材市场对蟾蜍制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价 格也一路上扬。
    现在,王崇京的对外批发价为3〜4元/张,零售价 为5元/张,而在药店里一张蟾衣要卖到10元以上。现在王崇京一 个月的出货量至少有1万多张,每个月的收人都在3万元以上。王 崇京说:“现在的价格是我当时根本没想到的,而以后价格还 会涨。
  ” 给他带来信心的是像雪花一样飞来的订单。  王崇京打开手机上 的一条短消息:某家药厂一次要吃进10万张蟾衣。“但是这么大的 量我不敢接,也接不了,市场的缺口大得无法想像。
  ”王崇京说。 据他了解,现在全省从事这行的还不到20家,而且规模都比他小多了,一时半会难以满足市场需求。王崇京翻出一摞快递单子,每 张单子都是几千张蟾衣的发货量,去向也是遍布大江南北。   袁锁环说:“养癞蛤蟆是个既累不着又闲不住的活,每天都有 点事,但是又不太吃苦。
  ”由于只有长了四五年以上的成年蛤蟆才 能生产蟾衣,因此只要从河里逮了一些之后,就可以连续十几年都 能生产蟾衣。一旦蟾蜍抱对产卵,王崇京就把卵放到河里,让其在 自然环境中生长。要是什么时候缺蟾蜍了,再去河里抓。
    “这种养 殖方式,不仅不伤害蟾蜍,而且还会帮助他们繁殖,维持它们在自 然环境中群落的稳定。”王崇京说。 每天,王崇京去发货、喂食、打扫大棚,袁锁环就在家里整理 蟾衣,每天的日子过得平静轻松而又忙碌。
  “我回来好几年了,连 邻居都认不全,因为所有时间都花在整理蟾衣上了,没时间出门闲 逛串门。  干这个真是有点寂寞啊! ”袁锁环半开玩笑地说。王崇京总结说:“这个项目见效快,产了蟾衣就能卖钱;投入 低,只要有了场地,抓了蟾蜍就能养;风险低,不用育苗、没有疫 病,市场又好,没啥操心的;收益高,这更是不用说了。
  ” (4)多个效益齐丰收 王崇京虽然是个农民,但是说话的水平却很高:“养癞蛤蟆, 能产蟾衣这种‘软黄金%能给我家挣钱,这是经济效益;它还能 作为上好的动物药材,能救很多人的命,这是社会效益;养了癞蛤 蟆,它们还能吃害虫,帮助庄稼生长,这是生态效益。
    ” 据了解,动物药材正日渐受到重视,因为其渗透性比植物药材 好,其前景也更加被看好。“前几年还没怎么发觉,现在发现很多 医院的药房都开始从我这儿要货,药厂也在开发这方面的药,感觉 市场对这块明显加强重视了。
  ”王崇京说。自从王崇京养了癞蛤蟆,养殖场附近的庄稼几乎就没有生害 虫,几乎不用打杀虫剂了。  到了夏天大棚掀开后,王崇京拉个电灯 泡挂起来,附近500米的虫子都被吸引来,不仅癞蛤蟆有了“大 餐”,还避免周围的土壤和水体遭杀虫剂的污染。
  因为养殖蟾蜍本小利大,各方面效益都很好,王崇京希望有恒心、有兴趣的农民也来搞癞蛤蟆的养殖,他愿意传授他多年来的宝 贵经验。  “现在很多客户要货,我希望能够把产量尽快提高,我也 不怕别人挤占我的市场,因为这个市场实在太大,谁都不会挤占谁 的。
  ”王崇京说。 。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农业科学
院校信息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出国/留学
职业教育
人文学科
外语学习
学习帮助
K12
理工学科
农业科学
生物学
建筑学
心理学
数学
天文学
工程技术科学
化学
环境学
地球科学
生态学
物理学
农业科学
农业科学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