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商业/理财 银行业务

投资者怎样才能识别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

投资者怎样才能识别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

全部回答

2017-08-27

50 0
      看看理财产品   是不是银行自营   大多数人在买银行理财产品时,会认为:只要是银行出售的产品,就是银行自己生产的,风险不会太大、甚至是绝对保险。   这是很大的谬误。
     银行也是公司,和京东、苏宁一样,除了自营的产品,也帮别人卖产品,比如,基金、保险、信托、黄金白银等等。     这些产品跟银行自营理财性质完全不同,有的风险还相当高,很多人尤其是老年人,都吃过货不对版的暗亏。
     代销的产品,一个很明显的特征是,合同上盖的公章,不是银行的,而是第三方机构,比如信托、保险、基金公司等等。   银行买产品   记得要双录   还有一种代销性质恶劣,就是银行员工个人偷偷“飞单”。
       也就是银行员工为了赚钱,偷偷卖不是银行生产的、甚至未经银行许可的产品。   买到这种产品,一旦出现问题,银行往往咬定是个人行为,概不负责。   这方面,银监会主席也有察觉,前几天刚刚下令,2016年底之前,所有银行在推销理财产品时,都要同步录音录像,当作日后证据。
       这也算是双向保护吧,银行不用担心被“碰瓷”了,咱们也不怕被忽悠。   到银行买产品,记得主动要求双录。   看清合同里的关键词   如果追求稳健、固定的收益率,一般建议大家买银行自营的、非结构性的产品。
     那什么叫结构性、非结构性?很简单,就看合同里的一些关键词。     如果写着资金被投向银行间市场、交易所市场债券,资金拆借、信托计划、票据等等,就是非结构性的。   如果上面写着投向黄金、股票、外汇、基金、商品、信贷、指数等等的,就是结构性的。
     买结构性银行理财,收益波动性较大,而且不确定,到期有可能仅仅拿回本金,甚至亏损(当然收益也可能会更高)。     对于很多人来说,选择了银行理财,肯定是不想冒风险吧,那么还是选非结构的好。
     合同有“股票”字样,风险在R3以上   商业银行本身在说明书和合同里,会用一些简单的符号来划分风险。由于缺乏统一标准,各个银行用的符号不同。   比如,R1级至R5级;阿拉伯数字1级至5级;汉字一级至五级;PR1级至PR5级;一颗星至五颗星;字母A至E等。
       但总体而言,基本是分为五个风险等级,从低到高分别是:   谨慎型产品(R1)、稳健型产品(R2)、平衡型产品(R3)、进取型产品(R4)、激进型产品(R5)   对于追求稳健的用户来说,我建议大家买R1、R2级别的就可以了。
  R4、R5就显得风险有些高了。   顺便说下,如果合同里有“股票”字样,那风险至少在R3以上。     5招防范“飞单”   1 要注意查证购买产品是否银行正规产品。凡是银行自主发行的理财产品,均具有唯一的产品编码,可依据该编码在“中国理财网”查询到产品信息;银行代销产品则可通过银行网点公示的代销产品清单查询。
  而且,银行理财产品和代销产品在相关销售文本中应有银行印章。     2 要关注购买产品的资金是否汇入银行账户。客户在银行购买理财产品均须通过柜面或自助渠道进行认申购操作,但凡被要求向个人或第三方公司账户转账或汇款的,就要提高警惕,并注意查看业务办理回执中的汇款账户明细。
     3 要对高额回报有独立清醒的判断。已暴露风险的“飞单”产品,承诺收益率高达9%-15%,基本上是银行正规发行、代销的理财产品收益的2-3倍。     4 要仔细阅读理财产品说明书。
  明确了解产品是否保本、募集资金具体投向、收益、期限等。   5 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向银行和监管部门投诉和举报,情形严重应立即报案,并尽量采集留存证据。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商业/理财
银行业务
经济研究
股票
外汇
创业投资
财务税务
贸易
基金
商务文书
保险
个人理财
企业管理
产业信息
经济
证券
金融
银行
黄金
期货
商业
财政
房地产
银行业务
银行业务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