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商业/理财 经济

中国式产能过剩要如何改变?

中国式产能过剩要如何改变?

全部回答

2017-09-09

47 0
    工信部部长苗圩昨日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产能过剩本身不是坏事。只有适度过剩,才能有企业竞争。如果都是短缺,企业就没有动力。如果一个行业产能严重过剩,比如行业产能利用率低于75%或者70%,就值得警惕,因为这会引发企业间恶性竞争,甚至引发系统性风险。
   的确,在市场经济下,产能过剩是不可避免的,市场经济的常态就是产能过剩。  恰到好处的供求平衡几乎是没可能的事情,否则我们继续搞计划经济就是了。在市场中,价格就是一个信号,就是那只“看不见的手”,招呼所有牟利待动的企业去竞争、去供给,从供不应求发展为供过于求,导致产能过剩。
  产能过剩之下,企业要么在压力下出局,要么在动力下在服务和创新上破局。  很多时候,充分竞争与产能过剩是纠缠在一起的,想得到充分竞争的好处,就要忍受一定程度的产能过剩,最后交由市场去裁定。
   产能过剩可以划分为两种:一种是产能过剩,一种是中国式产能过剩。中国式的产能过剩,并非市场经济水到渠成的自然产物,而是政府驱动投资模式的伴生品。国内很多产业,产能过剩从一开始就是政府过多地介入到微观经济活动之中,从而扭曲了价格信号,也扭曲了企业的供给曲线和成本结构。
    如此既放大了企业超过自身能力的扩张,也放大了企业在市场莫测时的风险。一方面地方政府给钱给地给政策,各种明补暗补使劲补,让企业做大做强之心瞬间膨胀;另一方面政府的过度介入,让企业的投资者和债权人都过分相信政府的兜底。
  尚德之败就是一个教科书般的例子,用之管窥光伏产业的大起大落自是一窥到底。   在市场经济比较成熟的经济体中,产能通常都不会严重过剩,因为严重过剩通常意味着大量企业要被优胜劣汰出市场,从而减少供给。
  但在我国,又是一个例外。地方政府出于本地GDP、财税和就业的考虑,坚决抗拒市场力量,就不让这些企业倒闭和出局,于是产能过剩就逐渐累积,最后发展成为一个中国经济的痼疾。   国家对于产能过剩的调控一直就没停过,但始终不见成效。
  因为其调控多以行政手段为主,诸如限制市场准入、严格项目审批、先进产能等量置换落后产能,这些所谓的重拳出击在地方政府的虚与委蛇之下,往往都打在了棉花上。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商业/理财
经济
经济研究
股票
银行业务
外汇
创业投资
财务税务
贸易
基金
商务文书
保险
个人理财
企业管理
产业信息
证券
金融
银行
黄金
期货
商业
财政
房地产
经济
经济
政治经济
微观经济
通货膨胀
市场经济
物价上涨
经济增长
通货膨胀率
国民经济
贸易经济
市场需求
资本经济
利率政策
财政分权
经济预算
世界经济
货币贬值
经济访谈
收入分配
宏观经济
通货紧缩
经济体制
宏观政策
经济指标
p2p
经济合作
中外企业
中小企业
供不应求
财政赤字
供求关系
区域经济
国有经济
经济效益
资本运作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