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文化/艺术 历史话题

为什么把礼让别人称为“退避三舍”?

为什么把礼让别人称为“退避三舍”,“三 舍”到底有多远?

全部回答

2017-02-14

0 0
    “退避三舍”现多指退让和回避,缓和冲 突。舍是古代行军路程的单位,“一舍”为三 十里,‘‘三舍”就是九十里。字面上的意思就 是向后退让九十里地,以表示尊敬和谦让。 语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及楚,楚 之飨之,曰:‘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 谷?’对曰:‘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 则君地生焉。
    其波及晋国者,君之余也,其 何以报君?’曰:‘虽然,何以报我?’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 中原,其辟君三舍。若不获命,其左执鞭弭、 右属繫韃,以与君周旋。
  ’”这个典故与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有关。 晋文公就是公子重耳。春秋时候,晋献公听 信博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 异母兄长重耳。  重耳闻讯,逃出晋国,在外 流亡19年。
  这段对话发生在重耳流亡楚国期 间。据说重耳到了楚国,楚王热情接待了他, 并对他说:“公子你如果回到晋国,会如何报 答我呢?”重耳说:“美女和丝帛这些东西你 都有,羽毛和齿革楚国也都盛产,晋国有的 楚国都有,你叫我如何报答你呢?”楚王就 说:“话虽如此,总要报答我一下吧!”重耳 说:“如果托你的福,我能返回晋国。
    如果将 来有一天,晋和楚发生战争,我当向后退让 九十里地,以示尊敬。如果还是不能得到你 的原谅,我就左手拿鞭子和弓箭,右手带着 盛着弓箭的袋子,来与你交战。”后来重耳果然回到晋国,并当上国君。
   他励精图治,晋国很快强盛起来。公元前 632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交战。  晋文公为 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 驻扎在城濮。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 怕了,马上追击。
  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 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 战的胜利。现在多用“退避三舍”来表达暂时回避和缓和矛盾,不与人正面交锋或起冲突。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文化/艺术
历史话题
民俗传统
文学
书画美术
地理
器乐/声乐
舞蹈
历史话题
历史话题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