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成立中国仲裁协会?
成立中国仲裁协会的必要性
1。成立中国仲裁协会是实现政府职能转变,建立现代仲裁制度的需要。
“仲裁作为处理民商事纠纷的重要方式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①]一个国家商品经济的发育程度决定了其仲裁制度的发展程度。 我国经济体制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过程,与之相适应,我国的仲裁法律制度经历了“只裁不审”、“又裁又审”、“可裁可审”和“或裁或审”等发展阶段,[②]体现出不同的性质。 在《仲裁法》公布前,我国仲裁制度的行政性质相当明显,在仲裁管理体制方面体现为仲裁机构是按行政区域和行政管理隶属关系设立的,是行政系统的一个职能机关,由隶属的...全部
成立中国仲裁协会的必要性
1。成立中国仲裁协会是实现政府职能转变,建立现代仲裁制度的需要。
“仲裁作为处理民商事纠纷的重要方式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①]一个国家商品经济的发育程度决定了其仲裁制度的发展程度。
我国经济体制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过程,与之相适应,我国的仲裁法律制度经历了“只裁不审”、“又裁又审”、“可裁可审”和“或裁或审”等发展阶段,[②]体现出不同的性质。
在《仲裁法》公布前,我国仲裁制度的行政性质相当明显,在仲裁管理体制方面体现为仲裁机构是按行政区域和行政管理隶属关系设立的,是行政系统的一个职能机关,由隶属的行政管理部门进行管理。如经济合同仲裁机构是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管理的,技术合同仲裁机构是由科学技术管理部门管理,房地产仲裁机构是由房地产行政管理部门管理。
这种管理模式同前苏联的仲裁管理体制大体相似。[③]这种管理体制是将仲裁机构作为计划经济的一种管理手段,尽管在历史上曾发挥过一定作用,但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政府职能转变的进一步深入,仲裁机构原有的管理体制已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别是仲裁机构的管理体制与国家行政机关的管理体制混杂一体,使我国的仲裁机构在日常运作上难以与国际惯例接轨,改变了仲裁的性质,从而使仲裁成为一种行政手段,不能正常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及其在我国实践中的执行,为我国仲裁制度的完善提供了良好的契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政府职能必须从传统的“管制”型转变为宏观调控型,从管不了、管不好的事务中退出来,放权、还权于企业和社会,实现政企分开、政社分开。
以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的颁布为标志,我国建立了现代意义上的仲裁制度。根据《仲裁法》的规定,我国仲裁制度确立了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确定了协议仲裁制度、协议管辖制度,设置了民间性仲裁机构,并适用或裁或审和一裁终局制度。
《仲裁法》的基本内容,反映了仲裁的本质特征,符合仲裁制度的发展的客观规律,表明了我国仲裁制度在与国际仲裁制度接轨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与《仲裁法》确定的仲裁属性相适应,《仲裁法》同时对仲裁管理体制作了规定:仲裁委员会独立于行政机关,与行政机关没有隶属关系,仲裁委员会之间也没有隶属关系;仲裁不实施级别管辖和地域管辖,中国仲裁协会是仲裁委员会的自律性组织,仲裁委员会是中国仲裁协会的会员,中国仲裁协会根据章程对仲裁委员会及其组成人员、仲裁员和违纪行为进行监督。
《仲裁法》对仲裁管理体制的规定与国际上的通行作法相接轨,有利于国际间的交往,有利于仲裁工作的开展,有利于对仲裁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仲裁员的违纪行为进行监督,标志着我国仲裁管理已迈入管理现代化、国际化的阶段。
2。成立中国仲裁协会是加强仲裁行业监督,保障仲裁事业健康发展的需要。
仲裁质量是仲裁的生命,是仲裁具有“公信力最可靠、最坚实的来源和保障。”[④]加强对仲裁工作的监督,是保证仲裁质量的重要内容。
根据我国《仲裁法》规定,我国仲裁监督体系包含三种监督形式:即内部监督、行业监督和司法监督。[⑤]内部监督是指仲裁委员会对仲裁员和仲裁程序的监督,行业监督是指中国仲裁协会的监督,司法监督是指人民法院对仲裁的监督。
其中中国仲裁协会的监督因其监督形式的行业性、监督对象的综合性、监督事项的违纪性、监督手段的协调性、监督结果的指导性和监督范围的程序性,更易为各仲裁委员会及其工作人员、仲裁员所接受,发挥着其他两种监督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由于我国仲裁协会一直未予成立,该项监督职能目前实际上是由国务院法制办行使的。[⑥] 而由国务院法制办行使行业监督职能,无论如何摆脱不了行政干预之嫌,和《仲裁法》确立的仲裁基本制度不相适应。[⑦]长此以往,势必会破坏我国仲裁事业的对外形象。
因此,尽快成立中国仲裁协会,由仲裁协会切实承担起行业监督职能不仅是保障仲裁质量的需要,而且对于维护仲裁的独立和尊严具有重要意义。
3。成立中国仲裁协会是规范我国现存仲裁机构运作方式,促进我国仲裁事业有序发展的需要。
尽管根据《仲裁法》规定,仲裁委员会由符合条件的市的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商会统一组建,但由于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企业权利有限,商会力量更是薄弱,各地在组建仲裁机构过程中,商会基本上难以发挥实质性影响,各地仲裁机构实际上是由政府法制部门出面组建的。
由政府单方出面组建仲裁机构势必会给仲裁机构的运行带上一定的行政色彩,只是基于各地政府认识水平的差别,行政色彩有强弱之分罢了。许多省在重新组建仲裁机构时,几乎在设区的市都建立起来了,据了解有个别省的仲裁机构已达到15家,“有一个省的文件中规定凡设区的市要限期把仲裁机构组建起来,大有回归地域管辖之势。
”[⑧]此种“催生儿”很多处于休克状态,长此以往,会严重降低仲裁声誉。有的仲裁委员会从建立之日起就成了官办机构,定格为正县级,设正职一人,副职二至三人,成为安排干部的机构,而且有的还由行政机关的负责人兼任仲裁委员会的主任和审批案件。
这种带有明显行政性、缺乏民间的仲裁易使人们对它的公正性产生怀疑,从而动摇仲裁的基础,长此以往,同样会影响仲裁事业的发展。成立中国仲裁协会,以仲裁机构行业监督者的身份向当地政府建议,对于规范仲裁机构的运作方式,保障仲裁机构民间性有着重要意义。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