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出国/留学

德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如何呢?

德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如何呢?

全部回答

2017-06-12

71 0
     德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趋好,与德国人口结构和劳动力需求发生转变的大背景直接相关。一方面,德国人口总数下降,老龄化日趋严重。原先受过良好培训的劳动力年龄逐渐增大,迫切需要训练有素的年轻人才填补空缺。
  另一方面,德国正处于向信息社会转变的过程中,劳动力需求发生结构性变化。  制造业和一般服务性领域工作岗位日益减少,研发、管理、咨询和教育等领域工作岗位不断增多。而高校毕业生因具备相关教育背景,基本都可以找到合适的工作。
     德国联邦和州政府通过立法来统一规范和管理大学生就业。首先,根据德国法律规定,高校毕业生有权得到有关就业信息、咨询、培训、进修以及求职期间个人及家属最基本的生活保障。  其次,政府制定政策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为创业提供一定数额的银行贷款,并且对高校毕业生的工资规定了最低标准,从而有效保护了毕业生的切身利益。
  而法律也把高校毕业生作为社会的普通成员,纳入社会的统一管理,并通过劳动中介法、失业保险法和社会保险法有效保障了大学生在内的公民的合法利益。     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体制举世闻名。
  德国高等学校也逐渐引入这一体制,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对于高等教育的大学生而言,“双元制”职业培训主要是由政府、社会机构、高校和企业间联合进行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活动、学习实践等。加入“双元制”职业培训的大学生,每个学期有3个月在学校学习,3个月在企业实习,每月领取固定津贴,无需再打零工,即可维持学业。
       为了适应大学生数量不断增多的现状,德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由政府、社会和学校三个层面组成。政府层面,联邦劳工部和各地区劳工局与高校密切配合,提供全方位就业服务,并设立专门的高校服务组。
  这些部门经常发布就业指导信息,为大学毕业生选择职业进行宏观指导。社会层面,为数众多的社会组织为大学生提供就业岗位、就业经费并开展就业培训,对德国大学生就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学校层面,德国高校通过建立职业服务中心,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和指导,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大学生从进入校园开始,职业服务中心就开始进行长期的、有步骤的辅导,使学生充分了解自己的特长和职业目标,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这种立足于大学生长期职业规划和发展的服务,也成为德国高质量就业的一个保障机制。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出国/留学
院校信息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职业教育
人文学科
外语学习
学习帮助
K12
出国/留学
出国/留学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