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出国/留学

单位最爱用哪类“海归”?

单位最爱用哪类“海归”?

全部回答

2017-07-05

44 0
     最近的一次面试是一家美资公司办事处在招人,消息刚在网上登出他就去了。哪知道一到那儿才发现他还不算早的,办公室里已经有几十个人在排队了。经过几轮考核之后,只剩下9个人,其中有3个和他一样都是“海归”。
  由于有了以前的经验,当时他的待遇要求还没敢叫太高,只开了4000元每个月,可最后用人单位还是挑中了一个本科生,说是他有相关工作经验。  最终,有学历没有经验的他只能再一次落选。
  他真得很迷茫:现在企业到底想用什么样的人才?自己的“海归”身份难道真的难有吸引力了?      三类“海归”身份一样待遇不同      近年来愈演愈烈的海归潮导致海归回国就业形势骤紧,曾有一家调查公司的统计数字表示:累计有57。
    5%的“海归”在归国6个月左右找到工作;选择的单位大多数是外企和民营企业;37。6%为中层管理人员,41。6%在专业工作层;供职最多的机构为外资企业,达32。7%;其次为民营企业、高校与科研机构和国企;供职的首选城市是上海,北京居第二。
   “海归”变成“海带”名列榜首的原因是薪酬要求过高和个人能力问题。  如果按企业的实际需求细分,“海归”就业是有很大区别的。   随着留学回国人数的增多,就业在很多人眼中就成了一件很难的事。
  中国留学服务中心回国处程家财处长据该中心掌握的材料分析说:笼统来看,很难说留学哪个国家的人受欢迎,或者是哪个专业的人受欢迎。如热点国家留学去的人多,回来的人就多,但这并不代表热点国家的留学生就业无忧,还需要很多因素来考虑。
    首先,要看所学习的专业是不是国内急需;第二是看学习和工作的背景情况。如在什么大学学习、有没有工作经历等,由本人的整体状况决定受不受欢迎。几年来,留学生回国就业的情况可以简单地分为三个层次:三者背景不同也造成回国后的待遇差别很大。
     一、 既有国外文凭又有跨国公司工作背景的“海归”。  他们曾经在国外留学多年,有着资深的教育背景,同时具有若干年国外工作的经验,这部分人员相对较少。但他们往往具有极强的专业能力和良好的知识结构,以及拥有丰富的国外人际资源网络,其回国的目的往往是开创自己的事业。
  有的是自主创业,有的是要在学科领域有所建树,领导一个实验室,或建立一个梯队等。  这类“海归”不仅是国内急需的人才,更是国内外企业争夺的对象。   二、在国内已经有不错的工作经历而出国深造的海归。
  一些职场中人士为了继续深造,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出国去充电,获得硕士以上学位。或留学后在国外积累了一定工作经验的留学人员。这部分人是就业市场上极具竞争力的人群,也是国内企事业单位中高级主管职位青睐的对象,在就业市场上极具竞争力。
       三、学成回国、与应届毕业生等值的海归。高中或大学毕业后直接出去留学,获得学士或硕士学位,毕业后就回国的留学人员。他们缺乏工作经验,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与应届毕业生相类似。
  这类学生在语言及跨文化背景的知识结构上有一定的优势,对于需要拓展国际业务的用人单位来说,这类人员有其用武之地。        猎头的反馈:美国“海归”最受欢迎,年薪高达百万元      “海归”本身是带着一个小光环,但有这个光环只是虚的东西。
  有没有能胜任工作的能力才是更重要的。很多企业更看重实际能力。从猎头的眼光来看,似乎都比较喜欢猎有一定身价的“海归”:如有国外正规院校的文凭,又在国外工作了两三年以上,个人性格成熟、稳重,中西方文化都比较精通,或者对自己的专业领域比较精通。
    猎头的偏好同时也准确地反映出了企业的真实态度。   北京赛思猎头公司总经理黄剑告诉记者:从企业的需求完全可以看出哪些国家回来的“海归”最受欢迎。在最近客户的人才需求中,比较受欢迎的“海归”是美国归来的,其最高年薪能达到250万元。
  法国回来月薪三、四万元的工作较好找。  德国回来的工作更好找,因为现在德国回国的人比较少;北欧回来的也没问题;新西兰、澳大利亚的差点;其他欧洲国家也可以,但是要看学校,如果出国留学就读的不是什么好学校,如三流学校,那就业就有难度。
  因为用差校的留学生还不如招聘国内的应届毕业生,以前就发生过从英国回来的留学生甚至连英语都说不好的情况。     但是,不同行业对人才也有不同的衡量标准,做IT猎头多年的沙永革表示:从IT企业的需求来看,从欧美回来的“海归”比较受企业欢迎,因为欧美等一些国家的教育体制还是比较完善的。
  如从德国、法国、西班牙、加拿大、澳大利亚、美国回国的“海归”们。工资方面,月薪从5000-40000元不等。        人才机构的反映:找对接口,三类“海归”最好就业      其实,“海归”能否就业的关键是看是不是真学了,有没有真本事。
  曾多次代表诸多北京企业去海外揽才的北京双高人才猎头部刘金诚告诉记者,从高新技术企业需求的人才来看,在人才如潮的今天,有三类“海归”最好就业:   一、“功能型”的人才:有技能的“海归”就业情况比较理想。
    比如在国外就搞技术和研发,懂管理、懂技术,又了解中西方的领先技术,做起工作来也比较有前瞻性。上海一家制造型企业就曾重金招聘到了一位从美国回来的研发部经理,给出了一年20万元的薪酬。
     二、懂资本运作,了解东西方企业制度的高端人才,也是很受欢迎的。   三、保险行业的人才,如精算师。     刘金诚认为,“海归”如果归属以上三类肯定会比较受欢迎。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海归”都受企业欢迎,关键是你的才能在什么地方?跟国内的接口在什么地方?另外还有年龄,30-45岁范围的海归比较受欢迎。
  工作经验丰富的,语言不是问题的,年薪基本都在10—200万元之间。        “海归”的误区:宁可找不到工作,也要留在大城市      从市场上频繁出现的“海归”待业现象不难看出,一方面企业缺人才,一方面留学生就业难,归根结底,很多原因是由环境和“海归”个人造成的。
     首先是制度导致的流向问题。有能力的人都想去大城市,谋求更好的发展。  致使大城市回国的人才过剩,但这是一个很难改变的情况。很多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和内地城市更急需各类人才,却无人愿应。
  这说明人才就业和社会的其他方面都有关系,和国家各地区的发展不平衡有关系,和人事制度、户籍制度都有关系,人才不便于流动,迫使留学生在择业时选择大城市和沿海城市。    牵扯到工资待遇、子女教育等问题,有的宁可专业不对口、学非所用,也要留在大城市。
     已经从英国回国一年多的欧阳一直没找到理想的单位。
  这位从河北某学院直接走出国门留学的年轻“海归”,依靠的是家中父亲的经济实力,一年半的留学生活花费了20多万元,学成回国的他跟很多海归的想法一样,自己的高投入希望得到高回报,所以在选择就业地区时首先考虑的是留在了大城市,工作慢慢再找。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出国/留学
院校信息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职业教育
人文学科
外语学习
学习帮助
K12
出国/留学
出国/留学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