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优秀的语言是什么?包括与
最优秀的语种 汉语
国人心里有这样一种成见;认为汉语迟早要被英语所淘汰。记得有一次,大概是胡野碧在辩论时干脆把它清楚地说了出来。记得本人读中学的时候,语文课本上堂而晃之地写著:“走拼音化道路是汉语的必然趋势”其中最主要的一条理由便是,英文可以打字,而汉语不能。 现在回想起来真可笑。随著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汉字的键盘输入速递已远远超过英文,而且还在虽这技术进步而不断快速提高。可英文呢?滞步不前了吧。
现代所有学科领域,中国都有很好的学者,没听说哪位因汉语“不精确”而搞不好研究的。 中国的火箭照样可以精确升空,中国的原子弹照样可以精确爆炸。所有的英文科技文献都可以翻译成汉语。汉语文献影响力正...全部
最优秀的语种 汉语
国人心里有这样一种成见;认为汉语迟早要被英语所淘汰。记得有一次,大概是胡野碧在辩论时干脆把它清楚地说了出来。记得本人读中学的时候,语文课本上堂而晃之地写著:“走拼音化道路是汉语的必然趋势”其中最主要的一条理由便是,英文可以打字,而汉语不能。
现在回想起来真可笑。随著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汉字的键盘输入速递已远远超过英文,而且还在虽这技术进步而不断快速提高。可英文呢?滞步不前了吧。
现代所有学科领域,中国都有很好的学者,没听说哪位因汉语“不精确”而搞不好研究的。
中国的火箭照样可以精确升空,中国的原子弹照样可以精确爆炸。所有的英文科技文献都可以翻译成汉语。汉语文献影响力正随著国力的增强而在世界范围内增强。
汉语作为一种存在数千年的语种 ,其逻辑性和艺术性确有无与伦比的优势,下面举几个例子来显示英文的笨拙。
结构对比
本人曾问系里的几个教授:“长方体”如何用英文讲?可这几位母语是英文的工科教授竟说不知道,接下来连问几个本地的研究生,结果他们也不知道。这着实令我大吃一惊!现在我要问读者:您知道么?反正不是Cube,Rectangular。
。。。后来,我倒是真的在字典里找到了该词,可现在又忘了,原因是它太生辟。
感叹, 英文真是笨人的语言,试图给天下每一事物起一个名字。宇宙无穷,英文词汇无穷!词汇如“光幻觉”、“四环素”、“变阻器”、“碳酸钙”、“高血压”、“肾结石”、“七边形”、“五面体”都只有专业人士才会。
根本不可能像汉语那样触类旁通,不信?去亲自问问母语是英文的人好了。英文是发散的。搞的一些基本概念如“长方体”也只有专家才会讲!怪不得英文世界里专家那么多,而且都那么自信;是啊,一般人连他们的基本术语如“酒精绵球”“血压计”都不会讲。
生活在英文世界真是对无知无奈!可悲可怜!
英文是一维的,是密码语言。写英文是编码,读英文是解码。细想想:如把英文的a、b、c、d、e换成1、2、3、4、5,并没有甚么原则上的区别。按上边的对应,如一开始就把cab写成312没有甚么原则上的区别。
用一样的读音,又有甚么不可以?
汉语就不同了,是二维的(纸面上的最大维数),最大限度地利用了纸面的几何空间。每个汉字就是一幅画。试问从一幅画上得到的信息快,还是从一行密码中得到的信息快?国家汉字的扫盲标准是1500个字,理工科的大学生一般掌握2000个汉字。
就凭这2000个字,大家可以读书、看报、搞科研。可在英文世界里,没有20000个字别想读报,没有30000个字别想把《时代》周刊读顺,大学毕业10年后的职业人士一般都懂80000字。新事物的涌现,总伴随者英文新词,例如火箭(ROCKET),计算机(COMPUTER)等,可汉语则无须,不就是用“火”驱动的“箭”么,不就是会“计算”的“机”么!可英文就不能这么干,不能靠组词,原因是“太长”了。
如火箭将成为“FIRE-DRIVEN-ARROW”,计算机将成为“COMPUTAIONAL-MACHINE”等。人的视角有限,太长的字会降低文章的可读性与读者的理解能力。
目前,英文词汇已突破40万,预计下世纪中叶,将突破100万大关。
而汉语则相对稳定,现在中学生还可以琅琅上口地读屈原的楚词。英文就难了,太不稳定。现在的人们读沙士比亚的原著已困难重重,更不用说读400年前英国诗人乔叟的诗了。学GRE的时候,注意到很多韦氏字典收录的词汇竟是本世纪初的新词,如“Gargantuan”取自拉伯雷的小说。
这也不奇怪,毕竟英文400年前才统一了拼写。
中国人所使用的汉字通常在三到四千,而莎士比亚时代的英语仅有三万个单词,他本人能够全部掌握。但是到了丘吉尔时代,能靠人脑记忆的单词量依然是三万个,可那时的英语已经拥有近百万个单词了,而莎士比亚使用英语单词的熟练程度是后人根本无法达到的。
我曾经在网上向很多英语中高等教育的语言机构请教,到底学习英语应该掌握多少单词才成,但是,他们的回答总是含糊不清,或者扯一些别的东西。后来,在一些无法避免这个问题的文章中我发现,语言学家们对于英语单词的要求是:一个受过教育的英语使用者应该掌握五到二十五万单词;用这个标准来衡量,莎士比亚和丘吉尔都应该是文盲,至少是没受过教育的人。
我认为,这是任何推崇英语的人的软肋,只要他们能够躲过别人问这个问题,其他的方面 。。。。。。
中华文化宏大精深。汉字不仅是方块字,它还有情有义,有血有肉汉字的关系不是凌乱的、偶然的,它像拉丁文字一样,有着规律,是一种有逻辑的语言,而且其内在意义超出我们现代中国人的想像(过去人们一直认为汉字虽然是一种有美感的文字,但没有规律,需要死记硬背)。
每个汉字都是一个象,这些星星点点的象,又被一个大网汇集成一个有机的信息系统,这个大网就是易的思想,按照对立统一,阴阳统领,汉字从头到脚,从里到外,表现了非常丰富的人文世理。
"举例说,儒字,从人从需,讲的是人的需要,需要什么?一需食物,二需教育。
营养食物从母乳起,教育从孺子起,所以,儒字由人和需组成,与‘乳'同音。
"再说‘羞耻'二字,羞字,此事做得差(从羊),看起来丑(从丑);耻字,耳朵还没听到吗(从耳),还不止住你的行为吗(从止)?"
更形而上一点的,比如‘存在'二字,存‘有'和‘子'的重合。
有子即存,延续生命。存音通寸,指寸寸光阴,存字是指时间的,意味着一代又一代走在路程上,一代传一代以至无穷;在:是‘有'和‘土'字的重合,有土即在,这个字是指空间的,土即何处乡土的意思。在音通载,人和所有生命都共载在一艘诺亚方舟上向着不可知的目标前进,这里有高深的问题,我来自哪里,到哪里去?这就是存在这两个汉字带给人们的无限遐思。
"
再比如‘道'字,首是头,走之是脚,既指人看得见的道路,又指‘道可道,非常道'的道,具有形而下和形而上的双重意思。"
比如“公”又与“颂”联系在一起,“页”字是指人的“脑”,代表思考的意思。
一个自私自利的人是无论如何也颂不起来的,一个为大多数人着想的人,在任何朝代都是大家歌颂的榜样。而颂字的对立面‘贬'字,从贝,贝字当头的拜金主义与公字当头的颂恰恰相反。。。。。。汉字就是这样互相联系,阐明世理。
知识汇总为文化,文化的含义是什么?“化”字从何而来?其实这是一个人和七的组合,七是人之七窍,七窍通了就是化,才能文而化之,进入化境。
令人震惊的是,到目前为止,任何科学上的发现,都没超越古老汉字的覆盖范畴。
。。。。。。比如宇宙一词,宇指的是空间,宙指的是时间。宇,空字头,于字身。于,往往作为介词,定地点,定时间。如××人的著作写于××地方。这个于就是一种空间和时间的自由度,在宝盖的六合(上下、前后、左右)之内。
宇音又通舆———小到房屋,大到地球的一种空间。又通羽,告诉人们这是一个循环飞翔的宇宙,在围绕着一个更大的宇宙飞翔,这完全符合现代天体物理学的发现。宙指时间,宝盖(空间)之下的‘由'字,一种生命的本体从田中升起,或从天降到田地。
它是指生命和时间的由来。宙音通昼,时间一天又一天,永远流淌。在现代物理学发现以前的许多民族,总是从空间角度考虑宇宙,谁从时间无限的角度看宇宙了?只有汉字。
最后分析”科学”这个词的含义。禾为科首,代表生产第一。
斗为北斗,是说系统全息。科音通课,属于细分课题。斗为量器,内涵数学规律。这四句话说出了科字所表达的科学四则。。。。。。'
语音对比
凤凰卫视的时政评论员阮次山在一次‘大时代,小故事'中谈到汉语的思维速度比英语快。
但他又提出一个问题:既然汉语的‘声'使得汉语思维速度比英语快,那么广东话的“声”比普通话多,是不是广东话的思维速度比普通话更快呢?我的回答是,广东话虽然使用的声调多于普通话,但是广东话有两个缺点:
第一、它的文字规划得不好,文字表达欠佳,且有闭音节的声音存在。
第二、它的声音利用率不高。
普通话有21个声母、35个韵母和四声,连乘的结果是2900个声音,但是能够被利用的是2500个,而真正被用到普通话中的仅1200个。
广东话有九声,即使它的声母和韵母与普通话一样多,那么它实际使用的声音也应该是普通话的两倍多才对。
但广东话中实际使用的声音仅有1500个,与普通话相差不多,而它的利用率比普通话小了几乎一倍。利用率小,就说明难学。因为同样的一个声母或韵母,每次的使用实际上也是一种练习的过程,利用率高的声母或韵母必然容易记忆、容易掌握。
日常生活中也可以看到,凡是常用的语言元素,包括声母、韵母、汉字和单词等到,越是经常使用的越容易掌握。
语言的好坏其实取决于两个方面,第一、是不是能够用很少的记忆来掌握,第二、是不是能够在有生之年掌握到比其他人更多的知识?用一句极限的话来讲应该是:最好的语言是不学而知,但是所掌握的知识又最多的语言,或者说,学少而知多的语言。
英语与普通话相比则不同。国际音标中,英语有20个元音和20个辅音,所以英语的声音种类不会超过20×20=400个;反过来说,不在这四百个声音之内的任何声音都不被英语所承认,或者被认为是不正确的发音;这里所说的不是‘音节'。
比较一下就会看出,汉语的发音种类是英语的3倍,两者的比值远大于广东话与普通话的比值。
下面要说一下,为什么声音种类越多,思维速度就越快。这个问题,去年我在‘北大中文'论坛讨论了一个月才使大家弄清楚,在这里我希望尽量说得简单。
假设有一个仅能发两种声音的人,具体地讲,他只会发A和B两个音。根据电脑的理论,我们知道,他用这两个符号依然可以表达整个世界。再假设,世界上仅有400种事物需要表达,那么一个英国人可以用每一个发音来表达400种事物中的一件;而仅会发两个声音的人,有时就不得不用九个发音来表达400种事物中的一件,因为二的九次方才大于400。
比如,英国人用‘I'代表‘我'而仅会两个声音的人可能要用ABBABABBA代表‘我'这个概念。一般人每发一个声音大约需要消耗四分之一秒的时间。
比较两者就会看出,仅会两个声音的人,不但表达得慢,而且还费力气。
在表达‘我'这个概念的时候,英国人使用四分之一秒的时间,而仅会两个声音的人使用了二又四分之一秒。如果两个人总以这样的比例生活一辈子,他们一生中所享受到的所有信息将是它的反比9:1。
实际的情况中,最明显的是日语与汉语的对照,我们知道,日语使用了100种不同的声音,而汉语使用了1200种声音,因此很多汉字让日本人一念就必须用两个或者三个声音来表达。
我们假设日语中所有的字都用两个声音来表达,那么岂不是说,日本人一生所能够享受到的信息仅仅是中国人的一半吗?我曾经思考过,这是不是与日本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伟大的思想家有关。
我们知道,思维实际上是一种心里说的过程,如果在说话时表达得快,那么思维的速度也应该跟着快。
具体的例子是赵元任曾经比较用英语和汉语背诵乘法口诀的速度,汉语使用了30秒,而英语使用了45秒。因此,如果两个人同时用英语和汉语来背诵的话,到了30秒的时候,汉语使用者一定想到了九九八十一,而英语使用者则一定到不了这里。
说不定仅仅说到七七四十九。这就证明了使用发音种类多的语言比使用发音种类少的语言思维速度快。
这一点曾经被国、内外许多学者所证实,而思维速度快是否就代表聪明这个问题是被很多学者所承认的。
德国的莱布尼兹曾说过,他认为汉语是自亚里士多得以来,西方世界梦寐以求的组义语言。
但是,他当时并没有了解声音的真正特性,却由于汉字的数量上的性能而定义汉字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文字。如果他看到知识爆炸的当今世界,他定会要求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废除拼音文字而采用汉字。
结尾的话
不知您是否了解“混沌”这一边缘学术领域?如果接触过,您便会理解人类的艺术、哲学、感觉看似不"精确",但实为目前它们超越了当今人类的知识水平所能精确描述的范围。
随着人类认识能力的提高,它们逐渐会被人类以全新的知识结构所精确地把握,以上所举的新学科只是这一新知识结构序幕的小插曲。汉字集中体现了东方艺术哲学,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之所在。限于目前的科技水平,它的智慧我们尚不能完全认识,但正在方兴未艾地被发掘。
这种说法不是空洞的,也不是盲目的,毕竟15年前的人们没有意识到传统汉字出版业要被淘汰;10年前的人们没有料到汉字的输入会比英文快,而且会更快;5年前的人们没有想到传统的报业媒体会被逐渐淘汰,会与百年老报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在互联网上抢码字新闻。
谁又敢横着心大胆地讲10年之后,20年之后汉字编程不可能或不如英文呢?是啊,天晓得后辈们的本领会有多大!还是对未来多一份信心的为好。
汉字是灵活的,但需要灵活的人使用;汉字是聪明的,但有赖与聪明人的开发;汉字是充满智慧的,需要有智慧的人认识到她的价值。
为汉语辩护!呼吁那些糟蹋汉语的人注意以下事实:
(1)联合国6种文字的官方文件中最薄一本一定是汉语;
(2)汉语的精确性已为蓬勃发展的中国科技事业所证实;
(3)计算机语音输入最具有希望的是汉语;
(4)汉语是稳定的是收敛的,英文是不稳定的是发散的;
(5)汉语是二维信息是生动的是高效的,英文是一维信息是密码型的是枯燥低效的。
(6)在英文世界里能读文学名著是一件了不起的事,不是所有受过大学教育的人都能干的。如阅读《荆棘鸟》中用英文描述的非州的一些植物真是艰涩无比,一般英美人也只能囫囵吞枣而已;可在中文世界里,又有谁会对仅有中学学历的人读完四大名著而感到惊奇?
(7)当今虽是英语文明的蓬勃期。
但在历史的长河中,Sofar,英文世界的文明史远比汉语世界的文明史短。英文是先进文明的语言是没有根据的。
为汉语骄傲!更为坚信汉语时代即将到来的中国人热情与信心而欢呼!。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