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理工学科 地球科学

被誉为“地球之肾”的是什么?

被誉为“地球之肾”的是什么?

全部回答

2006-09-16

0 0
    湿地(沼泽属于湿地的一种类型)为一种资源,在保护环境方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湿地可以调节降水量不均所带来的洪涝与干旱;湖泊、江河、水库等大量水面及其水生植物可以调节气候;湿地植被的自然特性可以防止和减轻对海岸线、河口湾和江河、湖岸的侵蚀;在地势较低的沿海地区,下层基底是可以渗透的,淡水一般位于较深的咸水上面,通常由沿海的淡水湿地所保持,因此,湿地可以防止海水入侵,保证生态群落和居民的用水供应,防止土地盐碱化;湿地流入到蓄水层的水,可以成为浅层地下水系统的一部分,使之得以保存和及时补充;湿地生态系统大量介于水陆之间,具有丰富的动植物物种。

2006-09-16

607 0
    湿地(沼泽属于湿地的一种类型)为一种资源,在保护环境方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湿地可以调节降水量不均所带来的洪涝与干旱;湖泊、江河、水库等大量水面及其水生植物可以调节气候;湿地植被的自然特性可以防止和减轻对海岸线、河口湾和江河、湖岸的侵蚀;在地势较低的沿海地区,下层基底是可以渗透的,淡水一般位于较深的咸水上面,通常由沿海的淡水湿地所保持,因此,湿地可以防止海水入侵,保证生态群落和居民的用水供应,防止土地盐碱化;湿地流入到蓄水层的水,可以成为浅层地下水系统的一部分,使之得以保存和及时补充;湿地生态系统大量介于水陆之间,具有丰富的动植物物种。

2006-09-16

604 0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孕育和丰富了全球的生物多样性,被人们比喻为"地球之肾" 湿地是环境保护的重要领域,不同的国家和专家对湿地有不同的定义。我国科学家对湿地定义是:陆地上常年或季节性积水(水深2米以内,积水达4个月以上)和过湿的土地,并与其生长、栖息的生物种群,构成的生态系统。
    常见的自然湿地有:沼泽地、泥炭地、浅水湖泊、河滩、海岸滩涂和盐沼等。 湿地具有很强的调节地下水的功能,它可以有效地蓄水、抵抗洪峰;它能够净化污水,调节区域小气候;湿地还是水生动物、两栖动物、鸟类和其他野生生物的重要栖息地。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孕育和丰富了全球的生物多样性,被人们比喻为"地球之肾"。   。

2006-09-16

605 0
  湿地,《湿地公约》对湿地的定义是国际公认的,即: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淡水、半咸水、咸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这个广义的湿地包括海岸地带地区的珊瑚滩和海草床、滩涂、红树林、河口、河流、淡水沼泽、沼泽森林、湖泊、盐沼及盐湖。
  狭义的定义通常把湿地视为生态交错带,是陆地和水域之间的过渡区域,由于土壤浸泡在水中,所以特征植物得以生长。 。

2006-09-16

609 0
    湿地——地球之肾 湿地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全面、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它具有科研价值、教育价值、美学价值等多种功能,是重要的自然资源。目前世界上有湿地逾8。
  6×106km2,约占土地总面积6%。因此,对湿地的保护与持续利用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   1971年2月3日各缔约国在伊朗拉姆萨尔首次签订了《关于特别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简称《湿地公约》。
  目前,已有96个国家和地区正式加入《湿地公约》。中国政府已于1992年正式加入该公约。可见,结合生物学教学教育学生保护湿地资源,有其重要的意义。   湿地的概念 《湿地公约》对湿地下的定义是:“湿地系指天然或人工、常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咸水或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以及海洋和低潮时水深不超过六米的浅海水域。
  ”这一概念,将湿地列为陆地海洋之间,将湿地的下限延伸到潮下带与大陆架交会处;将湿地的上限扩至含60%湿生植被的湿草地。  这样整个生物圈的生态系统就由海洋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变为海洋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了;而且湿地生态系统是这三大系统中唯一的有四圈(大气圈、水圈、土圈、岩石圈)交会的生态系统。
  在生物教学中,将这些内容伺机渗透到生物教学之中,使学生初步明确湿地的内涵和外延。   湿地与人类的生存关系密切 据载,地球上人类几乎100%的饮水来自湿地;8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湿地或以湿地的产物为生;60%以上的城镇建在湿地上或曾是湿地的地方;人类有50%的抗灾斗争(如抗洪、抗涝、抗风暴等)发生在湿地或曾是湿地的地方。
  教学中渗透这些内容,使学生认识到保护湿地也是保护人类家园的重要内容。   我国湿地是动植物生命循环的重要环境 我国约有湿地6。3×107hm2,约占世界湿地面积的11。
  9%,居世界第四,亚洲第一。我国湿地以其丰富的生态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及其遗传多样性著称于世。我国的40多种国家一级保护珍稀鸟类中,约有1/2生活在湿地。亚洲湿地生活的57种濒危鸟类中,生活在我国湿地的就有31种。
    据资料显示,中国内陆湿地至少有高等植物1540种,高等动物1500种。我国水禽约有300种,其中游禽15科50属125种、涉禽14科54属132种。不仅如此,中国部分湿地还是南北半球候鸟迁徙的“中转站”,世界水禽的重要繁衍地和东半球水禽的重要越冬地。
  黄河河口湿地是东北亚内陆和环西太平洋鸟类迁徙的重要“中转站”和越冬繁殖地;贵州威宁草海湿地,每年栖息越冬的鸟类达180多种20万只以上,其中有世界上唯一的高原鹤——黑颈鹤,也是我国特有鹤种,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在湿地生态环境中,鱼类和各种软体动物是候鸟的重要食源。鱼、鸟粪可促使水生植物生长,水生植物又为候鸟提供食物,从而形成了一个有利于水禽栖息的良好的生态环境。珍稀水禽这一特殊生物群体依赖湿地而生存,充分显示了湿地的价值、生产力和多样性。
   结合生物教学内容适时适量地渗透这些内容,使学生认识到保护湿地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增强学生的湿地保护意识。   湿地影响自然环境 结合生物教学有关内容,还应向学生介绍:湿地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以其独特的生态功能对自然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
  湿地蓄水能力强,能拦蓄洪水,有防洪抗灾作用。如四川若尔盖高原湿地可储水2×l09m3。鄱阳湖枯水期的湖泊面积为500km2,而丰水期湖泊面积可达l600km2。  湿地还可提供水源和补充地下水,也可以是河源的一部分。
  如长江、黄河的发源地就是沼泽地。此外,湿地对调节气候,过滤污物净化水质,防止水土侵蚀,保持生态平衡等方面也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结合教学,适时穿插上述内容,使学生全面了解湿地的功能,从而更好地为保护湿地这块“地球之肾”而努力。
     湿地是人类重要的产业基地之一 湿地是水产业的重要基地,如洞庭湖、鄱阳湖、青海湖等是重要的渔业基地。尤其是一些湿地是鱼类重要的繁衍地和育肥地。如我国长江中下游的江河湖泊回游鱼类,洪水期溯河回游进入江河产卵繁殖,受精卵在流水中孵化进入大小湖泊育肥。
   湿地景观独特而秀丽,融观光、休闲、生态教育于一体,是重要的旅游资源。  如黑龙江扎龙、吉林向海、青海湖鸟岛等湿地自然保护区已开发、利用为旅游基地。另外,山东的微山湖、华北的白洋淀以其独有的水乡景色和区位优势,已逐渐成为人头涌动的旅游胜地。
   结合生物教学内容,还应向学生介绍湿地的美学、教育和科研等价值,以使学生认识到,湿地是一个多功能的生态系统,兼具教育、科研、娱乐、美学等多种价值,并具有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  从而增强了学生保护湿地这个“自然之肾”的紧迫感、责任感,并产生了在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利用,使其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可持续利用这种宝贵资源的要求。
   在生物教学之中,除向学生讲述湿地是介于陆地和水体之间,兼有水陆特征的生态系统,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我国是世界上湿地面积较大、类型较多、分布较广的国家之一,湿地不仅是生物多样性的宝库,而且具有最高的生产力的生态系统等知识外,也应实事求是地告诉学生,湿地是自然界中相当脆弱的、相当不稳定的生态系统,目前我国湿地面临着五大威胁:(1)湿地数量和面积不断缩小;(2)污染加剧;(3)生物多样性迅速丧失;(4)功能降低;(5)资源利用不合理。
    以此激发学生对我国湿地的危机感。 在每年的2月2日“世界湿地日”,我们举行湿地知识讲座,出湿地专栏,向学生介绍湿地知识及其保护,合理开发、利用等内容。使学生充分认识湿地的价值,正确理解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湿地的关系,从而形成了维护湿地生态平衡就是保护“地球之肾”的观念。
     好不容易找的,追点分吧 参考资料: 。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地球科学
出国/留学
院校信息
人文学科
职业教育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外语学习
学习帮助
K12
理工学科
地球科学
生物学
农业科学
数学
化学
天文学
环境学
建筑学
工程技术科学
生态学
心理学
物理学
地球科学
地球科学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