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升学入学 中考

“晴朗的天空为什么是蔚蓝色的?”

“晴朗的天空为什么是蔚蓝色的?”

全部回答

2006-08-26

0 0
    这是因为太阳光线射人大气层后,遇到大气分子和悬浮在大气中的微粒发生散射的结果。波长较短的紫、蓝、青色光波最容易被散射,而波长较长的红、橙、黄色光的透射能力较强,它们能穿过大气分子和微粒,保持原来的方向前进,很少被空气分子散射。
  对下层空气分子来讲,主要是蓝色光被散射出来,因而天空呈蔚蓝色。   天空的蓝色只是在低空才能看见,随着高度的增加,由于空气越来越稀薄,大气分子的数量急剧减少,分子散射出的光辉逐渐减弱,天空的亮度越来越暗,到20千米以上的高度,散射作用几乎看不出来,天空就成黑色的了。
   在晴朗的天气里空气中会有许多微小的尘埃、水滴、冰晶等物质,当太阳光通过空气时太阳光中波长较长的红光、橙光、黄光都能穿透大气层,直接射到地面,而波长较短的蓝、紫、靛等色光,很容易被悬浮在空气中的微粒阻挡,从而使光线散射向四方,使天空呈现出蔚蓝色。
      实际上发生散射的蓝光只是一小部分,大部分没有遇到微粒的蓝光、紫光还是直接射到了地球上,所以射到地球上的白光中仍然是红、橙、黄、绿、蓝、靛、紫。当大雨过后,你是否注意过天会更蓝,越是晴朗的天气,天越蓝,这是因为这样的天气里,空气中的尘粒、小滴、冰晶的数量会很多。
   。

2006-09-07

592 0
    百先,白昼天空之所以是亮的,完全是大气散射阳光的结果。如果没有大气,即使在白昼,人们仰观天空,将看到光辉夺日的太阳悬挂在漆黑的背景中。这景象是宇航员司空见惯了的。由于大气的散射,将阳光从各个方向射向观察者.我们才看到了光亮的天弯。
  按瑞利定律,白光中的短波成分(蓝紫色)遭到的散射比长波成分(红黄色)强烈得多,散射光乃因短波的富集而呈蔚蓝色;瑞利曾对天生中各种波长的相对光强作过测量,发现与λ4反比律颇相吻合。  大气的散射—部分来自悬浮的尘埃,大部分是密度涨落引起的分子散射。
  后者的尺度往往比前者小得多.瑞利λ4反比律的作用更加明显。所以每当大雨初霁、玉宇澄清了万里埃的时候,天空总是蓝得格外美丽可爱。其道理就在这里。 也许会有人问:为什么不呈紫色? 这是由于人眼的视见函数的原因。
    在比较明亮的环境如白昼和比较昏暗的环境如夜晚,视见函数是不同的。它们分别称为适亮性视见函数和适暗性(或微光)视见函数。可以看出,在昏暗的环境中,视见函数的极大值朝短波(蓝色)方向移动。
  所以在月色朦胧的夜晚,我们总感到周围的一切笼罩了一层蓝绿的色彩,便是这个缘故。  视见函数的这种差别,来源于视网膜上有两种感光单元,一种呈圆锥状,称为圆锥视神经细胞;另一种呈圆柱状,称为圆柱视神经细胞。
  在明亮的环境中圆锥视神经细胞起作用,在昏暗的环境中圆柱视神经细胞起作用,它们有不同的光谱响应特性,从而形成适亮性和适暗性两个不同的视见函数。 以这样的光谱响应去看日光,生理上引起的感觉是白色。
    若峰值逐渐向短波一侧移动,生理感觉就始而偏绿,继而偏蓝。用瑞利散射的λ-4律去调制人眼的视见函数曲线,大约可将其峰值移至540nm处,引起的生理感觉偏于蓝色。 旭日和夕阳呈红色,与天空呈蓝色属于同一类现象。
  由于白光中的短波成分被更多地散射掉了,在直射的日光中剩余较多的自然是长波成分了。  早晚阳光以很大的倾角穿过大气层,经历大气层的厚度要比中午时大得多,从而大气的散射效应也要强烈得多。
  这便是旭日初升和夕阳西下时颜色显得特别殷红的原因。 白云是大气中的水滴组成的,因为这些水滴的半径与可见光的波长相比已不算太小了,瑞利定律不再适用。按米—德拜的理论.这样大小的物体产生的散射与波长的关系不大,这就是云雾呈白色的缘故。
     来源:赵凯华 光学。

2006-09-04

562 0
提问的是初中生吗?是的话,那是因为大气的上面是臭氧层,臭氧层是蓝色的所以天空是蓝色的.

2006-09-02

560 0
应为光的波长不同

2006-08-27

559 0
上面的说的很详细了哦

2006-08-26

588 0
你好! 天空为什么是蔚蓝色的?      我们知道,地球表面围着一层空气,空气中含有许多微粒的尘埃、冰晶、水滴等。当太阳光通过空气时,波长较长的红色光透射力最大,它能透过大气中的微粒射向地面,而波长较短的紫、蓝、靛等色光,很容易被悬浮在空气中微粒向四面八方散射开来,使天空呈现蔚蓝色。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中考
院校信息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出国/留学
职业教育
人文学科
外语学习
学习帮助
K12
升学入学
中考
考研
小学教育
高考
中考
中考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