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形码是怎么回事?
条形码或条码(barcode)是将宽度不等的多个黑条和空白,按照一定的编码规则排列,用以表达一组信息的图形标识符。常见的条形码是由反射率相差很大的黑条(简称条)和白条(简称空)排成的平行线图案。 条形码可以标出物品的生产国、制造厂家、商品名称、生产日期、图书分类号、邮件起止地点、类别、日期等信息,因而在商品流通、图书管理、邮电管理、银行系统等许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物体的颜色是由其反射光的类型决定的,白色物体能反射各种波长的可见光,黑色物体则吸收各种波长的可见光,所以当条形码扫描器光源发出的光在条形码上反射后,反射光照射到条码扫描器内部的光电转换器上,光电转换器根据强弱不同的反射光...全部
条形码或条码(barcode)是将宽度不等的多个黑条和空白,按照一定的编码规则排列,用以表达一组信息的图形标识符。常见的条形码是由反射率相差很大的黑条(简称条)和白条(简称空)排成的平行线图案。
条形码可以标出物品的生产国、制造厂家、商品名称、生产日期、图书分类号、邮件起止地点、类别、日期等信息,因而在商品流通、图书管理、邮电管理、银行系统等许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物体的颜色是由其反射光的类型决定的,白色物体能反射各种波长的可见光,黑色物体则吸收各种波长的可见光,所以当条形码扫描器光源发出的光在条形码上反射后,反射光照射到条码扫描器内部的光电转换器上,光电转换器根据强弱不同的反射光信号,转换成相应的电信号输出到条码扫描器的放大电路增强信号之后,再送到整形电路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
白条、黑条的宽度不同,相应的电信号持续时间长短也不同。 然后译码器通过测量脉冲数字电信号0,1的数目来判别条和空的数目.通过测量0,1信号持续的时间来判别条和空的宽度。根据所对应的编码规则,条码扫描器便可将条形符号换成相应的数字、字符信息,最后由计算机系统进行数据处理与管理,物品的详细信息便被识别了。
条码的优越性
可靠性强。条形码的读取准确率远远超过人工记录,平均每15000个字符才会出现一个错误。
效率高。条形码的读取速度很快,相当于每秒40个字符。
成本低。与其它自动化识别技术相比较,条形码技术仅仅需要一小张贴纸和相对构造简单的光学扫描仪,成本相当低廉。
易于制作。条形码的编写很简单,制作也仅仅需要印刷,被称作为“可印刷的计算机语言”。
易于操作。条形码识别设备的构造简单,使用方便。
灵活实用。条形码符号可以手工键盘输入,也可以和有关设备组成识别系统实现自动化识别,还可和其他控制设备联系起来实现整个系统的自动化管理。
条形码的发展?v史
1949年 美国人N•J•Woodland申请了环形条形码专利。
1963年 在1963年10月号《控制工程》杂志上刊登了描述各种条形码技术的文章。
1967年 美国辛辛那提的一家超市首先使用条形码扫描器。
1969年 比利时邮政业采用用荧光条形码表示信函投递点的邮政编码。
1970年 美国成立UCC;美国邮政局采用长短形条形码表示信函的邮政编码。
1971年 欧洲的一些图书馆采用Plessey码。
1972年 美国制定库德巴码、交叉25码。
1973年 美国统一编码协会(简称UCC)建立了UPC条码系统,并且实现了该码制标准化。
1974年 美国Inte rmec公司的戴维•阿利尔(Davide•Allair)博士研制出39码
1977年 欧洲共同体在UPC-A码基础上制定出欧洲物品编码EAN-13和EAN-8码,签署了“欧洲物品编码”协议备忘录,并成立了欧洲物品编码协会(简称EAN)。
1980年 美国国防部采纳39码作为军事编码。
1981年 国际物品编码协会成立;实现自动识别的条形码译码技术;128码被推荐使用。
1982年 手持式激光条形码扫描器实用化;美国军用标准military标准1189被采纳;93码开始使用。
1983年 美国制定了ANSI标准MH10。8M,包括交叉25码、39码和Codebar码。
1987年 美国人David Allairs博士提出49码。
1988年 可见激光二极管研制成功;美国的Ted Willians提出适合激光系统识读的16K码。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