秤是怎样发明的?
秤是用来测量物体质量的衡器,是人类生活和贸易中必不可少的一种衡量工具。在秤出现 以前,人们在交易物品时,只能根据经验来确定物品的价值。秤的发明给公平交易带来了标准 的衡量尺度,从而大大促进了商品的流通,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秤的发明者是中国春秋时期的范蠡。一次,他看到井边的一根木粧上用绳子吊着一根横 木,横木的一端绑了一块石头,另一端挂着水桶。这样在打水时轻巧灵活,非常省劲。范蠡从中 受到启发,发明了秤和秤砣,并发现了移动秤砣可以使秤平衡的道理。 范蠡用南斗六星和北斗 七星作为计量的符号,每颗星为一两,十三两为一斤。这样使用起来,很称心如意,所以给它取 名为“称”...全部
秤是用来测量物体质量的衡器,是人类生活和贸易中必不可少的一种衡量工具。在秤出现 以前,人们在交易物品时,只能根据经验来确定物品的价值。秤的发明给公平交易带来了标准 的衡量尺度,从而大大促进了商品的流通,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秤的发明者是中国春秋时期的范蠡。一次,他看到井边的一根木粧上用绳子吊着一根横 木,横木的一端绑了一块石头,另一端挂着水桶。这样在打水时轻巧灵活,非常省劲。范蠡从中 受到启发,发明了秤和秤砣,并发现了移动秤砣可以使秤平衡的道理。
范蠡用南斗六星和北斗 七星作为计量的符号,每颗星为一两,十三两为一斤。这样使用起来,很称心如意,所以给它取 名为“称”。因为“称”字和“秤”字音近,后来人们写成了“秤”。
人常在秤花上做手脚,短斤缺两,损人利己。
于是他把福、禄、寿三星加进了称量行列,告诫 商人,少一两没福,少二两缺禄,少三两就短寿。这样十六两为一斤的杆秤就开始广泛使用。后 来人们还给秤拴上了秤盘和秤钩。
这种秤在中国一直使用了 2000多年。
直到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方便计算,才改为十两一 斤。近年来,中国正式采用了国际通用的千克作为计量单位。
司马秤俗称戥子,是专门称量黄金和名贵药材的小秤,构造和原理跟杆秤相同。通常用名 贵而坚硬的木料作秤杆,用稳定的金属铜或玉料作秤砣,各部分大都经过精雕细琢,给人一种精 致、华贵的感觉。
其最大的计量单位是两,小到分和厘。在使用时经常要配上象牙算盘,不用时 装入评盒之中。
目前发现的最细小的司马秤,秤杆直径仅0。3厘米,长度也只有10厘米。客家人有句谚语: “司马秤,司马砣,好老公,好老婆”。
可见司马秤在人们的心目中是十分珍贵的器物。
弹簧秤又叫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的形变与外力成正比的关系制成的测量作用力大小的 装置a弹簧秤分压力和拉力两种类型,压力弹簧秤的托盘承受的压力等于物体的重力,秤盘指 针通过旋转指示所受压力的数值。
拉力弹簧秤中,弹簧的下端和一个钩子连在一起,弹簧的上 端固定在壳顶的环上。将被测物挂在钩上,弹簧即伸长,与弹簧相连的指针即指向相应数值。 由于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长度与所受之外力成正比,因此作用力的大小或物体重力可从 弹簧秤指针指示的标度数值直接读出。
配料秤是按预先给定的质量比例,对被称物中的几种物质进行配料计量的衡器。用途十分 广泛,既可用于多种物料的配料计量,也可用于一种物料的计量(料斗秤)。若与包装密封机配 套,则为定量包装秤。配料秤一般由加料结构和秤体两大部分组成。
电脑电子式配料秤是比较 新型的一种配料秤。
电脑电子式配料秤可用电脑控制配方、进料、出料等过程。秤体部分除料斗外,还有称重传 感器、精密放大器、模数转换器、微型计算机、显示器、打印机和执行系统等。
电脑控制系统能控制多台配料秤和一台搅拌器,并能控制干混合和湿混合的时间,可配制 几种至几十种物料,同时显示配料流程和打印备料名称、质量、总质量、循环时间、配方、日报表、 月报表等,是自动化程度较局的产品。
电子秤是采用电子方法称量物体重量的一种衡器。它一般由传感器和显示装置两大部分
组成。用得较多的传感器是电阻应变式和半导体应变式。将一组应变片贴在一个弹簧体上,并 把应变片接成电桥,当重物作用在弹性体上使它变形时,会引起应变片变形,使其电阻值发生变 化,从而使电桥平衡受到破坏。
这样,电桥就会有信号输出,而这一点信号代表了物体的重量。
重量的显示可以是模拟式的,也可以是数字式的。电子秤的精度受传感器的结构和工作原 理制约,其量程从几千克到成百上千吨,几乎是无限的。
数字式电子秤的重量信号可以直接用微处理器运算,因而能和计价器方便地联在一起,成 为计价结算的流行工具。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