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帮忙翻译一下这首诗《题禅院》杜
这首诗并非杜牧的名作。而是他晚年奉召初到京城,暂时居于寺院的一番感怀。所以似乎历代并无大家名人对其进行深入发掘。网上搜索到不少相关评论。感到多是今人牵强附会,并没有真正理解诗中的意思。
之所以这样说,是由这篇七绝的背景和内涵决定的。 如果意境真有某些人说得那么高尚和深刻。这首诗早就列为杜牧的不朽名篇之一了。
杜牧毕竟不是辛弃疾、陆游那样的汉子,直到晚年还忧国忧民。他的出身和经历以及晚年的状况,都决定了他与辛弃疾不同。经过时代、官场的磨练,特别是晚年向佛以后,杜牧这样的高人早就看透了世事。 淡泊不在为了明志,宁静更不是为了致远了。这首诗的里面,也许有许多网友所说的凄凉悲哀,但更多地是一种...全部
这首诗并非杜牧的名作。而是他晚年奉召初到京城,暂时居于寺院的一番感怀。所以似乎历代并无大家名人对其进行深入发掘。网上搜索到不少相关评论。感到多是今人牵强附会,并没有真正理解诗中的意思。
之所以这样说,是由这篇七绝的背景和内涵决定的。
如果意境真有某些人说得那么高尚和深刻。这首诗早就列为杜牧的不朽名篇之一了。
杜牧毕竟不是辛弃疾、陆游那样的汉子,直到晚年还忧国忧民。他的出身和经历以及晚年的状况,都决定了他与辛弃疾不同。经过时代、官场的磨练,特别是晚年向佛以后,杜牧这样的高人早就看透了世事。
淡泊不在为了明志,宁静更不是为了致远了。这首诗的里面,也许有许多网友所说的凄凉悲哀,但更多地是一种释怀。当我们看到他为自己写的平淡无奇的墓铭志,并且亲手或嘱咐家人将大多数文稿付之一炬时,更加能够感受到杜牧晚年早已没有了与人争胜或流芳百世的想法。
看看早年的杜牧,多么意气风发,多么神采飞扬。
顺便说一句,杜牧不止文采好,他和辛弃疾一样,对兵法都是非常有研究的,他也曾经梦想着通过战功来报效国家,同时显示自己的军事才能。现实改变了他的一切。
杜牧本来是非常注重诗的意境体现出的思想内容的。他认为,文章应“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兵卫”(《答庄充书》)。他很推崇李杜,说“李杜泛浩浩”,“杜诗韩笔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搔”。他的《李贺歌诗集序》一方面肯定李贺歌诗是“骚之苗裔”,同时也指出他缺乏《离骚》那种“言及君臣理乱”,“有以激发人意”的思理。
他说自己的创作是 “苦心为诗,本求高绝,不务奇丽,不涉习俗,不今不古,处于中间”(《献诗启》)。这些话,可以看出他在诗歌理论上的主张和创作上的积极追求。
但后来由于现时的影响,他自己放弃了自己的美好理念。
特别是在后来的创作实践上,他那些以华丽词藻写颓放享乐生活的诗,显然和“不务奇丽,不涉习俗”的主张是自相矛盾的。
试按愚见将本诗解析如下。不当之处,还请海涵指正。
据说,这首诗是杜牧晚年居于禅院时所做。
根据杜牧的经历和思想转变判断,前两句主要是回顾自己的经历。
觥船一棹百分空:
觥船,载酒的船。棹,在这里是划的意思,比喻调头。百分空,拜入佛门后,一切都成空了。
杜牧对酒的喜好超乎常人。
“高人以饮为忙事”,“但将酩酊酬佳节”,“半醉半醒游三日”……,都是他说的。杜牧喜欢酒,即便在清明祭祀先人的路上,冒着丝丝细雨,也不忘向牧童寻问酒家。杜牧诗中,饮酒之句俯拾即是,他甚至情愿“一世一万朝,朝朝醉中去”。
刚刚“乞酒缓愁肠”,却不料又是“得醉愁苏醒”。酒浸肝肠,愁萦心间,唉,醉也不是,醒也不是,杜牧又发出“醺酣更唱太平曲,仁圣天子寿无疆”的梦话来。那么,就将这副身子,这腔醉意,连同满腹的经纶,交付青楼佳人,交付红颜知己,及时行乐,来个春满人间。
但觥船调头,划至佛门后,一切都入了空门了。
十载青春不负公:
有些网友认为这是说功名那类事情。窃以为是不正确的。这就话指的应该是诗人自己的风流韵史。应该是接上句,虽然转投了空门,十年的风流潇洒也对的起自己了。
杜牧风流得别具一格,风流得声名远播,在繁华的扬州,杜牧的足迹踏遍青楼,宿醉不归。乃至淮南节度使牛僧孺不放心,暗中派人保护。有一日,杜牧调任回京,牛僧孺劝他切莫“风情不节”,并且拿出兵卒们发回的满满一箧平安帖,杜牧见此,又愧又羞。
正是“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字词之间,满是艳情。杜牧的风流轶事,与他的才华一样,传之于世。杜牧的风流,文人中或许只有柳永可以一比。说不定柳永还从他的身上得到了一定启发。
正是由于理想抱负无法实现,所以杜牧利用自己的各种优越条件,经常钻进脂粉堆里寻找慰藉。
因此,他的诗中也有一些思想感情很不健康的作品,有的诗带有浓厚的个人潦倒失意的感伤情调,缺乏理想的光彩。而《遣怀》、《赠别》、《叹花》等诗,更是专写征歌狎妓的颓放糜烂生活。饮酒狎妓是唐代文人中流行的风气,杜牧的这类诗更为后代无行的文人们所称道。
这些作品无疑是他诗中的糟粕。但并非杜牧人品如此,有时是无奈,有时是无聊,有时是故意折腾。其实,和柳永一样,都是时代造成的。这些才子的内心世界,不是我们现代人能够看透和理解的。
今日鬓丝禅榻畔:
话锋一转,落入现状。
躺倚在禅榻之畔。
茶烟轻扬落花风:
看着茶烟轻袅,带着幽香,宛如落花时节的香风。
很多后人根据杜牧的经历,臆断出这两句话里隐藏着多么多么的孤寂、心酸甚至悲哀悲愤。在哪里?为什么不说体现出一位已经进入禅境的高人眼下的惬意!况且,他当时是应诏进京的。
如果说原来的宰相李德裕排挤他,当时的宰相周墀对他则是钟爱有加,特地荐举来京城的。应该高兴才对,何怨之有?杜牧与辛弃疾不同,他当过好几处刺史,被召进京后的待遇似乎比刺史还好,是死在中书舍人任上。
那时既已信佛,如此高人雅士,怎么会象常人那样愤世嫉俗?看看杜牧的晚期作品,以及他对墓志铭和遗作处理的态度,就会明白后人的一些解释多么可笑了。
所以说,很多人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解释,并非完全正确。
四句诗运笔谋篇,起、承、转、合各占一句,的确老道。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