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苏秦是怎么死的?还有,他是个间谍
关于苏秦的史料,众说纷纭。司马迁为苏秦作的传,大部分都是错的,除了末尾的结论“苏秦被反间以死”确是事实(被处以间谍罪而死)。大约苏秦早年家住洛阳城郭里,苏家一共哥三个:老大苏代,奔波列国,靠给人瞎出主意过生活,出好出坏却不管。 老二是苏厉,也是干这个的,他和他大哥的事迹往往被混在一起。苏秦则最小。苏小三很羡慕俩哥哥的事业。
当时洛阳这个地方,跟现在不同,洛阳不像秦国那样搞农业,也不想楚国宛城那样大炼钢铁制造业,而是纯商业大都会,是当时中国的大上海,这跟它身处中原四通八达的地理位置有关。 就像苏秦的嫂子说的那样:“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逐什二以为务”,追逐十分之二的商贸利润。商人脑子...全部
关于苏秦的史料,众说纷纭。司马迁为苏秦作的传,大部分都是错的,除了末尾的结论“苏秦被反间以死”确是事实(被处以间谍罪而死)。大约苏秦早年家住洛阳城郭里,苏家一共哥三个:老大苏代,奔波列国,靠给人瞎出主意过生活,出好出坏却不管。
老二是苏厉,也是干这个的,他和他大哥的事迹往往被混在一起。苏秦则最小。苏小三很羡慕俩哥哥的事业。
当时洛阳这个地方,跟现在不同,洛阳不像秦国那样搞农业,也不想楚国宛城那样大炼钢铁制造业,而是纯商业大都会,是当时中国的大上海,这跟它身处中原四通八达的地理位置有关。
就像苏秦的嫂子说的那样:“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逐什二以为务”,追逐十分之二的商贸利润。商人脑子都聪明,商业发达的地方,咨询业也就出来了,因为三流的商人是卖产品,二流的商人是卖技术,一流的商人就卖知识了。
苏秦的大哥、二哥,都是知本家,到处卖点子——美其名曰说客。
举个例子来说。当时的洛阳是大周天子的都城,十分没落的大周天子依旧没忘记窝里斗。他的两个王子为了争夺玉玺,分裂成西周、东周俩小国。
东周公在洛阳(今洛阳以东四十里的“周汉魏故城”办公,西周公在王城(洛阳市内王城公园下面)发展。而周赧王就依附其中的一个周公过活。
这两个周还互相掐架,于是给了知本家挣钱的机会。当时东周公要种稻子,西周就堵塞水源,不让贵如油的东西流到下游,把东周气死了。
苏秦的大哥或者二哥(具体是谁没说清除)跑去出主意,教西周人放出了水。东周人大喜,纷纷跳到大田里插秧种水稻。水稻们长到了半熟未熟、青春期正浓郁的时候,苏家老大(或老二)又教西周人突然把水闸一关。
没水了,下游的东周水稻全部变成干尸,颗粒无收。气得东周人跳脚骂娘。知本家却挣到了咨询费。
虽然这个记录于《战国策》的故事不太可信(《战国策》不像是史书,而像游说者的教材,练习游说、作咨询的脚本,所以难免有杜撰的案例或夸大的故事),但这个故事还是说明了“说客”够缺德了,他们在当时的名声确实不怎么好,基本上跟现在股评家的嘴一样很臭,不过毕竟他们是中国最早一批consultant,并且吸引了苏秦也加入了这个行列。
苏秦到了三十来岁年纪,在咨询业混得并不行,除了娶了一个媳妇以外,尚无别的成就。一般作咨询的人都明白,要到缺乏知识的地方去兜售知识,才能拿到项目——比如北京的咨询师都是往河北、山东这些周边的地方上山下乡,在知识密集的北京,反倒是吃不开的。
于是苏秦就准备离开洛阳,到最南边的楚国和西边的秦国这俩知识稀薄的地方去骗客户。就像现在的咨询师必须有一套行头:西服革履。外加笔记本电脑,苏秦也给自己弄了一套黑色的貂裘当行头,深颜色的衣服比较像智者,他没有私家马车可坐,就让马车坐他——弄了一辆桑木车轮的小车,自己拉着,或者找人推着(这样,雇马夫的钱和养马的钱,合一份就够了)。
车上当然不能装商人的俗气的金玩玉器,当然也不能装农民的大粪,按战国策记载,苏秦装了一车书。他没有珍贵的木箱装书,就拿滕草编织了一个草箱子用。此外还有一个口袋,里边是必要的细软。当时的口袋跟现在不一样,叫做“橐”,也就是把一个布筒子,两头都扎上口,就是橐了。
我想,这也是穷人因陋就简的作法。
于是,苏秦离开了生他养他的“乘轩里”——这是他家所在的街区,类似现在的“骡马市胡同”(是贩卖骡马的地方),而乘轩里大约因为有可以乘轩(带遮阳圆伞的车)的富贵官员住过而得名。
苏秦游走江湖,长途跋涉来到楚怀王那里拉项目。楚怀王很不好见到的,苏秦说:“谒者难得见如鬼,王难得见如天帝”(传达室的干部比鬼还不容易露面,见大王更好比去见God)。苏秦做了好几个项目建议书,送进去,但内容大约总脱不开人云亦云的“任用贤人”之类,跟现在咨询顾问常说的“以人为本”这样的废话差不多。
楚怀王觉得隔靴搔痒,没有聘请他立项的意思。苏秦就抱怨说:“楚国这地方真不是人待的,粮食贵的像玉石,烧火的柴薪,贵的跟桂树一个价,妈的,我不伺候了。”于是,离开了楚国,往知识稀薄的西秦碰运气(虽然没谈来项目,但苏秦竟为我们创造了“食玉炊桂”这个成语,未来他还将创造成语“不可同日而语”,是在赵国创造的)。
来到秦国,秦国这里也不是人待的。
苏秦大约有幸见到了秦昭王,为了讨客户喜欢,就先对秦昭王吹捧恭维了一番,突出秦国是“天下之雄国”,又说秦国如何如何田肥民富,如何如何车多卒众。秦的山岭关塞,农桑猎牧,都被他大力渲染一番。
接着列举历史典故,一气连用五帝、三王、五伯、明主、贤君的九件武力征伐获得成功的事例,气势奔放,辞意飞扬,以增强自己的论点——只有通过武力战争,才能并吞天下(这不是废话吗)。苏秦又综叙了自己的外交、策论、法令、文教、信义等等新“知本”,言辞淋漓铺陈,逻辑绵密入扣,还一连竟叠用了25个四字短句作分层排比,凌厉挥霍,辞意纵横。
听得秦昭王直翻白眼。
辞令虽好,可惜气壮而理不直,不符秦国此时的国策要求,其结果倒是“舌弊耳聋,不见成功”了。秦王回绝他说:“寡人听说,羽毛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不成就者不可行诛罚;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烦大臣。
”意思是,我们秦国还需要养精蓄锐,不能穷兵黩武,大事攻伐。
(苏秦的这篇presentation演说稿,去《战国策》里还可以读的到,语调铿锵有序,文势起伏不平,声律抑扬多变,是篇好文章。
)
最后苏秦说道:“臣固疑大王之不能用也。”意思是,虽然已经感觉项目谈不下来了,但仍怀侥幸心理,激将一下。最后他干脆骂街,直斥秦王昏乱迷惑、沉溺不悟,意欲用激将法引他上当。最后还是不行,面谈失败。
苏秦只好回到旅馆里,累计写了十篇新的presentation,献给秦王,“说秦王书十上”,旷日持久,还是不行,直拖到盘缠花光,无可奈何,才终于被旅店主人客客气气地赶出了客房。
对于功成名就的高度关注,使苏秦拥有无穷的耐力,可以忍受诸种际遇,并且把辛酸苦难一笑了之。
这大约就是胸怀大志吧。此时的苏秦,双轮车已经不见了,马夫也没了,貂裘也因为花不起钱请人干洗而敝旧了,黄金全部用光了。他只得自己挑着书袋子,往回家路上走。
正当他懊丧的时候,嗷嗷叫的肚子向他展开了另一个难题。
他想找点塞肚皮的,逆旅客店小菜下锅的声响,诱惑着他。他把肩膀的行李换了换肩膀,虽然眼睛早就准备着,不往挂着猪肉牛肉干儿的那边看。但熟肉散出的浓味,还是诱出他的舌尖,把嘴唇舔了两舔。苏秦发誓,等将来腾达了,一定要把牛肉干吃胀了自己才算。
当时穿联各大诸侯国之间是国道,道上的旅馆分两种。“凡国野之道,十里有庐,庐有饮食;三十里有宿,宿有路室,路室有委;五十里有市,市有候馆”,这都是官办的,官人们可以住在那里聊天休息,有钱的人还带着乐队,晚上在驿站卡拉OK,但这不适合苏秦。
适合苏秦的是私营旅馆,叫“逆旅”。由于虱子多,苏秦每天早上从逆旅起来,都要浑身散抖,好像跳hip hop。
当时国道上有公共汽车,叫传车,但是官家用的。苏秦是个布衣,又没有私家车,只好步行,为了走的好,他还打着绑腿。
路边的小杨林斜占去了大半个幽暗的天,使人感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的为人的孤独。苏秦囊中空溃,朝不保夕,形容枯槁,面目犁黑,为自己的计划大肆感慨了一下。可惜自己只有性命一条,被套一双,一切都是未知。
苏秦小腿酸疼,好像战场上退下来的兵。就这样行道靡靡,中心摇摇地,脚上都磨出了老茧。有时候他就倒在路边睡了,幕天席地,裹着愁直接睡到次日天亮,一头过路的毛驴突然在他脑袋边大声喊叫,叫醒他起来继续走路。
几只燕子飞快地变换着队形,轻轻地掠过苏秦的脑门,洛阳快到了,近乡的人心更胆怯了。回到乘轩里时的苏秦,再次被“乘轩”两个字所刺激,使他羞愧难当。困顿狼狈的苏秦,如今展现在兄长妻嫂面前,已经跟鬼差不多了。
他从前的核心事业成就,家里唯一的不动产——就是娶来的媳妇,根本不搭理他,兀自在缝纫机上操作,低着头。他的嫂子根本不给他点火做饭,而是埋怨说:“我们洛阳人自来攒本钱做生意,而您释本而事口舌,放着好好的产品不卖,偏去卖知识,如今大困,不亦宜乎!”
苏秦喟然长叹:“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我完蛋了!”
既然妻子不以他为夫,想来睡觉时也是用被子死死裹着自己,不许他上床来。
苏秦夜半无聊,就在堂里翻出些旧书来。苏秦不怨天尤人,他反躬内省,决定穷且益坚,知耻而愤发。他一边读书,一边“引锥自刺其股,流血至足”,为我们兢兢业业地创造“悬梁刺股”的成语。终于他读到了一本《太公阴符》的奇书,反复揣摩,伏而诵之,茅塞断开,大有长进。
他的苦心深研,连他头发上的虱子都被感动了。
这匹虱子是从逆旅带回来的,由于苏秦把头发悬在屋梁上吊着看书(以免熬夜时熬不住),结果把很多头发都弄掉了。随着苏秦学问的与日俱增,他脑袋顶上也越来越秃。
那匹虱子在苏秦的脑袋上散步,带着自己生下的孩子,感慨地说:“孩子们啊,光阴似箭啊,我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这里还是一条小路呢,现在都成了一片广场了!”
二
《太公阴符》这本奇书,现在已经找不到了,倒是有一本《黄帝阴符经》,是西王母派九天玄女传授给黄帝,教他打败蚩尤用的。
内容也不怎么样,都是“圣人知自然之道不可违,因而制之”之类泛泛庸俗的语句。属于道家讲阴阳循环的书,碌碌无甚可取。
书中开篇讲到:“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具体意思含糊不清,有点九阴真经的味道。
诸葛亮也研习过这本书,还作了注解,举楚汉战争的例子,所谓杀人过万,大风暴起。
但《太公阴符》的句子多数迂阔而远,对于富国强邦,看不出有什么帮助。只有“阴阳相推,而变化顺矣”一句才令人眼睛一亮。
苏秦大约读到这里开始醒悟,他激动地拿起手上的锥子猛扎自己,结合着天下的地图,萌生了如何给北边的弱国——燕国作项目使它成为强国的办法。
苏秦为什么想去帮燕国呢,大约天下知识稀薄好卖的地方,楚和秦,他都去碰过壁了,就剩北边的弱燕。
燕昭王正在发出求贤令,请人作项目。
当时有一个项目作得很差的家伙,叫做郭隗,由于做的差,燕昭王不打算给他咨询费。他就急了,编了个千金买马骨的故事忽悠燕昭王:“Long long ago,有一个国君,想花一千斤黄金买一匹千里马(当时的黄金都用于大宗交易或奢侈品购买,以及臣僚奖勉,列国贿赂,除了楚国,一般不进入日常流通市场),三年都没有买到。
后来经马贩子介绍,找到了线索,结果这宝马已经死了,但是采购员还是花了五百斤黄金买来马骨交差。国君大怒:‘我要的是活马,你地,怎么死了地干活!’采购员说:‘死马尚花了五百金,活马就不消说了,天下一定认为您是真正爱马的,千里马不久就会摇着尾巴来到。
’果然不出一年,千里马就买到了三匹。”
“您什么意思啊?”
“大王如果真要想找人作项目,不如就把欠我的咨询费给我,天下有名的资讯师,一定想,连区区郭隗这么个小小junior consultant都能混到钱,那些senior consultant岂不就蜂拥而至!到时候您国富兵强,指日可待啊。
”
于是燕昭王把黄金都从国库里搬出来,筑了一个高台,摆黄金在上面,放出话去,以招致天下贤人,谁有能力作咨询项目,都尽管来吧。于是大将乐毅就跑来了(乐毅先是从故乡中山被攻灭而投奔赵武灵王,赵武灵王横死,南去魏国依附,如今来到燕国,负责市场营销)。
苏秦也跑来了,善于外交,主大客户关系。邹衍、剧辛也都跑来了。邹衍地位最高创造了五行说和大九洲说。所谓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构成世界,黄帝是“土气胜”,是土德。大禹“水气胜”,所以夏代是木德,木胜土,夏代代替了黄帝时代。
商汤“金气胜”,商代是金德,金胜木,商代代替了夏代。周文王“火气胜”,所以周代是火德,火胜金,周代代替了商代。邹衍试图用阴阳消长、五行相胜,来说明旧的王朝必然会灭亡,新的王朝必然会出现,历史不是静止的,而是发展变化的。
这种理论很符合于战国时期列国君王的需要,用以说明周代的灭亡,势出必然,成为战国七雄争胜的舆论工具。于是,邹衍成了当时的大红人,他来到北方偏僻的燕国作项目时,燕昭王激动地拿起扫把,一边躬身扫着地,一边倒退着迎接邹衍进门,把自己比喻成臣妾奴仆,真是礼敬无以复加了。
不过,后来邹衍的“五行”萧条了,堕落为迷信道士看风水之类的工具。
燕昭王为什么要这么卑躬屈膝,敬事贤人呢?他是被逼的没办法。燕国在二十年前发生“子之之难”,燕王哙鬼迷心窍,把王位传给相国子之,燕王哙的儿子不服,国内大乱,齐国的齐宣王(齐泯王的老爹)趁乱以名将匡章带队,一举灭掉燕国。
这个战事是孟子帮助老齐策划的,但是孟子不动的列国外交,也不懂得战国格局牵一发而动全身,其它诸侯纷纷出兵干预,把老齐硬给从燕国打回来了(孟子项目没做好,还不肯认错,灰溜溜、气乎乎地离开了齐国)。
燕王哙的儿子燕昭王在国家残破之后登上王位,到处是残垣断壁,满目疮痍,土地荒芜,人民离散,一派凄凉景象。当然要高筑黄金台,招贤纳士,以收拾残局,振兴燕国,报分雪恨,以齐人为血海世仇。
(潇水曰:老北京曾有过八景,之一号称“金台曦照”,就是燕昭王的黄金台来的。
当然这个台子早不存在了,连台子的基墟都不见了。现在只剩一个“金台路”的街名,每天有很多汽车的油气横吹而已。
“南登碣石馆,遥望黄金台,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这是唐代诗人陈子昂的《燕昭王》诗句,大约可以比拟古今兴废之感。
陈子昂这么叫唤,是希望自己也被唐朝皇帝重用,皇帝赏他黄金吃。古代中国文人,都是这样的,巴望着燕昭王这样的明主,抬举他,可惜他们除了作诗以外,治国的本事大约也只跟孟子一样迂阔。)
燕昭王接见了苏秦,说:“齐国乘我国内乱攻破我国,目前我们国小力弱,不能报仇。
别人也曾教导我如何雪先王之耻辱。苏子,请问您的教导,和别的贤人们,有何不同?”
燕昭王说的,大约是指苏秦的大哥苏代。有一次赵国打算向北进攻燕国(赵国在河北省中南部,燕国在北部,围绕北京地区——所以河北号称燕赵大地。
自然是邻居,少不了互相打架)。苏代就跑来作项目,替燕昭王出使赵国,阻止赵人向北进攻燕国。苏代就对赵王说:“我在来贵国的路上,看见一只鹬(就是鹤之类)跟一只蚌搏斗,鹬啄住了蚌的肉,蚌夹住了鹬的嘴,互相不撒手,鹬说,几天不下雨,我就干渴死你个小样的。
蚌说,一样,几天我不松手,我就夹着饿死你的鸟嘴!正闹着呢,渔人过来了,把战斗的哥俩都给抓进笼子里的。如果贵赵国向北攻打燕国,我恐怕强秦就要从西边扮演渔夫的角色,得志于你们赵国领土了。”于是赵国终止战争计划。
“这些说客只是出一些鬼点子罢了,一时可以得志,对国家并无大益。”苏秦对燕昭王说,“我作的项目咨询,跟他们不一样,我是作总体战略咨询的。”
于是苏秦为燕昭王做了一次深入的战略SWOT分析:“燕国带甲数十万,车七百乘,骑六千匹,粟支十年,这可以勉强算是你们的Strength(强项)。
不过你们的田地不够肥美,特别是北部地区农夫不事田作,全靠吃着大枣、板栗过活,(我们老家就出“迁西板栗”),这是内部的Weakness。至于外部,我看到的全是threat(威胁)。你南边的赵国如果想北功弱燕,发号兴令,不到十日,数十万之众就可以渡过滹沱河,再四五天即抵达您们国都。
“还有更大的威胁则来自齐国。齐国名列万乘之国,打算吞并东南邻国宋国,倘使吞没宋国,那就是两倍的齐国,再加上附属国鲁卫的力量,绝对是“强万乘的国家”(more than万乘的国家)。夫以齐国一国之强,燕犹不能支,若以三倍的齐国以临弱燕,再加上可怕的赵国,那您燕国不就完蛋了吗!”
燕赵王出了一身冷汗:“是啊,寡人早就知道,燕国是北方弱国。
燕和齐,是世仇。二十年前齐国灭燕,我自嗣位以来,吊死问生,与百姓同甘共苦,以求报复。前段时间,我们趁齐相孟尝君兴兵伐楚、攻秦,劳顿之际,发燕兵十万大众,南下攻打齐国,以求报仇雪恨。可以我的二十年积聚,居然还仍然打不过疲敝时刻的齐军,我的十万大众,在‘权之战’全军覆灭,俩员大将,被掳入齐,寡人耻之。
如今寡人寝居不安,食饮不甘,昼夜思想报复齐国,亲身削制皮甲的叶片,我的媳妇也不闲着,昼夜搓捻编结皮甲的丝绳。我有深怨积怒于齐,一定要报仇啊!”(燕昭王非常激动,这也是从前孟子惹的祸,齐国灭燕过于鲁莽,给齐国添了这个一次歇斯底里的世仇。
)
苏秦说:“按您这种办法,是报不了仇的。天下战国有七,燕国独处其最弱,硬打怎么能行呢?我刚才分析了您们的weakness 和 threat,唯独没谈到opportunity(机遇)。其实,您们的threat也正是opportunity。
我听说,有本事的人能做成大事,在于‘转祸而为福,因败而成功’。什么意思呢?挑战就是机遇。齐人如今想并吞南边的宋国,这正是您的机会。齐国疲劳战斗,国力必然大耗。它吞占了宋国以后,分兵据守宋地,进一步自我稀释。
兼以从前孟尝君以齐人攻秦伐楚,也消耗得够戗。齐国有个大力士‘乌获’,正是齐国的写照,他能举起千钧之重,但他一旦老了,一个女子都能打得过他;行年八十,走路都要别人扶持。您应该派兵助齐人吞宋,装出一副孬种的样子,拼命让齐国到南方战线上去消耗。
因其强而强之,乃可折也,因其广而广之,乃可缺也。到时候齐国消耗得不行了,您再绝交于齐,率天下之兵以伐齐,不出几次大小之战,齐国必然覆灭,这就是我的弱齐强燕之道,是我给您设计的战略咨询啊!”
燕昭王对苏秦的战略构想甚为赞赏,不禁击掌赞叹,佩服万分,一下子有了勇气和信心,称不出五年,寡人的大怨就可以得复了!
是凡要攻强国,必养之使强,益之使张,太强必折,太张必缺,从而使它走向强的反方。
从前苏秦发愤读《太公阴符》,里面有“阴阳相推,而变化顺矣”这一句。阴阳这对矛盾势力互相激化,推动事物向激烈尖锐的反面发展。“阴阳相推”是中国道教思想的精髓。苏秦读到这里,曾经高呼“此真可说当世之君矣!”
苏秦获得的这个真理,跟当年勾践的想法如出一辙,都是以柔克刚的路子。
苏秦谈话中也提到了勾践(“勾践栖会稽之山,而后残吴霸天下”)。燕国与齐国的关系,也跟越国与吴国没什么两样。历史真是不断重复的啊。
一条正确战略救活一个国家。苏秦同燕昭王反复密谋策划,决定派苏秦“阴出使”于齐。
所谓“阴出使”,就是从事秘密的间谍活动,推波助澜,促齐攻宋,一步步实现苏秦的弱齐强燕战略。苏秦成为历史上第一名著名的间谍,燕昭王特意封他为武安君,爵位上卿(秦国有二十等级爵,东方诸侯则依旧是传统的上卿、卿、大夫等级爵)。
苏秦行燕国相位之权,位高任重,准备立大功、垂永名于青史。
(说苏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著名间谍,还不恰当,其实伊尹和姜子牙早就是干这个的,伊尹奉商汤之命,到夏桀那里活动,姜子牙衔周文王使命,入纣王那里去搞颠覆。
姜子牙就是太公,他的间谍思想,想必充斥于《太公阴符》一书,给了拿着锥子看书的苏秦极大的启发。)
最后,燕昭王还是忧心忡忡地说:“齐国有长城据防于其北,有清河、浊河以为固(清河就是济水,浊河是黄河——当时的黄河已经浑了),我们恐怕最终也不易打败他的吧。
”
苏秦说:“以燕国独战,必然不行,必须联手它国啊!如今您的南边,东南是齐,西南是赵,齐国正在拼命拉拢赵国,从前孟尝君把齐国土地赠给赵国权臣李兑为封邑,目的就是创造周边良好氛围以便齐兵南下伐宋。
加入齐赵不断循善(就是交好的意思),两国一起北临弱焉,咱们肯定完蛋了。所以,我这次出使,还除了促成齐人伐宋自耗,还必须离间齐、赵关系。拆开齐赵联盟,把赵国拉过来,未来赵国与您一起兴兵伐齐,乘齐国之弊,必然大获全胜。
必要的话,我还要鼓动西边的秦人,也一并参与伐齐(这就是未来的乐毅将五国之兵以伐齐之战。乐毅不过是坐享其成,所谓因势而成就,沾了苏秦的余光,浪得了虚名罢了)。”
话说到这里,那简直没得再说了。
于是,燕昭王为苏秦准备一百五十辆豪华马车,开赴齐国去当间谍,公开使命是“循齐”(加强燕齐两国关系),向齐国表示臣服,实际则从事“促齐伐宋、弱齐强燕、离间齐赵”三大间谍任务。苏秦独入虎穴的勇敢和智慧,以及忠于燕国一生矢志不渝,直至被车裂处死于齐,以自己的身死换取燕昭王伐齐战略的最终成功的慷慨事迹,至今还激励着我们,实在令我们击掌而敬仰之。
并且苏秦还为我们一笔洗刷了战国游说之客只会掉摇口舌、翻云覆雨、招摇撞骗、害人肥己等等偏见印象。苏秦与其它泛泛之辈的说客,卓然有质的不同,堪称大智慧,真英豪者也!
(潇水曰:写到这里,鄙人为糊口所迫,就没有继续写,因为跑到石家庄来了。
但是我也有收获,知道古人走路的速度了。从北京到石家庄的滹沱河,250公里,开车四小时,苏秦说赵人军队用五天可以从滹沱河赶到燕国,可见,古人日行五十公里。当时燕国位置比现在的北京再偏南些,至石家庄当为250公里弱,所以古人日行五十公里弱。
前面苏秦又自己说他挑着书袋,日行一百里。当时一百里合现在41。5公里。
上述两个数字基本使得我们得出古人日行四十公里的速度,基本上跟现在坐车(非高速路)行一小时的距离相当。古人走一天,等于现在车行一小时。
也就是说,如果哪天你从譬如杭州坐车三小时到上海,那么古人就是三天就是了。)
三
伊阙大战后的第五年,公元前288年,是一个多事之秋。
这一年,通往山东临淄的大道上,有一个人坐着马车,风尘仆仆地赶路。马车上的这个人,一身修长衣服闪烁着丝绸的柔光。黄河浩荡,山色参差,晚霞映照着他黑幽的胡子,晶莹的玉佩缀在他的深衣上。随着车子的颠簸,玉佩击鸣撞响、清爽悦耳。
他就是苏秦。
苏秦时年四十来岁,在他的身后,有一百五十辆豪华的马车跟随着他。两旁放眼望去,景色凄清,飞鸿满野,麋鹿游行,那时的野生资源想来还很丰富。苏秦乘坐的当时大官流行的温车。温车是设有卧铺的车子,有顶棚和密封的四壁,像个会走路的火柴盒。
温车左右还开着两个小窗。雨水浇在温车的侧窗上。透过窗子,苏秦看见两旁闪晶晶的山野,以及道旁偶尔蹿出小鹿和野猪的密林。
苏秦回忆着从前遨游数年却天挫英雄的坎坷时光,自己肩挑书袋,冒着尘土,蒙受霜露,每日行走百里(合今四十公里多)的艰辛焦苦,如今结驷连骑,车多币重(车子上都涂着光可鉴人的漆,漆上又有画化),人马辎重,拟于王者,真是富贵骄人,云泥分判比于从前。
据说苏秦还一度抽时间回了洛阳故乡。苏秦的媳妇、嫂子和族内弟兄,一起跑到郊外迎接,都侧目不敢仰视,俯扶在地,侍奉递食(这到不是多么卑曲,古人也习惯跪坐着,就在路边,而迎接人要带食品,所谓箪驷壶浆,也是当时的礼仪,不管来者饿不3饿)。
苏秦的嫂子最搞笑,委蛇匍匐,送上食品。苏秦笑曰:“嫂子何故前倨而后恭也?”(成语)
嫂子赶紧以面掩地,再拜道歉:“如今看见季子您位高而金多也!”(直率!不愧是商业都市人的说话风格)。
苏秦喟然而叹:“如果当年我有洛阳负郭之田二顷,哪还会有今天啊。
”这是苏秦的辩证法啊,或者叫“阴阳相推”:正是当初没有钱,没有产业包袱,才逼得自己发愤励志,成就今天啊。苏秦轻轻舒出的一口春天的气息,散掉千金(一千斤金子),以赠宗族朋友。那些从前跟苏秦一起混的,都喜笑颜开了。
苏秦所谓“负郭之田”,就是在外城墙的城根下的田地,那应当是最肥美、或者最容易升值的土地了。当然,从政的风险比经营土地更高,苏秦的每一块金子,都是以间谍生涯作为交换的。
现在的间谍是背景秘密的,但当时的间谍是背景公开的,这跟战国人才在列国间频繁流动以及客卿制度有关系。
譬如张仪从前就曾从秦国跑到魏国为相,促使魏国内政外交中坚持结好秦人的路线,张仪处处会替秦人考虑,但也符合魏人利益,这对魏人来说是公开的。孟尝君也是同样,他脱离齐国去秦昭王那里为相,是务求齐与秦利益都最大化的。
齐泯王如今正与秦国结好,互相并立称帝,那就找了秦昭王的一个好朋友当相国(叫韩珉),从而实现秦齐结好,两国利益双赢。这和今天以刺探消息、截取机密为主要任务的间谍,还有很大不同,也许有点类似国共一次合作时,周恩来跑到国民党那里去当官,为了两党双赢。
苏秦去齐国之前,也是把这种双赢的思想先写信传达给了齐泯王。
当时的齐泯王的相国韩珉,是个老虎型的人才,就是严肃、正经、脾气直率那种。苏秦去齐国之前,通过某种方式与他做了沟通。韩珉。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