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理工学科 天文学

黑洞的形成原理

  我知道黑洞是大质量恒星晚年演化的结果,经过超新星爆发,或形成中子星,或形成黑洞,黑洞的引力极强,逃离它的第一宇宙速度超过光速。
  我的问题是,为什么当恒星的体积变小后,引力会增强呢?从万有引力公式看,引力与质量成正比,黑洞继承了恒星的质量(实际上要小一些,因为在超新星爆发和长期的辐射过程中,有质量损失),其引力应该与早期的恒星相同或更小,那为什么恒星没有变成黑洞?黑洞与恒星的差别在于极小的体积和单位体积的巨大质量,难道在某个公式里存在“单位体积的引力强度”或“单位表面积的引力强度”这个参数么?那为老师能告知呢?谢谢!。

全部回答

2005-01-25

18 0
同感!这个问题很简单呀

2005-01-18

53 0
“黑洞”是天文学家预言的一种特殊的天体。恒星不会是永恒的,那些质量不超过太阳质量3倍的恒星,经过不断演化,会变成密度很大的白矮星或中子星,那些质量比太阳的质量大3倍以上的恒星,经过不断地收缩,密度越来越大,引力也越来越强,最后就可能坍缩成“黑洞”。

2005-01-11

20 0
引力不同,不能用一个公式。

2005-01-10

21 0
怎么不考虑距离?

2005-01-10

47 0
    “黑洞”很容易让人望文生义地想象成一个“大黑窟窿”,其实不然。所谓“黑洞”,就是这样一种天体:它的引力场是如此之强,就连光也不能逃脱出来。   根据广义相对论,引力场将使时空弯曲。
  当恒星的体积很大时,它的引力场对时空几乎没什么影响,从恒星表面上某一点发的光可以朝任何方向沿直线射出。  而恒星的半径越小,它对周围的时空弯曲作用就越大,朝某些角度发出的光就将沿弯曲空间返回恒星表面。
     等恒星的半径小到一特定值(天文学上叫“史瓦西半径”)时,就连垂直表面发射的光都被捕获了。到这时,恒星就变成了黑洞。说它“黑”,是指它就像宇宙中的无底洞,任何物质一旦掉进去,“似乎”就再不能逃出。
    实际上黑洞真正是“隐形”的,等一会儿我们会讲到。   那么,黑洞是怎样形成的呢?其实,跟白矮星和中子星一样,黑洞很可能也是由恒星演化而来的。   我们曾经比较详细地介绍了白矮星和中子星形成的过程。
  当一颗恒星衰老时,它的热核反应已经耗尽了中心的燃料(氢),由中心产生的能量已经不多了。  这样,它再也没有足够的力量来承担起外壳巨大的重量。所以在外壳的重压之下,核心开始坍缩,直到最后形成体积小、密度大的星体,重新有能力与压力平衡。
     质量小一些的恒星主要演化成白矮星,质量比较大的恒星则有可能形成中子星。而根据科学家的计算,中子星的总质量不能大于三倍太阳的质量。  如果超过了这个值,那么将再没有什么力能与自身重力相抗衡了,从而引发另一次大坍缩。
     这次,根据科学家的猜想,物质将不可阻挡地向着中心点进军,直至成为一个体积趋于零、密度趋向无限大的“点”。而当它的半径一旦收缩到一定程度(史瓦西半径),正象我们上面介绍的那样,巨大的引力就使得即使光也无法向外射出,从而切断了恒星与外界的一切联系——“黑洞”诞生了。
       与别的天体相比,黑洞是显得太特殊了。例如,黑洞有“隐身术”,人们无法直接观察到它,连科学家都只能对它内部结构提出各种猜想。那么,黑洞是怎么把自己隐藏起来的呢?答案就是——弯曲的空间。
  我们都知道,光是沿直线传播的。这是一个最基本的常识。可是根据广义相对论,空间会在引力场作用下弯曲。  这时候,光虽然仍然沿任意两点间的最短距离传播,但走的已经不是直线,而是曲线。
  形象地讲,好像光本来是要走直线的,只不过强大的引力把它拉得偏离了原来的方向。   在地球上,由于引力场作用很小,这种弯曲是微乎其微的。而在黑洞周围,空间的这种变形非常大。这样,即使是被黑洞挡着的恒星发出的光,虽然有一部分会落入黑洞中消失,可另一部分光线会通过弯曲的空间中绕过黑洞而到达地球。
    所以,我们可以毫不费力地观察到黑洞背面的星空,就像黑洞不存在一样,这就是黑洞的隐身术。   更有趣的是,有些恒星不仅是朝着地球发出的光能直接到达地球,它朝其它方向发射的光也可能被附近的黑洞的强引力折射而能到达地球。
  这样我们不仅能看见这颗恒星的“脸”,还同时看到它的侧面、甚至后背!   “黑洞”无疑是本世纪最具有挑战性、也最让人激动的天文学说之一。  许多科学家正在为揭开它的神秘面纱而辛勤工作着,新的理论也不断地提出。
  不过,这些当代天体物理学的最新成果不是在这里三言两语能说清楚的。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参考专门的论著。 摘自: 。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天文学
院校信息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出国/留学
职业教育
人文学科
外语学习
学习帮助
K12
理工学科
天文学
农业科学
生物学
建筑学
心理学
数学
工程技术科学
化学
环境学
地球科学
生态学
物理学
天文学
天文学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