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抛绣球?是怎么来的.
抛绣球 古称“飞紽”或“飞施(左偏旁为“马”)”、“绣笼”等。它既是壮族青年男女传情求偶的一种风习,又是传统的娱乐活动形式之一。
所谓“绣球”,是壮族姑娘用各种颜色的缎绸或花布,内包裹豆粟、棉子等物,缝制成多瓣球体或方形、菱形、鱼形等各种形状,大的如拳,小的如蛋,上端系一根飘带,下端连一束彩丝穗子,十分精致玲珑。 传说,绣球里包着棉子豆粟,是为遥赠刘三姐到仙境耕织。实际上,它是姑娘们心中的爱情种子。她们提着五彩缤纷的绣球来到歌圩场,以显示自己心灵手巧,并在与男子的抛接娱乐中,借它来传情表意。
壮族的抛绣球习俗,自宋代以来就屡有记载。 ……
在现代歌圩中,抛绣球的活动,在靖西、田东...全部
抛绣球 古称“飞紽”或“飞施(左偏旁为“马”)”、“绣笼”等。它既是壮族青年男女传情求偶的一种风习,又是传统的娱乐活动形式之一。
所谓“绣球”,是壮族姑娘用各种颜色的缎绸或花布,内包裹豆粟、棉子等物,缝制成多瓣球体或方形、菱形、鱼形等各种形状,大的如拳,小的如蛋,上端系一根飘带,下端连一束彩丝穗子,十分精致玲珑。
传说,绣球里包着棉子豆粟,是为遥赠刘三姐到仙境耕织。实际上,它是姑娘们心中的爱情种子。她们提着五彩缤纷的绣球来到歌圩场,以显示自己心灵手巧,并在与男子的抛接娱乐中,借它来传情表意。
壮族的抛绣球习俗,自宋代以来就屡有记载。
……
在现代歌圩中,抛绣球的活动,在靖西、田东、田阳、巴马、凤山、都安等地仍很盛行。对其活动的全过程,田曙岚在三十年代写的《恩隆县(今属田东县)调查记略》的《恩隆土著人的特俗》一节中,就有详细的记述。
它对于我们了解和研究抛绣球的活动方式、性质特征及源流发展,是一份翔实的珍贵资料,特引述如下:……(约600字,从略)
从这段记述我们明显的看到,抛绣球的性能,已由古时单纯的传情求偶,在向比赛表演活动形式发展。
古时为“男女分两朋”,“歌而抛之”。即按一定距离相互排列的男女,边唱歌边向意中人“往来抛接”,属一种集体抛接形式。而现代则“先歌后抛”,且为“单打”形式。各队以一男一女轮流上场对抗抛接,有一定的胜负规则和罚物惯例。
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认“同年”,即交朋结友,逐渐增进情谊。这确是一种男女分队角逐的“殊属文雅”的“球赛”,故出现男女老幼“围观如堵”的盛况。
在靖西一带,还有另一种竞技性的抛绣球活动形式。
其法,先在草坪旷地中央竖一根数丈高的竹竿,顶端挂一直径约一米的圆环(或架设一块中挖圆孔的木板),以红纸糊封,周围用彩纸条装饰,作为投掷绣球的目标。比赛时,以男女各为一方,分成人数相等(一般为五、六人)的若干队;每次由一男一女作对手,各执绣球飘带旋球运转,对准竿顶圆环作相向投掷反抛。
其规则,以绣球穿越环心为胜,投不中者负之并立即退场,另换一人接替继续比赛。如此进行对抗淘汰,直至一方无人上场为止,以剩下参赛投手多者的一队为胜方。接着,又换另两个队上场比赛。当然,在抛球当中亦会有藉此传情,如有唱道:“三月歌节抛绣球,横空飞渡遂人愿,穿过金环化彩虹,有情有意把心牵。
”而围观的群众,则以观赏、品评他们的投掷技艺为乐,为优胜者助兴。
这种“高空投环”的抛绣球形式,现已发展成为壮族民间的体育比赛和表演技艺的主要项目之一,并由农村搬到城市,深受群众的喜爱。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