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理工学科 工程技术科学

导线的趋肤效应

既然导线具有趋肤效应,那为何日常用的导线不用钢铁加表面电镀铜,电阻也一样,那样的话节省铜材料又降低成本.假如高压输电线的话又可以提高强度(不考虑电塔的承受能力)这样不是一举两得吗?

全部回答

2006-06-07

0 0
    趋肤效应也称为集肤效应,这种现象只是在几十兆赫兹以上的高频信号传输中才能充分体现出来。所以在甚高频、特高频传输中不会像工频传输那样用实心的导线,因为这样既不经济同时损耗也太大。
  而是使用高频损耗小的波导管、同轴电缆来传输。你所提到的在钢铁材料表面镀铜来做导线的思路是对的,但是集肤效应主要是解决传输导体表面积的问题,如果用很粗的实心钢铁材料来做导线其重量也是很大的,而且不便于弯折在工程实际应用中是不实用的。
    波导管就是铜制的管材在内部放置一根细导线周围用高频绝缘材料支撑住,当然要尽量保证铜导线在铜管的中心也就是说要保持同轴。说到这你可能也就明白了,同轴电缆也就是从波导管演变来的。
  
  但是同轴电缆的敷设要比波导管简单得多了,而且可以远距离敷设。例如我国在70年代后期敷设的京沪中同轴电缆,就是用于中央电视台一套新闻联播和长途电话的信号传输。  不过现在都已改用光缆传输了。

2006-06-07

204 0
趋肤效应也称为集肤效应,就是说电流在表面。你的思路是对的,现在不是有一种铜包铝线吗,就是铝线加表面电镀铜。它兼顾了电流特性,重量,抗拉强度。按重量的话价钱比铜线贵,不过按长度的话比铜线便宜。

2006-06-07

201 0
导线具有趋肤效应是指高频率的交流电具有趋肤效应,而50HZ的交流电其趋肤效应并不显著。高压远距离输电采用高电压500KV,直流点方式,更不会考虑趋肤效应。但为了考虑输电线的强度是有钢芯铜电缆这类线的。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工程技术科学
院校信息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出国/留学
职业教育
人文学科
外语学习
学习帮助
K12
理工学科
工程技术科学
农业科学
生物学
建筑学
心理学
数学
天文学
化学
环境学
地球科学
生态学
物理学
工程技术科学
工程技术科学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