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诉我:中世纪欧洲的"英法百年战
爱德华三世于1312年11月13日出生于温莎,他是爱德华二世的儿子,他的母亲----法国的伊莎贝拉----是查理四世的姐姐,查理于1322年继承其兄菲力普五世为法王,所以爱德华是查理的外甥。1325年,为满足伊莎贝拉的要求,爱德华二世将奥斯坦德公国交给他的儿子统治,查理四世也欣然同意,因为他可以获得移交费六万利弗尔。
9月10日,这位年轻的王子接管了这个公国,变成查理的属臣,象他的父亲、祖父和曾祖父与前几代法兰西国王的关系一样。十五个月之后,爱德华二世被迫退位,于是在1327年1月13日,他的儿子----当时只有十五岁——被拥立为英王,于1月29日加冕,就是爱德华三世。
差...全部
爱德华三世于1312年11月13日出生于温莎,他是爱德华二世的儿子,他的母亲----法国的伊莎贝拉----是查理四世的姐姐,查理于1322年继承其兄菲力普五世为法王,所以爱德华是查理的外甥。1325年,为满足伊莎贝拉的要求,爱德华二世将奥斯坦德公国交给他的儿子统治,查理四世也欣然同意,因为他可以获得移交费六万利弗尔。
9月10日,这位年轻的王子接管了这个公国,变成查理的属臣,象他的父亲、祖父和曾祖父与前几代法兰西国王的关系一样。十五个月之后,爱德华二世被迫退位,于是在1327年1月13日,他的儿子----当时只有十五岁——被拥立为英王,于1月29日加冕,就是爱德华三世。
差不多一年以后,查理四世逝世,留下妻子和一个女儿,并没有儿子。他的妻子虽有孕在身,但是1328年4月1日又生下一个女儿。此时菲力普四世的侄子,法罗的菲力普----即查理四世的堂兄弟----以继承人只应限于男性为由,获得法兰西贵族议会的承认,于5月29日在莱门斯加冕为法兰西王,就是菲力普六世。
他当选的消息传到英国之后,伊莎贝拉大感不悦,因为她的儿子在开普坦世系中要更有理由获得法王的继承权。为了争夺这个权力,在菲力普加冕之后,英国派了一个使节团从伦敦前往巴黎为爱德华提出继承权要求,并对菲力普的篡位表示抗议。
但英国宫廷却没有贯彻这项要求的实力,所以抗议也只是一纸空文。不久,菲力普利用英国的弱点开始进行报复,他也派出一个使团到伦敦对爱德华说:在菲力普的所有臣子中,只有他还没来朝贺,希望他也能照办。因为英国政府采取敷衍政策,所以给了一个模糊的答复。
菲力普马上又派出第二个使节团,带去一个最后通牒,说如果爱德华不向法王宣誓效忠,那么奥斯坦德领地将予以没收。这个威胁使爱德华不能不就范,因为这时他并没有用武力保卫他的公国的能力。1329年4月14日,他回信给菲力普,说一等他国内的困难情形略有改善就渡海来朝。
6月6日,他如约入朝,在亚眠大教堂中,他正式成为菲力普的臣子。
在这种往来中,我们已经触及百年战争的主因----实际上与法国王位继承权的问题并无直接关系,反之主要是由于爱德华身为奥斯坦德公爵,造成一种不正常的臣属关系。
对一个普通的法国臣子,法王可以用威胁的手段使之屈服,但是因为爱德华又身兼英国国王,若如此待他,则难保不会引发大规模的国际战争。换句话说,从法理上来说国王可以做另一个国王的臣子,但事实上国王就是国王,彼此是平等的,进一步说,只要爱德华还是奥斯坦德公爵,则他不仅还是法国国王的属臣,而且可以在法国境内为英国人保持着一个桥头堡。
而且除非他诚心臣服,否则他并无任何道义上的的束缚,可以尽量的扩张这个桥头堡。菲力普也明白这一点,如果他不能把英国人赶出奥斯坦德,那么为了他自己的利益,则必须坚持爱德华的臣属关系应该愈紧密愈好。
反过来说,爱德华也明白,如果他不能完全取消这种臣属关系,为了他自己的利益,则应使其尽量只保持有限形式。最后当菲力普命令没收格伊内时,正如佩罗教授指出的,正是走向对爱德华宣战的道路。于是后者遂以王位继承权要求者的姿态出现,因为在封建冲突中他居于劣势,而在王朝斗争中他却可以与对方平起平坐。
除了封建性事务以外,还有其他的因素搀杂在一起,终于使这个冲突成为定局。在这些因素中,比较重要的是在十三世纪中神圣帝国已经崩溃,而教廷自从迁到埃菲格伦之后,也已日渐式微,所以英国与法国之间,无论是在世俗和精神方面,都已经丧失了平衡力量,没有人来给他们排解纷争。
另外还有一个苏格兰问题。自从1295年以来,苏格兰就与法兰西缔结了同盟关系,后者也利用这个关系来牵制和削弱英国人的力量。对弗兰德的关系也是一样,自从1328年卡塞尔之战以后,这个地区也已经完全与法兰西国王发生了联系。
虽然爱德华无法破坏这个同盟,但他却想到了一个很聪明的方法来削弱它,那就是使弗兰德的纺织工必须依赖英国的羊毛。
所以总起来说,百年战争的起因并不仅限于王朝和封建的问题,而是那个时代中各种条件所造成的。
教皇的权威已在消亡之中,帝国的影响已经趋于湮灭;王国开始兴起,贸易逐渐成为王国之间的主要竞争手段;制海权的问题开始出现了;从十字军时代产生的骑士精神也经演变成了好勇斗狠的风气;而最重要的却是西欧太小了,不能供两个强国发展。
这一切因素,以爱德华的继承权的面目出现,造成所谓百年战争,这是中世纪的一大浩劫,尽管有它带来的愚蠢和灾难,但却为更加伟大的英格兰和法兰西撒播了种子。
在这个长期斗争中,严格说来并没有一个真正伟大的决定性会战,可是战术性的胜利却并不少见,尤其是以在战争开始时和将要结束时更为突出。
当爱德华被迫在亚眠向菲力普表示臣服之后,法国政府就算赢得了第一个回合,因为英国的软弱使他们受到了鼓励,就开始想赢得第二个回合。于是就发生了爱德华宣读誓词的内容问题,事实上,它固然不像其他法国诸侯所宣读的那样“正确”,但与爱德华二世,爱德华一世,和亨利三世等宣读的并无太多差异。
它仅是简单的臣服,而无效忠的意义。于是没有经过进一步磋商,法国政府于1330年7月28日命令爱德华到法国宫庭中来当面解释他的“臣服”是具有效忠的意义。
此时英格兰的伯爵们正在造反,反对伊莎贝拉和她的男宠莫提美尔。
爱德华对母亲训政也感到十分厌恶,于是与这些贵族同心协力废了他的母后,并在特布恩将莫提美尔处死。因为国内混乱之际,他无力拒绝法国人的无理要求,于是在1331年3月30日写信给菲力普说:“我们承认在亚眠的宣誓具有效忠的意义。
”四天后,他又亲自访问法国,在这个短暂逗留中,菲力普认为这个书面的承诺可以令他满意,于是两国间又恢复了友善关系。这个问题似乎解决了,于是菲力普着手准备参加十字军,因为欧洲正在宣传这种运动。虽然如此,只过了一点时间,这场巨大火灾的第一个火花就被点燃了----不是在海峡那边,而是在特威德河以北(指苏格兰)。
当罗伯特·布鲁斯----1314年布莱克本的胜利者----于1329年6月7日逝世之后,苏格兰的王位就传给他的儿子大卫,他还只是一个五岁的小孩,依照1328年5月订立的北安普敦条约,被爱德华承认为苏格兰王。
这个条约也规定过去在苏格兰有领地而被没收的人,除三个人例外其余都应该予以发还。
1331年11月,大卫在斯科尼加冕,爱德华的宠臣巴列欧就出发去收复他丧失的领地。(注:他是约翰·巴列欧的儿子,在1291年,爱德华一世强迫苏格兰人接受他为国王)。
1332年7月31日,他率领一小队士兵和弓箭手侵入苏格兰,8月11日他在都柏林莫尔击败了苏格兰的摄政,获得了一个惊人的胜利。此时,爱德华得知大卫正在接受菲力普的资助,于是自动废除了他本来喜欢的这个北安普敦条约,率兵北上包围贝尔维克,并于1333年在哈里登丘陵彻底击败了苏格兰人。
大卫逃往法国,受到菲力普的优待。他表示除非爱德华的部队撤出苏格兰,否则他拒绝停止援助苏格兰人。
当情况恶化之后,教皇本尼迪克特十二世自告奋勇出面调解。1335年11月,他劝说爱德华和大卫两人同意作短期休战,以此作为调处他们争端的第一个步骤。
不久他又对菲力普说,希望能获得全面和平,否则十字军行动只好暂时延期。这却使菲力普大为恼火,因为他早已决定领导这次冒险,于是为了对爱德华施加压力,就不由分说命令他本来集中在马赛准备输送十字军前往圣地的舰队开往诺曼底,好像他是准备介入战争支援苏格兰一样。
这个行动马上使英格兰有了反应。英国议会认为英国有受到入侵的威胁,便于1336年9月投票表决筹募战费,同时命令舰队集中在英吉利海峡。对这个反挑衅的答复是菲力普把部队开到格伊内边界,并于1337年5月24日采取决定性的行动,宣布没收格伊内地区。
此时又发生了一个意外事件,加速了战争爆发。1332年,菲力普的妹夫罗伯特被指控毒杀了他的妻子,于是被判剥夺其爵位财产,放逐出国。他首先在海纳德避难,但是菲力普宣布谁收留他就对谁兵戎相见,于是罗伯特在1336年底渡海赴英,爱德华待以殊礼,他劝说爱德华反抗菲力普,并再次提出对法国王冕的要求。
如果以奥斯坦德公爵的身份,爱德华受到誓约束缚,他不能支持罗伯特反对其合法的长上,不过如能宣布菲力普的嗣位为不合法,那么他就可以无所顾忌了。工具是现成的----就是他对继承权的要求。所以1337年11月1日他派林肯主教到巴黎去,带去一份最后通牒,在这个文件中他称菲力普为法兰西的“自立为王”者。
虽然他尚未立即要求法国王冕,可是这样的称呼就表示菲力普是篡位者,所以他在亚眠的宣誓已经没有遵守的价值。所以,在1337年秋天爱德华赢得了第三个回合,这个从1328年以来已经冷却的冲突现在升温到了沸点。
如果按照现在的字义来解释,要想征服法兰西----那就是说要加以占领----应该是一个不在考虑之列的问题。不仅因为十四世纪的法兰西王国是一个巨大而繁荣的国家,而且它也差不多有两千万左右的人口。
但在1377年,经过了1348到1349年间的黑死病之后,英国的人口却只不过是三百七十万人而已。而对这个优势,我们却应记住在法国仍然保持着封建制的战争观念,就是以精选人员为基础,而不是依赖广大的人力。
虽然法国的骑士在数量上也多于英国,但纪律却较差,而且仍然认为步兵在战场上出现是有辱尊严的。
与法兰西作一对比,英格兰是个比较统一的王国,爱德华有一个好得太多的财政制度,可以使他方便地召募和维持兵力。
为了赢得他的会战,他惟一需要关心的就是击败法国的骑士。法国人的封建战术还是设法将敌人挑下马来加以生擒以便勒索赎金,而爱德华却比较注重“杀伤”。在观念上,他的战术要比封建式更为“近代化”一些。由于他的祖父曾从威尔士人那里学会了使用长弓,这种兵器使他可以把“火力”当作战术基础,而不仅限于冲力。
所以把这些因素综合起来,那么在战术上法国人是处于劣势的。但是由于法国面积巨大,连相当长期的占领都是不可能的,当然更不必说永久性占领。
遵照他的祖父在1297年拟定的计划,爱德华决定经过低地国家进攻法兰西,目的是牵制菲力普的兵力,使他不能去夺取奥斯坦德----也就是说把战争拉向北线。
虽然与弗兰德伯爵路易缔结同盟是无需考虑的问题,但是利用金钱收买----总数为三十万弗罗林----他赢却得了布列坦尼公爵约翰三世、莱茵河上帕拉廷伯爵雷格那德和巴伐里亚的路德维希皇帝等人的支持。此外,他又与海纳德、吉尔德斯、林堡、尤里尔斯和布拉班特等诸侯签订了条约。
此时,弗兰德的路易----他本是法国人----为了表示他对菲力普的效忠,已经在坎德萨岛上----在斯鲁伊斯下方----设置了一支强大的守军,足以明显阻碍英国与低地国家之间的海上交通。
爱德华就以这件事为借口,派出一支远征军去攻占该岛。1337年11月11日,在箭雨掩护之下,德贝公爵和马麦率领他们的部队在该岛登陆并毁灭防御工事。百年战争自此开始,一直延续了116年之久。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