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升学入学

托班幼儿教学活动中的策略有哪些

托班幼儿教学活动中的策略有哪些

全部回答

2019-06-24

0 0
    我园托班的儿童都在三岁左右,此时期的孩子能走会跑,生活范围扩大;语言能力迅速发展,能与成人交谈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有了一定的提高;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独立性增强。
  这一时期的幼儿不再像三岁前那样顺从,他们常常要求自己做,所以这一阶段被一些心理学家称为第一反抗期,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第三个重大转折期。  这一时期孩子能否健康、和谐的发展,对其将来乃至一生都有很大的影响。
  以下是本人在托班教学实践中略有收获的几点做法,愿与同仁交流。  一、提高兴趣,寓教于乐,在游戏活动中解决问题和提高能力。  今年春天,非典型性肺炎在一些地区流行,医学专家提醒要勤洗耳恭听手,并且至少要半分钟。
    洗手本来是许多孩子不愿做的事情,有的孩子习惯大人给他们捋袖子,有的用手稍稍一冲了事,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我编了一个小游戏活动——“请你一边像我这样捋自己的袖子,一边说‘小猪睡觉打呼噜,一呼噜噜,二呼噜噜……小花猫打滚儿,一咕噜噜,二咕噜噜……’比一比哪位小朋友学得快。
    ”刚开始的时候,有的孩子说就忘了捋,有的捋就忘了说,但孩子们的兴趣很高,都在积极地模仿我的动作和学说我编的故事,虽然并不熟练,但很认真、投入,我及时肯定他们的一点点进步,“你们学得真快,真是棒极了!”孩子们听到我的表扬,学得更来劲了。
  一到洗手的时间,都争着要去比赛。    通过这件事,我意识到如果我为了省事而替每个孩子捋袖子,不但会增加孩子们本来就较强的依赖性,而且也剥夺了他们自我锻炼、学习提高的机会。
  在这种活动中,他们增强了动手实践、语言能力,对其协调能力也是一种训练。这件事启发了我,今后应多利用孩子的特点,抓住日常生活的每一次机会,想办法鼓励孩子多做力所能及的事,培养他们的独立性,让他们在生活中得到锻炼,实现真正的“生活即教育”。
      二、因势利导,纠正偏食的不良习惯,培养幼儿健壮的体格  3~6岁的幼儿正处在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需要足够的营养,所以进餐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可现在的独生子女大部分都有偏食的毛病,作为教师,有责任纠正他们的不良饮食习惯。
  每当遇到孩子们不大爱吃的菜,我就事先做动员工作。  如吃海带前,我告诉孩子们:“有一种病叫‘大脖子病’,得病以后脖子粗粗的,喘不过气来,可难受啦。怎样才能不得这种病呢?有一种菜可有用呢,经常吃它就不会得‘大脖子病’,这种菜就是我们碗里的海带,你们愿意吃吗?”听了我的话,孩子们都积极地吃了起来。
    对于有偏食习惯的孩子,我们不能强迫他们吃不愿吃的菜。  因为强迫可能会引起他们对这种食物更大的反感,还可能导致孩子不爱上幼儿园;但也不能听之任之,我班的刘舒文小朋友是一个较典型的例子。
  “咯吱,咯吱”,全班小朋友都高兴地吃着手里的黄瓜,只有他发愁地看着自己手中的那根黄瓜不动。我知道他又开始犯不爱吃蔬菜的毛病了。看看这一招灵不灵——我对小朋友们说:“我听见小朋友吃黄瓜的声音了,可好听了。
    ”说完,就挨个到小朋友的身边去听。当走到刘舒文身边时,我故意把耳朵贴近他,“哎?我怎么没有听到你吃黄瓜的声音呢?”他一听,赶紧张大嘴巴咬了一口,“咯吱,咯吱”地吃起来。
  我高兴地说:“哎呀,我听见你吃黄瓜的声音了。”他吃得更来劲了,很快就吃完了。从此,一到吃水果、蔬菜的时候,我就用类似的方法鼓励那些不爱吃的小朋友,引导他们逐步克服偏食的习惯。    以上的例子告诉我们,孩子的一些不良习惯不是不能改变的,设置情景,因势利导,营造愉悦的氛围,就可以使孩子们变被动为主动,会很好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切忌生硬地批评、强迫孩子。
  进餐如此,其他活动也应如此。  三、遵循心理发展规律,尊重孩子,充分进行赏识教育  心理学研究表明,三岁这一时期,因为独立性增强,有不同程度的逆反心理,日常的行为不太好规范。  针对这一特征,幼儿的教育需要进行赏识教育,尊重孩子们的特点、个性和人格,把他们当作一个正在发展的个体,相信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每个孩子都能向良好的方向发展。
    孙升昊是我班最调皮的男孩,以前小朋友不喜欢他,也不愿和他一起玩,他也常常因没有伙伴而显得那么孤独。活泼可爱听话的孩子,每一个人都愿做到,但是真心喜欢,教导这样一个“丑小鸭”,应当就是对老师爱心、耐心和教育方法的特别考验。
    怎样使升昊和大家融洽相处呢?我想,要使小朋友们喜欢他,老师必须首先做出榜样。于是,我经常主动多接触他,和他一起玩、交流。刚开始,他不喜欢老师接近,刚要和他说话他就跑开了,以为老师要批评自己。
  我就十分耐心地用游戏来吸引他,然后拥抱他。小朋友看到我这样喜欢他,慢慢地也开始改变了对他的看法。  有一次,他把自己的玩具让给了别的小朋友玩,我抓住机会对他进行了表扬:“小朋友你们看孙升昊把自己的玩具给我们玩,我们给他鼓掌,好不好?孙升昊真长大了,老师特别高兴。
  ”听到老师表扬自己,小朋友也为自己鼓掌,他开心地笑了。以后每看到他一点进步,我就及时地进行表扬他、鼓励他,并趁机指出一个不足和需要努力的方向,如“要是你也能排队擦滑梯,那就更棒了。  ”渐渐地我发现他变了:服从老师的组织和安排,乐于与小朋友合作,性格开朗了。
  他的家长看到孩子的进步很是激动,在交谈中,我也请家长能对他多进行鼓励和肯定,巩固在幼儿园的教育效果。  还有舟子她刚入园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姑娘,可没过多久,我就发现她在活动总是一言不发,向她父母了解后才知道,原来她怕说错了,小朋友会笑话她。
    于是在生活中,我特别留意,遇到简单、容易的问题就让她回答,并说“没关系,试一试,你一定行。”一次,两次,现在舟子一点也不怕回答问题了,做起事来也很自信了。  在赏识教育中,幼儿体验到了成功进步和被肯定的喜悦,在教师适时的目标引导下,又有进一步提高的努力方向,这对培养孩子积极的情感、动机和自信心有很好的作用,对一些不良心理状态和心理障碍更是一剂良药。
      四、教师敢于以身示范承认错误,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的良好品质  有一天,一个小时的户外活动结束,大伙迫不及待地取茶杯喝水。我捧着一大堆孩子们脱下来的衣服,急冲冲地回到教室,耐不住口渴,也拿起茶杯起进盥洗室。
  当我按下开关时,只听见龙龙大声地说:“老师,你为什么不排队?”我顿时感到脸红得发烫。  平时,我常常教育孩子们喝水、洗手,人多时要排队,一个接一个,不争不抢。然而,我自己却违反了。
  童言天真有趣却实事求是,在孩子们的批评和指责下,我虚心地向小朋友们说“老师做错了,我改正。”我立刻走到他们的后面,排起了队。  这件事,让我感慨很深:作为教师,做任何事都会给孩子留下深刻印象,哪怕是点点滴滴的小事,老师应时时、处处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在无声中培养他们遵守社会公德、勇于承认错误、改正错误的良好品质。
      五、灵活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是幼儿教育成功的关键  如果将教育目标比作为起点,把教育的效果比作为终点,那么教育教学方法就是联系起点和终点的桥梁,这座桥梁架设的如何直接制约着目标能否实现和效果的高低。
  幼儿注意力容易分散,自我约束力较差,因此教育教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落实教学计划和进度,达到教育目的,需要灵活多变的方法;而化解小朋友之间常见的矛盾,解决他们的“纠纷”,也更需要策略。
  不同的方法和策略,效果会迥然不同。一天上午加餐的时候,小朋友都搬起自己的椅子到餐厅喝豆浆,纪然和奇奇同时去抢一把椅子,俩人谁都不肯撒手。“这是我的椅子!”“这是我先搬的,是我的!”抢来抢去,奇奇大声哭了起来。
    我赶忙去劝:“纪然是好孩子,让着奇奇好不好?我帮你搬的旁边的椅子。”“不行,我就要这把椅子!”奇奇一听,哭的更厉害了,两只小手还紧拽着椅子腿。我急中生智:“哎呀——”他们俩停止了争吵,奇怪地看着我,我连忙说:“你们看小椅子腿都快让你们拽断了。
  咱们赶快抬它去医院吧!” 这一招还真灵,他们连忙抬着椅子到一边。  我让他们轻轻放下椅子,假装成大夫说:“小椅子,你怎么了?”他们俩异口同声道:“它的腿折了。”“不要紧,我给它上点药包起来,一会儿就好了!”我一边假装上药、包扎,一边说:“下次,你们千万要注意不能再抢小椅子了。
  你看它多痛啊!咱们让它休息会儿吧!你们再去搬别的椅子好吗?”两个小家伙分头找椅子去了,一场“纠纷”就这样解决了。  托班的孩子对抽象的道理无法理解,而一旦转换成拟人的游戏角色表达感受时,孩子则会很容易接受。
  教小朋友解大小便,训练自己穿衣服等等,无一不需要教师灵活有趣的方法。  优化教育教学方法和策略,不仅有赖于我们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而且有待于教师实践经验的积累和业务素质的提高,尤其是观察、分析、了解孩子的能力和随机应变组织孩子能力的提高。
      总之,幼儿期是一个人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虽然现在的独生子女在性格方面有着许多消极的方面。但他们的可塑性也是最大的。只有掌握幼儿的心理特点,尽可能多地采用孩子喜闻乐见的形式,寓教于乐、寓教于活动之中,就会使他们逐渐改变那些消极的个性特点,充分发展其性格特征中的积极方面,从而实现幼儿“学会生活、学会自理、学会交流、学会合作”的教育目的。
    。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升学入学
院校信息
理工学科
出国/留学
职业教育
人文学科
外语学习
学习帮助
K12
升学入学
升学入学
考研
小学教育
中考
高考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