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人文学科 语言学

如何理解“忠恕之道”?

如何理解“忠恕之道”?

全部回答

2016-03-28

280 0
    据《论语》记载:“樊迟问仁,子曰: ‘爱人’。”又对子贡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孔子认为,仁就是推己及人的忠恕之道。所以,曾子指 出:“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论语•里仁》)。
  朱熹注:“尽己之谓忠,推己之谓恕。” 忠恕之道在《大学》里被称作“挈矩之道”。  《大学》说:“所恶于上,毋(勿)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
  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这谓挈矩之道。”这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之道。其实质是仁慈博爱,要求人们做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论语•公冶长》)。   道和《大学》的挈矩之道。
  进一步提出了 “以人治人”,要求人们用爱自己的心去爱他人,用责备他人的心来责备自己,用自己的真诚忠恕去感召人、感化人、塑造人。只要坚持忠恕之道,人们就会相安无事、和平共处,人们就会达到素其位而行、无入而不自得焉、上不怨天、下不尤人的思想境界。
     。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语言学
院校信息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出国/留学
职业教育
人文学科
外语学习
学习帮助
K12
人文学科
语言学
管理学
传播学
考古学
伦理学
哲学
历史学
语言学
语言学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