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文化/艺术 历史话题

古代称什么样的人为“孝廉”?

古代称什么样的人为“孝廉”?

全部回答

2016-04-27

73 0

     孝廉是两汉选官制度察举制中的常科(定期、经常性进行的科目)之一,孝廉 实际上就是人们常说的“孝子廉吏”。古人以民有德称孝,吏有德称廉,孝与廉是立 身之本和为政之方,将孝廉作为考察选拔人才的主要依据。
   汉朝以孝治天下,朝廷要求地方郡国每年推举两孝廉之人。东汉光武帝在诏书 中明确规定了察举孝廉的四项标准:“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 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案章覆问,文中御史;四曰刚毅多略,遭事 不惑,明足以决,才任三辅令。
    皆有孝悌廉公之行。”孝廉重品行,符合以上标准的 人即可被称为“孝廉”,其中孝悌和廉公是察举孝廉的最主要的标准。 在举孝廉这一制度的刺激下,读书人竞相讲求孝行、廉洁,社会上逐步形成一 种注重名节的风气。
  被举的孝廉,多在郎署供职,再由郎升为尚书、侍中、侍御史, 或外迁为县令、丞,再迁为刺史、太守。   我们今天考核官员的时候特别注重德、能、勤、绩、廉,“德”字为先,“廉” 字收尾,看来古今同理啊!。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文化/艺术
历史话题
地理
器乐/声乐
书画美术
民俗传统
文学
舞蹈
历史话题
历史话题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