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血虚是什么状况??
肝血虚证
肝血虚证是由于肝脏血液不足,所系组织器官失养的证候。多因脾肾亏虚,生化之源不足,或慢性病耗伤肝血,或失血过多所致。肝脏具有藏血的生理功能,肝藏血可以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能,肝血虚证是全身血虚证的一组特殊表现,以肝血的调节功能失常,某些相关脏哭失养为证候特点。 临床以头晕耳鸣,双目干涩,视物昏花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多见于虚劳、眩晕、不寐、雀盲、月经不调,以及西医的高血压、神经官能症等疾病。
1证候诊断
临床表现为视物昏花,或有雀盲,虚烦失眠,筋脉拘挛,肢体麻木,胁肋隐痛,眩晕耳鸣;面色少华,唇甲淡白,夜寐多梦,视力减退或雀目。 或见肢体麻木,关节拘急不利,手足震颤,肌肉跳动,...全部
肝血虚证
肝血虚证是由于肝脏血液不足,所系组织器官失养的证候。多因脾肾亏虚,生化之源不足,或慢性病耗伤肝血,或失血过多所致。肝脏具有藏血的生理功能,肝藏血可以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能,肝血虚证是全身血虚证的一组特殊表现,以肝血的调节功能失常,某些相关脏哭失养为证候特点。
临床以头晕耳鸣,双目干涩,视物昏花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多见于虚劳、眩晕、不寐、雀盲、月经不调,以及西医的高血压、神经官能症等疾病。
1证候诊断
临床表现为视物昏花,或有雀盲,虚烦失眠,筋脉拘挛,肢体麻木,胁肋隐痛,眩晕耳鸣;面色少华,唇甲淡白,夜寐多梦,视力减退或雀目。
或见肢体麻木,关节拘急不利,手足震颤,肌肉跳动,女子经少,甚或闭经;舌淡苔白,脉弦细。本证由血之化源不足;或久病耗伤精血;或因失血过多;筋窍脉络失养,引起视物昏花,虚烦失眠,筋脉拘急,麻木,脉弦细等为主症的证候。
2 证候剖析治疗
2。1 妇女月经不调中出现肝血虚证 长期失血,营血化生不足,血海空虚而致月经不调。月经后期,量少,色淡,质稀,甚则经闭,面色淡白少华,口唇指甲色淡,舌质淡,脉细。补肝养血调经为宜。
主要方剂为小营煎,当归10 g、熟地黄10 g、白芍10 g、山药10 g、枸杞子10 g、甘草10 g。本方以当归补血、活血,熟地黄补血为主,白芍敛阴养血;山药滋。肾补脾,枸杞子补肾益精;精血同源,肾精充,则肝血可补;甘草调和诸药。
全方组合得体,补血而不滞血,行血而不破血,补中有散,散中有收,实乃调经要剂。月经久不至,或室女经闭者,加泽兰、牛膝、卷柏、川续断活血补肾;肾虚精亏者,加五味子、菟丝子、覆盆子、车前子补肾;血虚亏损者,加山萸肉、阿胶、黄芪、党参补气养血。
脾虚不运食少便溏者,加当归、白术、扁豆、砂仁、以增强健脾和胃之功;心悸少寐,加远志、五味子、以交通心肾,宁心安神;如营虚于上而为惊恐,怔忡不眠、多汗者,加枣仁、茯神;如营虚兼寒者,去芍药,加生姜;如气滞有痛者,加香附,引而行之。
此方主治三阴亏弱,血虚经乱,无热无寒,经期腹痛,痛在经后者;妇人体本虚而血少;产后阴虚发热,必素禀脾肾不足及产后气血俱虚,时作时止,或昼或夜,进退不常,或精神困倦,怔忡恍惚,但察其外无表证,而脉见弦数,或浮弦豁大,或微细无力,其来也渐,非若他证之暴至者。
本证可用其他方剂大补元煎,人参10 g、山药15 g、熟地黄12 g、杜仲10 g、当归10 g、山茱萸10 g、枸杞子10 g、炙甘草10 g。
2。2 虚劳中出现肝血虚证 肝藏血,主筋,肝血不足,筋脉失养,则虚劳病生;肝开窍于目,故肝血不足,目无所养,则视物昏花。
表现为面色不华,形体消瘦,手足肢体麻木,曲筋脉拘急,爪甲脆而枯薄,甚则变形,视物昏花,面色淡白少华,舌质淡,脉细。治疗宜补血养肝。
方剂为补肝汤,当归10 g、白芍10 g、川芎10 g、熟地黄10 g、酸枣仁15 g、麦门冬10 g、木瓜12 g、甘草10 g。
方中当归、白芍养血柔肝,熟地黄滋养肝肾,川芎理血中之气,配以木瓜、甘草酸甘化阴,麦冬、枣仁滋阴养肝,使阴血互生,诸药相合,共奏补血养肝之效。胁痛加柴胡10 g,郁金15 g,香附15 g;肝血不足,目失所养而致视物模糊者,加楮实子10 g,枸杞子15 g,决明子15 g以养肝明目。
本证可用其他方剂为四物汤加味:当归10 g、白芍12 g、川芎10 g、熟地黄10 g、制首乌10 g、枸杞子10 g、鸡血藤15 g。
2。3痛经中出现肝血虚证 经行或经后少腹绵绵作痛,胁肋绵绵作痛,口唇指甲色淡,舌质淡,脉细。
多肝血不足,损及肾精,冲任俱虚,胞脉失去荣养,不荣则痛,则发作痛经。治疗宜调补肝肾。
方剂为调肝散,山药15 g、阿胶10 g、当归10 g、白芍12 g、山茱萸12 g、巴戟天10 g、甘草10 g。
方中当归、白芍养血柔肝,山茱萸益精气养肝肾,巴戟温肾益冲任,阿胶滋阴益血,山药健脾补中,甘草调和诸药,诸药相合,则肝血得养,肝肾得调,痛经可愈。痛及腰骶者加续断15 g,杜仲15 g;并少腹两侧或两胁胀痛,乃挟肝郁所致,加川楝子10 g,延胡10 g,或加小茴香15 g,橘核10 g,郁金10 g。
2。4 雀盲病中出现肝血虚证 肝藏血,开窍于目,肝血不足,清窍失养,而致雀盲病。视物昏花,夜盲,伴睛珠酸涩疼痛,面色无华,口唇指甲色淡,舌质淡,脉细,治法宜滋肝养血明目。
方剂为四物汤加味,当归10 g、川芎10 g、白芍12 g、熟地黄10 g、枸杞子10 g、菊花10 g、山茱萸10 g。
方中当归补血活血,熟地黄、山茱萸滋肾益肝而养血,川芎人血分而理血中之气,芍药敛阴养血,枸杞子益精明目,菊花平肝明目,综合全方,共收滋肝养血明目之效。
2。5不寐病中出现肝血虚证 失眠,多梦,易惊醒,头晕目眩,面白无华,爪甲失荣,舌质淡,脉弦细。
早肝藏血,心主血而藏神,肝血不足,则心无所主而神无所藏,神不守舍则致不寐,治法宜养血,补肝,安神。
方剂为酸枣仁汤,酸枣仁18 g、甘草3 g、知母10 g、茯苓10 g、川芎5 g。本方以酸枣仁养肝血,安心神为主药;佐以川芎调养肝血;茯苓宁心安神;知母补不足之阴,清内炎之火,具备滋清兼备之功,甘草清热和药。
诸药配伍,共收养血安神,清热除烦之效。不寐较重者,酌加五味子10 g,柏子仁10 g以养心宁神,合欢花15 g,龙骨15 g,牡蛎15 g以镇静安神;脘闷纳呆者,加半夏10 g,陈皮10 g,厚朴10 g理气化痰。
本证可用其他方剂为归脾汤:白术15 g、人参10 g、茯苓10 g、黄芪15 g、龙眼肉10 g、酸枣仁15 g、木香10 g、甘草5 g、当归3 g、远志3 g。
3 讨论
肝血虚证是中医肝病的主要证型之一,本证包括了中医的雀目、虚劳、眩晕、不寐、月经不调等,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维生素A缺乏症,神经衰弱,营养不良性贫血,卵巢功能发育不良,及各种慢性消耗性疾病的晚期如肿瘤化疗以后表现的虚弱症状。
因此治疗上,应分门别类,标本同治,补血养肝。
肝主藏血,体阴而用阳,肝之虚损主要是阴血的亏虚,而少有阳气的不足,故肝血虚证的治疗主要是补养阴血,益气之法不常用;肝主疏泄,喜条达,可调畅气机,肝血虚常可致疏泄不足,形成气机不畅、气机郁结的病理变化,从而在此基础上致血行不畅成瘀,故肝血虚的治疗常辅以行气、解郁、化瘀之法,以顺肝“条达”之生理特性。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