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锡金为什么自愿并入印度版图?
二战结束后,元气大伤的英国认识到它再也无力控制南亚次大陆。1946
年2月18日孟买爆发了海军起义,第二天艾德礼内阁就宣布召开印度制宪会议,
印度独立几成定局。
这时锡金老国王塔西致信英印政府国务秘书劳伦斯,要求英国在确定锡金未
来地位时要听取锡金代表的陈述。 他指出:虽然1935年印度政府法规定锡金
是印度帝国的一个土邦,但事实上锡金与印度的联系十分松散,在政治、社会和
宗教方面与西藏的联系更为密切。他希望英国当局在听取锡金代表的诉状之前不
应作出任何与锡金命运有关的决定。
蒙巴顿副王对此信的反应是承诺锡金国王:在内阁使团提交给王公院的土邦
问题备忘录中将会给出答...全部
二战结束后,元气大伤的英国认识到它再也无力控制南亚次大陆。1946
年2月18日孟买爆发了海军起义,第二天艾德礼内阁就宣布召开印度制宪会议,
印度独立几成定局。
这时锡金老国王塔西致信英印政府国务秘书劳伦斯,要求英国在确定锡金未
来地位时要听取锡金代表的陈述。
他指出:虽然1935年印度政府法规定锡金
是印度帝国的一个土邦,但事实上锡金与印度的联系十分松散,在政治、社会和
宗教方面与西藏的联系更为密切。他希望英国当局在听取锡金代表的诉状之前不
应作出任何与锡金命运有关的决定。
蒙巴顿副王对此信的反应是承诺锡金国王:在内阁使团提交给王公院的土邦
问题备忘录中将会给出答案。这个承诺只是一句托辞,随后推出的备忘录上仍然
把锡金作为普通土邦看待,并没有提到任何特殊性。
事实上从另一件事可以看到英国人对锡金独立的态度:印度事务部秘书在与
锡金驻扎官霍金斯的通信中提到了锡金国王的这封信,认为锡金早已成为印度土
邦,没有别的选择,只能像英王最高权力下别的土邦一样,就其未来政治地位同
新成立的印度政府进行谈判加以解决。
这无异于与虎谋皮,自然不可能产生土邦
预期的结果。
作为对比,同时负责不丹事务的锡金驻扎官霍金斯在不丹未来地位问题上反
复警告英印政府:忽视不丹的独立要求将有可能导致强悍的不丹人投向苏俄,从
而危及英国日后在南亚的利益(事实上倒是印度政府在独立后迅速拜倒于苏联的
经援政策,直至后者分崩离析后才不得不进行经济改革)。
在英国政府进行权力移交之前,锡金国王向蒙巴顿提交了一份备忘录,其中
特别提到大吉岭和特莱地区的归属问题。国王指出:当时的锡金国王楚格普德于
1835年颁发批文将大吉岭授予东印度公司时并不意味着锡金将大吉岭主权交
给了公司──这种权力只有通过明确的双边协议──而非单边的批文──才能认
可;而后来英国政府对大吉岭行使主权并不源于这次授予,而是因为1890年
后英王对锡金的最高权力地位。
一旦这种地位终止(南亚地区独立),大吉岭主
权应归还给锡金而非任何第三者(印度)。
至于特莱地区,既然英国人将其占有的印度领土归还给印度,那么1850
年割自锡金的特莱地区也应归还锡金。
但急于从南亚脱身的英国人并不愿意费神考虑一个弹丸小邦所提出的这些要
求,而是一股脑地把皮球踢给未来的印度政府。他们在为了攫取殖民地而远交近
攻、搅乱破坏当地政治生态时不遗余力,但面对着一个他们一手造成的烂摊子时
却甩手走人了。
南亚如此,东南亚、中东、小亚细亚又何尝不是如此?!
1947年1月,锡金未来的地位问题提交到印度立宪会议讨论,当年7月
16日,也就是距离英王终止其对印度最高权力不满一个月时,锡金王储帕尔顿
顿杜普(Palden Thondup)与英印政府代表团就锡金问题举行会谈,要求印度承
认锡金地缘政治的特殊性,并承认锡金独立。
英国人一方面继续重弹承认锡金的地位不同于其他土邦、没有加入印度联邦
的义务的老调,一方面又要求锡金和印度达成一个有关防御、外务及交通的协定,
仍然是在踢皮球。
7月25日,这场球赛踢到了头,被印巴分治搞得心力交瘁的蒙巴顿勋爵明
确指示霍金斯通知锡金国王:为了印度和锡金的利益,锡金和印度的政治关系处
于德里外交部控制下;并提出继续设置驻扎官,同时负责不丹、锡金和西藏事务。
蒙巴顿竭力说明这样处置是对锡金特殊地位的认可,锡金方面多次拒绝但没有任
何结果。8月15日英王对锡金的最高权力解除,锡金却并未获得独立。
锡金反复声明自己同印度无关,希望脱离印度独立,但英国人却把它交给印
度人处理,这实在是外交史上的一场滑稽剧。
印度领导人又怎样看待这个问题呢?在印度第一任总理尼赫鲁的自传中他这
样写道:
“我个人对(印度国家)未来远景的看法是这样的,我认为将会建立一个联
邦,其中包括中国、印度、缅甸、锡金、阿富汗与其他国家。
”
可能他自己都觉得这种狮子大开口的“联邦”实在是莫名其妙,后来又把“
大印度联邦”缩小到“在印度洋地区、从东南亚一直到中亚、西亚,印度必定要
发展成为经济和政治活动中心”。他为所谓“大印度联邦”设计出的理想边界是:
克什米尔、尼泊尔、锡金、不丹和阿萨姆作为印度的防务内线,把西藏作为缓冲
国纳入印度势力范围,麦克马洪线和约翰逊──阿伊达线作为中印边界、印缅边
界至杜兰线之间作为印度的安全圈。
需要指出的是,这条边界是自相矛盾的:如果西藏是中印两国之间的缓冲国,
那么作为(由英国划定的)印藏边界的麦克马洪线和约翰逊──阿伊达线怎么会
谈得上成为中印边界呢?
尼赫鲁从来没有考虑过保护弱小国家的主权,在他看来:“小的民族国家注
定要灭亡的,它可以作为文化上的自治区苟延残喘,但不能成为独立的政治单位。
”
尼赫鲁的“大印度联邦”、“印度中心论”和“小国灭亡论”继承了英国殖
民政府的政治战略思想,印度独立后又成为其立国思想,也是他推行民族主义区
域强权政策的思想基础。这种对殖民者政策的继承也许用尼赫鲁自己的话最能够
解释:“就我的好恶来说,与其说我是一个印度人,不如说我更像一个英国人。
”
英国人离开后,以外来移民为主、仿效印度国大党成立的锡金国大党依样画
葫芦,发起“不合作运动”,抵制锡金国王,成立政府。这当然遭到了国王的强
烈反对,印度趁机以“防止动乱和流血”为由,派兵进驻锡金。
这同印军不久前
空降克什米尔首府斯里纳加“保护”那里的治安从而引发第一次印巴战争可谓如
出一辙。
不过羽翼未丰的印度政府毕竟不敢把锡金一口吃掉,而是选择了逐步蚕食锡
金主权的策略。
1950年12月5日印度政府同锡金签订了《印度锡金和平条
约》,规定锡金为印度的“保护国”。此前一年,印度也同不丹签署了类似的《
印度不丹和平条约》,规定不丹的对外关系受印度指导。其区别在于:不丹政府
虽然交出了外交──时至今日不丹签证仍由印度外交部签发──但有效掌握了内
政,并于1971年参加了联合国;而作为印度“保护国”的锡金在内政外交上
都听命于印度政府派遣的“专员”。
外交名宿杨公素在其回忆录中写道:
“锡金老王我曾拜见过两次,但都是在印度驻锡金政治专员的陪同下,除了
寒喧问候外别无他言,王储罗桑泽仁(即帕尔顿)是拉萨贵族宇妥家的女婿,他
常来拉萨探亲,我们有机会总是与他交往,他也表示同我们友好。
但是他的行动
不大自主,同我们来往时从未谈及西藏与锡金关系问题……1956年达赖、班
禅应邀赴印度,路过岗拖(即甘托克)锡金首府,按例锡金应是接待主人,但一
切由印度政治专员主办。锡金老王曾在达赖、班禅抵岗拖时举行了宴会,我也应
邀参加了,宴会一切都是印度安排,锡金老王虽然坐在主人位上,除举杯问好外,
几乎不说什么话,连欢迎词也是印度方面写的。
”
值得一提的是,1954年最后一批印军撤出他们从英军那里接防的亚东镇,
标志着英印帝国在西藏的侵略史正式终结。
1957年,王储帕尔顿的西藏太太病逝。六年后时年四十岁的他娶了一位
出身名门年仅22岁的美国女子库克续弦,一时成为西方媒体津津乐道的话题。
同年,七十岁的老王塔西逝世,帕尔顿继位,并于1965年加冕。这给奄奄一
息的锡金独立运动打了一针强心剂,首都甘托克于1968年爆发反印示威,要
求废除印锡和平条约,我保存的一本六十年代中共出版的《国际知识》上就报导
了这一事件。
但随着1971年出兵东巴扶植起孟加拉国以及对中印边界东段和原属缅甸
的阿萨姆地区大量移民政策的顺利实施,印度在孟加拉湾地区已经完全控制了局
势,可以放心大胆地北向解决锡金问题了。
1973年4月,印度指使亲印政党
上街示威,然后借口时局动荡而再次出兵锡金实行军事占领,并软禁了锡金国王
帕尔顿。次年9月锡金成为印度的“副邦”(Associate State,亦有译作“联
系邦”的,误)。
1975年4月10日,被非锡金人控制的“锡金议会”决定
把锡金变为印度的一个邦。
1982年帕尔顿患癌症病逝于纽约,锡金第十三世国王旺楚克(Wangchuk)
在美国登基,宣称印度吞并锡金是非法的,但没有人理睬他。
这与当时达赖喇嘛
在欧美的风头正劲形成鲜明对比,原因很简单:无非是因为印度是“民主国家”
而中国是“共产国家”而已。达赖对过去的藩属被印度吞并不置一词──他自己
也是被印度收容的流民,被安置在对印度农民没有农耕价值的达兰萨拉山头上,
哪里还能说三道四?
2003年秋,中国也最终默认锡金是印度的一个邦这样一个既成事实。
锡金亡。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