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论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恩格斯
我一下也找不到原文,不过我记得大约在>第十六卷200页前后。你可以找出原书看看。
给你一点有关论述看一下吧,可能对你有些帮助。
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含义是指个人劳动的能力即个人的体力和智力在生产过程中得到多方面的、充分的和自由的发展。 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是对立统一的辨证关系。生产力是影响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因素,生产关系则是影响人的全面发展的直接因素,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作者简介]陈金芳,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博士(北京 100088)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理论依据。 为了更好地理解素质教育精神,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全部
我一下也找不到原文,不过我记得大约在>第十六卷200页前后。你可以找出原书看看。
给你一点有关论述看一下吧,可能对你有些帮助。
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含义是指个人劳动的能力即个人的体力和智力在生产过程中得到多方面的、充分的和自由的发展。
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是对立统一的辨证关系。生产力是影响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因素,生产关系则是影响人的全面发展的直接因素,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作者简介]陈金芳,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博士(北京 100088)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理论依据。
为了更好地理解素质教育精神,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有必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一系列论述。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批判继承了前人尤其是空想社会主义者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提出了科学而严整的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一、人的全面发展的含义
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著作中,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含义是指个人劳动的能力即个人的体力和智力在生产过程中得到多方面的、充分的和自由的发展。首先,这里所指的“个人”,是指集人的类特性、社会特性和个人特性(个性)于一身的“个人”,个人全面发展是“个人”所具有的这三种基本特征在个人那里的全面发展。
个人的类特性在个人那里的全面发展是个人的“应有发展”;个人的社会特性在个人那里的全面发展是个人的“和谐发展”;个人特性(个性)的在个人那里的全面发展是个人的“自由发展”。三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共同促使“个人的体力和智力在生产过程中得到多方面的、充分的和自由的发展”。
其次,把个人的全面发展放在社会历史发展这一大的背景下来考察,把个人的全面发展既看作是一个过程,又看作是一个理想目标。
人的全面发展在马、恩、列那里虽然包括许多内容,但主要是指个人的劳动能力即个人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发展,强调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
马克思在《资本论》里写道:“我们把劳动力或劳动能力,理解为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所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①劳动是人的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人要劳动,就必须具备一定的劳动能力。
在马克思看来,人的劳动能力无非是指人的体力和智力在劳动过程中的显示和实现。人的体力和智力作为人完成一定活动的本领,是人在其活动过程中对象化、物化而凝结在被改造的对象之中,这就是人的能力;而作为人从事一定活动的主体条件,则是人的素质。
马克思将人的全面发展经常表述为:“全面地发展自己的一切能力”、“发挥他的全部才能和力量”、“人类全部力量的全面发展”等;恩格斯认为全面发展的人是“各方面都有能力的人”;列宁继承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把全面发展的人理解为“具有全面知识的、受有全面训练的人,即能够作所有一切事情的人。
”
马克思在人的全面发展问题上所谈到的人的体力和智力与我们现今通常所理解的体力和智力是有区别的。我们现今理解的“体力”已包含人的心理因素,而马克思所说的“体力”是指构成人的物质因素方面即肉体因素;我们现今理解的“智力”一般是指人的认知方面的稳定心理特点的综合,而马克思所说的“智力”是指构成人的精神因素方面。
人的精神因素方面包括广博的内容,既包括认知因素也包括非认知因素,既包括理性因素也包括非理性因素。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曾提出“劳动者自己的肉体的精神的能力”的说法。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劳动力的发挥即劳动,耗费人的一定量的肌肉、神经、脑等等”。
②可见,马克思明显地将人看作是肉体的和精神的组合物,体力即肉体的能力,智力即精神的能力。
在马克思看来,人的体力与智力包括多方面内容。人的个体能力与集体能力,自然力与社会能力、潜力与现实能力都是人的体力与智力在各个方面、各个层面的具体表现。
以潜力和现实能力而言,无论是潜力还是现实能力,都是人的体力与智力的总和。人通过劳动改变身外的自然“也就同时改变他自身的自然。他使自身的自然中沉睡着的潜力发挥出来。” ③作为自然力的潜力,是指人的体力与智力的生理基础;作为社会能力的潜力,是指尚未表现出来的人的各种社会能力,包括人尚未表现出来的生产能力、思想力、信念力等。
潜力可以转化为现实能力,但需要具备一定的主、客观条件,关键是劳动条件,包括劳动的性质、技术水平及其组织方式等。
人的全面发展,还包含着社会全体成员的全面发展,意味着人类的彻底解放。社会全体成员多方面的、充分的和自由的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最终理想,也是人类实现彻底解放的必要条件。
马克思指出:“私有制只有在个人得到全面发展的条件下才能消失”;④ 共产主义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⑤恩格斯早在《共产主义原理》中就指出:要“使社会全体成员的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恩格斯还在《反杜林论》中指出:“自然,要不是每一个人都得到解放,社会本身也不能得到解放。
”⑥
可见,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论及的“个人”与“社会全体成员”并非是彼此无关的。个人是社会中的“个人”,不是“某一个人”而是“每一个人”——每一个劳动者。社会全体成员是由社会中的所有个人组成的,社会就是“每一个人”即一切人的集合体。
一、人的全面发展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相统一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始终坚持人的全面发展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相统一的观点。首先,认为人与社会是相互生成的关系。马克思说:“正象社会本身生产作为人的人一样,人也生产社会。
”⑦“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 ⑧他还说:“人就是人的世界,就是国家、社会。”⑨因此,“国家的职能和活动是人的职能……国家的职能等等只不过是人的社会特质的存在和活动的方式。
” ⑩恩格斯指出:“随着完全形成的人的出现而产生了新的因素—社会”。11列宁也多次指出: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列宁认为,一方面,社会是人的社会,全部历史是由个人活动构成的,离开个人的活动,社会也就不复存在。
另一方面,人又是社会的人,任何个人在本质上都是社会的存在物,个人无法离开社会而要求绝对自由。因此,社会和个人是辨证统一着的两个方面,人作为社会的存在物同时又用自己的活动创造和改变着社会。
其次,在人的发展水平上,他们把人的发展视作一个历史过程。
一方面把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视为现代化大生产发展的客观要求,视为人类的最高理想;另一方面又指出,人的发展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与历史发展的一定阶段紧密相联,因而人的发展必然具有相对性,并据此勾勒出了三个社会形态下人的发展的不同状况。
马克思在《经济学手稿》(1857-1858)中将人类社会的发展划分为三个基本阶段,他说:“人的依赖关系(起初完全是自然发生的),是最初的社会形态,在这种形态下,人的生产能力只是在狭窄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发展着。
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是第二大形态,在这种形态下,才形成普遍的社会物质变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的体系。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是第三个阶段。
”12在个体发展和群体发展的关系上,他们一方面认为,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另一方面又非常强调每个人个性的自由发展。在资本主义社会里,马克思认为,劳动者没有个性,“物的关系对个人的统治、偶然性对个性的压仰,已具有最尖锐最普遍的形式。
”13列宁认为,从历史发展的过程来看,社会变革和个体的进化在总体上是一致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格的力量也趋于普遍提高;从社会主义社会来看,个人和社会在根本利益上的一致与和谐发展是其重要特征,因此必须要把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集体管理和个人负责制紧密结合起来,而集体主义则是实现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相结合的重要方法;从未来社会而言,“人的解放”和“社会的解放”也是相统一的,社会若不解放个人,自己也就得不到彻底解放。
在共产主义社会以前,人在不断地发展,人类社会也在不断地发展,但谈不上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们的发展受到种种束缚,人的发展是不自由的、片面的,甚至是畸形的。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将会有一种社会形式来取代资本主义阶级对立的社会,这就是自由人的联合体,即共产主义社会。
其本质特征是: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一切人发展的条件。这个命题的实质意义在于:第一,在共产主义社会中,个人之间的关系是平等地发展自己能力的关系,即“每个人” 都能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第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自由联合体的基本原则;第三,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即一切人的发展)相一致的。
就是说,不是人类社会的发展以牺牲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代价,而是以后者为条件,人类社会的发展只有借助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或只有落实到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上,它才能得到真正的、最后的实现,它才具有现实性、普遍性、彻底性和人性。
换言之,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实现人类社会发展的最有效的社会形式,人类社会发展依赖或离不开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具有中心地位;第四,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只有与人类社会发展相一致,且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条件和有效形式时,它才具有价值和意义,才会得到来自社会的认同。
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观点是为了说明个人在共产主义社会中的状况和地位,说明个人的根本利益和社会利益在共产主义社会能够达到最大的一致和最大的和谐,决不意味个人是中心,是本位,相反,在共产主义社会中,社会仍然是中心,是本位,在个人与社会发生矛盾的时候,仍然应把社会摆在第一位。
因此,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应该服从于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相统一的思想表明,人的全面发展不仅是人的目的本身,还是社会历史发展的目标和本质,社会发展含义的最高层次是人的发展,人的发展的最高境界是人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因而,人的发展程度是衡量社会进步和完善的一个根本尺度。
三、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条件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论述,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有充分发展的社会生产力。社会生产力既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动力,也是人的发展的前提和动力。
人的发展以人的生命存在为前提,充分发展的社会生产力,创造高度发展的物质条件,才可能使人的全面发展具备现实基础。马克思指出:“当人们还不能使自己的吃喝住穿在质和量方面得到充分供应的时候,人们就根本不能获得解放。
”14
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含义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人的体力与智力的全面发展。人的劳动能力的发展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密切相关。人的劳动能力的提高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根本途径,反过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又是促进人的劳动能力发展的最重要的外部条件。
通过发展社会生产力,不仅可以保证一切社会成员有富足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质生活,而且才能“保证他们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劳动强度将会降低,工人的劳动时间将会缩短,各种社会关系尤其是生产关系将会得到调整和变革,这就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方便和条件。
而且,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片面、畸形发展的人已不适应社会的需要,社会需要全面发展的新人,并将创造出这种新人来。马克思、恩格斯有一段关于大工业对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性的论述,他们指出:“使下面这一点成为生死攸关的问题:承认劳动的变换从而承认工人尽可能多方面的发展是社会生产的普遍规律,并且使各种关系适应于这个规律的正常实现。
大工业还使下面这一点成为生死攸关的问题:用适应于不断变动的劳动需求而可以随便调动的人,来代替那些适应于资本的不断变动的剥削需要而处于后备状态的,随时可以利用的、大量的贫穷工人人口;用那种把不同社会职能当作互相交替的活动方式的全面发展的个人,来代替只是承担一种社会局部职能的局部个人。
”15
(二)消灭私有制,创造新的更高的社会生产方式。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不管个人在主观上怎样超脱各种关系,他在社会意义上总是这些关系的产物。” 16生产关系是人的诸种社会关系的最根本的关系。
如果说生产力是影响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因素,生产关系则是影响人的全面发展的直接因素。生产力是生产关系以及全部社会关系的基础,生产关系则决定生产如何进行及人们在生产中所处的地位。马克思说:“个人的全面性不是想象的或设想的全面性,而是他的现实关系和观念关系的全面性。
……要达到这点,首先必须使生产力的充分发展成为生产条件,使一定的生产条件不表现为生产力发展的界限。”17在私有制条件下,由于生产资料归私人占有,由于旧式分工的束缚,广大劳动阶级只能作为剥削阶级发财致富的手段获得片面、畸形的发展;在共产主义社会中,生产资料归社会占有,人人都是劳动者,人人在生产劳动中都是平等的。
共产主义条件下的生产劳动“给每一个人提供全面发展和表现自己全部的即体力和脑力的能力的机会,这样,生产劳动就不再是奴役人的手段,而成了解放人的手段,因此,生产劳动就从一种负担变成一种快乐。”18废除私有制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互为条件,互相促进。
私有制的存在尽管不公平,然而在社会发展的一定阶段上又是不可避免的,它是社会生产发展相对不足的必然结果。所以,只有既拥有充分发展的社会生产力,又废除私有制,才有可能真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列宁曾把“劳动生产率”看作是保证新社会胜利的最重要的因素,同时他还提出了创造“高于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制度”的更加复杂的任务,他说:“只有新的更高的社会生产方式,只有用社会主义大生产代替资本主义生产和小资产阶级生产,才能是战胜资产阶级所必需的力量的最大泉源,才能是这种胜利牢不可破的唯一保证。
”19
(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把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看作是消灭私有制、提高社会生产力的重要途径,看作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必须指出,那种把生产劳动狭隘地理解为只是简单的体力劳动,或非熟练的手工劳动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生产劳动应该是指整个社会生产实践,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包括一切部门一切形式的总和。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认为,无论是脱离生产劳动的教育,还是脱离教育的生产劳动,都只能造成人的片面、畸形的发展,因而,他们主张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20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明,在工人阶级夺取政权后,将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对一切儿童实行公共的和免费的教育”、“把教育同物质生产结合起来”。
21列宁指出,未来社会将使“普遍生产劳动同普遍教育相结合”22“没有年轻一代的教育和生产劳动的结合,未来社会的理想是不能想象的;无论是脱离生产劳动的教学和教育,或是没有同时进行教学和教育的生产劳动,都不能达到现代技术水平和科学知识现状所要求的高度。
”23列宁在《青年团的任务》一文中明确指出:“我们的教育应当同劳动人民反对剥削者的斗争结合起来,帮助劳动人民解决共产主义学说提出的任务”,“必须使共产主义青年团把自己的训练、学习和教育同工农的劳动结合起来……” 24
这是因为生产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使人从动物界上升到人类并构成人的其他一切活动的物质基础的历史活动”。
25生产劳动不仅创造人类的一切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而且也造就人本身,“个人怎样表现自己的生活,他们自己也就怎样。因此,他们是什么样的,这同他们的生产是一致的——既和他们生产什么一致又和他们怎样生产一致。
”26正是人的生产劳动使“生产者也改变着,炼出新的品质,通过生产而发展和改造着自身,造成新的力量和新的观念,造成新的交往方式,新的需要和新的语言。”27
教育是传播知识和经验、启发人的创造性思维的一种手段,是培养人、改造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教育会生产劳动能力”28生产劳动需要劳动者“有一定的教育或训练。”29现代生产实践表明,生产劳动越是向前发展,生产部门越是发达,就越是需要有高质量的教育与训练。可见,教育与生产劳动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
对人的全面发展而言,生产劳动是起根本作用的因素,教育则是最有效的手段。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实质,就是通过教育这个纽带,使科学知识和科学的思维方式与从事生产的劳动者相结合,促使劳动者的素质得以全面提高,加速知识形态的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从而推动生产的高度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四)内部主观条件。以上三条可以理解为人的全面发展的外部客观条件,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外部客观条件是必不可少的,但外部客观条件必须通过内部主观条件而起作用。所谓内部主观条件,就是指人们利用外部客观条件的程度和方式问题。
内部主观条件包括人们已有的身心素质、立场、观点、思维方式等。内部主观条件的作用在于,它把外部客观条件的可能性作用变成现实的作用。由于人们的内部主观条件存在着差异,人们利用外部客观条件的程度和方式也必然存在差异。
马克思指出:“个人的全面发展,只有到了外部世界对个人才能的实际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为个人本身所驾驭的时候,才不再是理想、职责。”30个性全面发展的主观条件主要有:个人对外部世界的驾御及其方式。其精神实质在于,充分发挥作为活动主体——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在改造不完善的外部客观条件的同时,也要改造人自身。
以上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几个条件是相互影响、相互补充的。这些条件的具备需要有一个过程,这就意味着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即有一个逐步实现的过程。
————————————————
。
收起